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抗挫教育

2017-09-27 23:46张璐璐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挫折情绪素质教育

张璐璐

一直以来教育界都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比如总是片面地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适合渗入挫折教育,会打击其学习、做事的积极性。然而此种观点非常不客观,如果打击了学生学习与做事的积极性,只能够说是教师们采取的方式及技巧不合适导致的。相反小学正是其初期成长的阶段,正是渗透挫折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人格、品质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期的教育能够成功,则能够对人生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抗挫教育必要性

1.有益于健全人格的形成。从相关心理学研究得知,如果相同的挫折,经历的次数越多并不会有较大的益处影响,而是会带来越来越小的积极影响。但是对于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来说,处处会面对各种消极因素,如果不能够积极地去面对与消除,则会出现心理疾病甚至是走上犯罪之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能让其从小正确看待、面对挫折,懂得找出挫折发生的根源,积极地解决问题,勇敢的跨越挫折,正确地面对每一天,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2.有益于适应高竞争的社会。竞争可以说无处不在,但就从目前的小学生的状态来看,他们自身并没有此种意识,承受力普遍较差,自我情绪严重,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能够使其正确看待竞争、积极竞争,从而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面对挫折能力较强、学习能力较强、处理问题能力较强的人,以后他们走入社会中,必然会使社会更好的发展。

3.有益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们的素质,更为了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培养,能确保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挫折教育渗透于素质教育中,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品德、文化修养、健康情绪、思维、身体体质的共同发展,因而十分必要。

二、抗挫教育方式

1.树立正确挫折观。只有当学生具有正确的挫折观之后,遇到挫折时才能够冷静地面对。因而,语文教学中不可以只注重知识的讲解,更要课前将每篇课文中的挫折教育内容挖掘出来,设计有效的方式在课堂中渗入挫折教育。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司马光》内容时,当司马光的小伙伴掉入水缸时,别的小朋友遇到此挫折之后都不知道该如何做,只有司马光选择迎难而上,用砸水缸的方式救出来了小朋友。这篇课文教师在讲述完之后,可以设问:“你们感悟到了什么?”通过教师的提醒,能使学生纷纷意识到,原来挫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有不逃避便能够使自己充满信心与力量,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2.以榜样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好的榜样会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巧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其深入人物内心去感受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不拔精神,并将此作为衡量自己的杠杆,这样自然能逐渐提升自身的素質。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草船借箭》时,此课文发生的年代与学生所生活的年代相差较大,因而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诸葛亮、曹操士兵、周瑜等人物,这样他们便会深入研究要扮演的人物及心理特征等,便能够从中感受到诸葛亮面对难以完成的任务时,并没有去退缩,而是积极地面对挫折,并成功的想到了应对之策。借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诸葛亮当作自己的榜样,通过不断的努力,相信学生们的自身品质、品德等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3.分析心理,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能力。小学生年龄小,自然会出现情绪无法调节的时刻,比如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出现不高兴、伤心,在原地徘徊的现象,很难再有动力去继续努力学习。还有的学生当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回答出时,会感觉自卑,不愿意在参与提问,一蹶不振等等。这些都是其情绪无法自控的现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心理及情绪问题,采取对应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想方设法去完善与改进,这样当他们在遇到任何困难时,便会下意识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哲理性的内容,教师需要意识到此点,并在实际授课前充分地研究内容,将与挫折相关的内容挖掘出来,相信在不断的教学与活动引导中,学生们会越来越勇敢,自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会逐渐增强,能成为一个爱思考、爱分析、直面挫折、跨越挫折的勇敢的小学生。

猜你喜欢
挫折情绪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Holism in Education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挫折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终身不遇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