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游戏在数学活动中的作用

2017-09-27 00:24谭占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积极性新课标兴趣

谭占忠

摘 要:新课标下,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而要确保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又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向课堂要效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才能真正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即探讨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游戏来提升教学效率这一话题。

关键词:新课标 游戏 数学 兴趣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除了讲解公式和定理,就是训练习题了。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会丧失殆尽,教学效率自然就难以得到提高了。优秀的教师,不仅仅需要渊博的学识,还要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

马丁·加德纳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利用游戏教学,可以寓教于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游戏具有综合力强的特性,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教学中较复杂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通过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和操作,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关系,以促进其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创新的能力。同时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为游戏活动,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

一、游戏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第一位教师,这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一句话。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学生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激发动力的源泉,游戏提供了安全、可控制和有趣的方式去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一开始就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几个盒子{盒子上设计了一个拳头大的口},每个盒子里装有两个球,有的盒子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全是黄球,有的盒子里放的是一白一黄两个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学生感到新奇,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不知不觉地展开了。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

又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可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游戏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由于年龄等特殊原因,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小学生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多种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变素质教育讨厌数学为喜欢数学、亲近数学。

首先:巧用多媒体游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电教媒体聚“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个重、难点,教师可采用微机进行演示,首先显示一个长方体,再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着上红色、蓝色、黄色,然后移动前面至后面、移动右面至左面、移动上面至下面,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带上音响,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并且引起学生概括“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接着,选择水平方向的一条棱旋转,发现它与其它三条棱长度相等,亦即水平方向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前后方向的四条棱长度都相等,再引导学生概括成“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样同学们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顺利地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再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先播放一段录像,就是动物王国举行数学比赛的镜头,小猪、小猴,小猫都高高兴兴地去参加了,大象爷爷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 1.5、1.500……00(80 个 0)1.500……00(100 个 0)这三个数的大小,小猪认为第三个数最大,小猫认为第一个数最大,而小猴呢认为一样大……那么,到底谁大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完今天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后,你们一定会明白的。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一股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油然而升。

其次:活用户外游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于数学教学的特殊性,一般的数学教学都是在室内进行,由于教学课时的安排,数学教学在课程安排上体现的比较少,但是户外活动却是每天两节活动课后必须规定安排的内容,一般都是户外的体育游戏活动为主,将户外活动有机的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它既可以满足学生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

例如,教学“平均数”时,我把 42 个学生分成 7 个小组,到操场上拍皮球。要求每人只拍一次,并牢记自己拍了多少下。然后让各小組围成一个圈,讨论:各个小组平均每人拍几下皮球?(除不尽要说大约几下)在讨论中,有的同学能口算,有的同学拣小石头在操场上笔算。反馈后可以看出,学生在短短十来分钟就已经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

再如:学生们在进行“跳房子”、“贴人” 、“猜拳跨步”等众多游戏,可以复习单、双数,10 以内序数、相邻数、顺数、倒数等;“运货”游戏、学习数与物的等量关系“摘果子”过关分两次找果子复习 10 以内数的组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在不同的体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玩玩乐乐中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激发求知欲,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时,学生在松弛、欢快的情境下,教师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这仅仅是我的一点个人经验总结。其实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很多的形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总结,将游戏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去,真正的做到游戏与教学的相互融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性新课标兴趣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