试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单篇课文教学

2017-09-27 00:29魏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魏星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囊括了大量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取材的经典课文,教育工作者把一篇篇久经考验、素有定评、文质兼美,适合高中生接受的单篇作品挑选出来,以供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由此看来,单篇课文的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 单篇课文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点是由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众所周知,阅读既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又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同时,阅读还是对文字信息内化吸收并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转化为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形成语言能力的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单篇课文教学的方法来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篇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课程,单篇课文的教学能力反映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接下来,我将就单篇课文教学的思考作以阐述。

一、单篇课文教学的传统模式

单篇课文的传统教学模式指的是,一篇单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所经常采用的一般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预习。这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所做的预备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为课堂上能够更好的接收知识做准备。它的基本内容有:通读全文,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来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找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安排简单的预习题,并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

2.导入。在开始新课的教学时,教师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快速引导学生融入接下来要进行的教学内容。

3.解题。解读课文题目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我们都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整篇课文的中心都在题目上显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解读课题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简介作者。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思想、主要著作、成就等,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5.交代背景。教师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政治形势、社会面貌、历史事件等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获得某些社会文化知识。

6.识字释词。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音正字、解释词义,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解准词义。

7.朗读课文。将教师的泛读和学生的跟读有机结合,让朗读贯穿于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与此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划分段落。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段落大意,让学生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9.讲解课文。讲述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强化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围绕教学目的,课文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

上述环节就是传统模式的单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但是如果每篇课文都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就难免繁琐刻板、程式化。那怎么来避免这种程式化呢?我们就需要对单篇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单篇课文教学改革

1.精选课文教学内容。单篇课文出现程式化,教师可以精选课文教学内容,尽量将可有可无的内容省略,专拣精要的内容讲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那种“一课一课,得得相联”的方法便是课文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其一,变形阅读教学。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完整系统,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无所不有。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到思想情感面面俱到,按照文章写作规律有机组合而成的文章形态,便是“课文原形”。一般课文教学,是顺着这种课文原形的构思方向来组织教学程序的,可以称之为“原型阅读教学”。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是实行“变形阅读教学”,也就是打破课文原形的束缚,选取课文中若干个构成侧面中的某一个侧面进行教学,或抓词句,或抓篇章,或抓形象,或抓情感。

其二就是段落教学。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积聚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个章就是段,段是句和篇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可以看作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也可以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抓住段的教学,就可以一手抓住句和句群的教学,一手抓住篇的教学。读写结合,以练为主,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辑录优美段落,组成教学序列,供学生阅读和训练,使学生增大阅读量,扩大知识视野,同时供他们借鉴、模仿,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二是短篇结合,加强重点段落教学,对重点段落着重讲解。

2.调整课文教学环节。单篇课文教学出现程式化,与教学环节琐碎、刻板有关,每篇课文都要讲十几段,否则教学过程就不完整。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就要从课文的时机需要出发,调整教学环节,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有些環节就应该进行有机的组合,比如导入与解题、简介作者与交代背景、朗读与讲析等。同时,有些环节就需要省略,比如,浅显易懂的文章可以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学生自己默读一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就可以了,认字识词环节也可以省略,高中生已经拥有这种认识生词的自觉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必要花时间去专门讲解。有些环节需要综合,如朗读课文与划分段落,讲解课文的综合等。

3.采用多种导读方式。设计灵活多样的新颖的导读方法是打破传统教学的又一途径。例如:运用质疑问答法、巧设疑问、总揽全局、师生问答、释疑解惑、把握全篇,从而促进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理解的深化。还可以运用纵横开合法,抓住课文内容与结构的关键点,重点突破,抓住中心,突出重点,首尾归中。图表辅助法也可以运用,利用图示,表格辅助课文分析。除了上述三种导读方法,自学训练法也很重要,主要依靠学生自学,并通过设计训练使学生理解掌握课文,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让学生自学课文,按照习题进行严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单篇课文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师们都清楚,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靠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讲解单篇课文,才能让学生从单篇课文的学习中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研究,去探讨、去创新,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