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非是一只美丽的花瓶

2017-09-27 06:21朱宝林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物学生物新课程

朱宝林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情感目标落实情况的调查

由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生物教师认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理念的宏观层面上有比较好的认识,反映了生物新课程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理念的微观层面上教师的理解却存在偏差,说明在生物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进行细化研究,重知识、重分数的思想依然占据着教师大脑、统治着生物课堂。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完善教师自我,深谙情感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饱满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情感,从而渲染教学氛围,营造生动活泼、相互交流、感情融洽的育人环境。其次,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受教育权,发扬教学民主,保障学生心灵自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互尊的新型师生关系。再次,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挖掘情感因素,渗透情感教育。生物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特别是经典生物学史,是渗透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如必修1中的“酶的发现”,必修Ⅱ中的“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必修Ⅲ中的“艾滋病”,等等。通过生物学史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勤奋探索、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以及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光辉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充分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教师理应抓住机遇,及时进行励志教育,同时鼓励学生上网查阅当今各国抗癌研究新进展。如此开展生物教学,就能很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利用媒体资源,强化情感体验。生物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利用媒体展现的图片、视频远比口头描述更令人深刻和震撼。如在“人类与环境”教学中,通过世界各国C02排放量的统计、臭氧空洞的出现、酸雨腐蚀的司芬克司、排污导致的致癌村、白色充斥的大地、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实例,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等内容的教学,同时通过图片、视频充分展示家乡优美的生态环境及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绿色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促进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开展探究活动,促进情感升华。生物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切实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學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学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后,组织学生观看本县西瓜节、枇杷节等视频录像、实地考察,深入探究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学完“细胞癌变”后,组织学生走访县抗癌康复协会,了解本县癌症患病情况及抗癌对策。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会相互合作与沟通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和道德品质,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情感教学目标不是一只美丽的花瓶,她是一个蕴含生机和智慧的培养皿,只有充分尊重情感目标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也只有充分体现情感目标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引领创新的课堂,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期望的教学愿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学生物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