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悦”读之旅

2017-09-27 19:26刘蓉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图画松鼠宝贝

刘蓉

一、全方位阅读

绘本的画面有趣和幽默,内容的夸张和丰富内涵让它成为风靡世界的流行读物。所以,教师应该带一颗童心全方位地去感受图画书。

(一)读图画,引领孩子感受艺术美。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教师应首先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分析作品的图画,包括美术的表达形式,形象的生动性,色彩的协调和鲜明度等。

(二)读文意,给孩子讲述完整流畅的故事。绘本的主体是图画,“图”本身是叙事的,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表达完整的故事,看图更能明白故事的内容。而文字只有辅助图画帮助理解故事的作用。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如果只看文字会觉得莫名其妙:“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教师要先阅后读,养成阅图的习惯,才能真正明白故事描述的本意,揭开疑惑。

(三)读趣味,支持孩子获得幽默愉悦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感受作品特有的趣味,才能在教学时帮助孩子找到快乐,和孩子共同分享快乐。如小班故事《我和小猪》,故事情节浅显易懂,粗粗一看,觉得没什么特别有趣的东西,但如果你站在儿童的角度,基于小班儿童语言学习经验,就不难发现故事中的趣味元素就是“呼噜呼噜”“啊呜啊呜”等一系列的象声词。

(四)读情感,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阅读绘本时,教师需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如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除了感动之外,还会有吃惊:两只兔子在对话,用最“可笑”的比喻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这个绘本不仅展示积极的、健康的、愉悦的社会性情感,而且还把我们平时无法解释的话题,透过独特的方式,向孩子去传达和诠释。

二、个性化“悦”读

寻找愉悦的切入点,对作品进行谨慎和缜密的分析,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解線索,把握教学方向。找准路径,才能帮助幼儿有条理的顺着故事的发展去探索情节,获得真切、深刻的体验和情感。如《彩虹的尽头》是通过獾和狐狸寻宝的历程展开情节。如果没有线索暗示给孩子,孩子们容易各自关注各自的喜好,有的喜欢看鸭妈妈的宝贝,有的喜欢小松鼠,有的喜欢兔子等等,教学中极有可能出现杂、乱的现象。稍做分析,故事的线索显然就是“宝贝”,那么该如何利用呢?根据线索,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獾和狐狸寻宝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小动物,它们都有自己的宝贝,它们的宝贝会是什么呢?”这样,幼儿阅读时的线索明确,目的增强,他们会带着问题积极地在书中寻找答案,宝贝的真正含义也不得而解。

(二)解重点,明晰教学目标。首先定位重点。这些重点在文中往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或承接上下文意的关键作用。抓住重点等于抓住了作品的命脉,同时也体现了教学重点。

其次,分析重点。如中班的《梨子提琴》中,小松鼠制作梨子提琴的过程在书中以单幅的图画出现,在活动中可以此环节作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孩子寻找小松鼠的劳作工具,讲述工具的使用方法,想象和模仿小松鼠劳动的过程,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习语言,体验情感。

最后,构思语言。绘本中的图画就像一颗颗珍珠,文字就像一根细细长长的线。孩子的观察是零散的,描述也是局部的,因此,教师要用最美的语言去串起画面,用最生动语句提炼孩子的理解。

(三)解细节,成就教学亮点。精美的绘本从头到尾到处都隐藏着秘密,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暗藏许多伏笔。看不到细节,或许你就读不懂绘本故事的真正快乐。如绘本《蚂蚁和西瓜》到处都充满着细节的美,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一个教学亮点:发现西瓜的时间,西瓜的来历,搬西瓜花费的时间,戴帽子的蚂蚁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两幅蚂蚁洞的横切图,妙趣横生,细节比比皆是……这些细节成了阅读的主题,欣赏细节也就成了教学活动中最具挑战的任务,孩子们的寻找活动乐此不疲,不断“疑惑”、成功“解惑”,教师和孩子完全沉浸在发现的快乐中了。

阅读是高雅的、高尚的、高贵的行为,是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读懂儿童,先于儿童并与儿童一样,感受绘本生动的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体会童真、感悟人性、理解生命,从而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才能开启“悦”读之旅。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画松鼠宝贝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神奇”宝贝
图画捉迷藏
快乐宝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