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送坑

2017-09-27 04:14林宝卿
闽南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华安

林宝卿

绿色华安

正是热火火的天气,大暑。出门前的准备工作中,同行伙伴们互相提醒,务必作好防暑工作,比如防晒的帽子,伞,浅色衣裳……但我有足够的底气:华安嘛,山区,植被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2%,并且是全国有名的茶都,漫山遍野茶树茶香染绿了空气和风声。这样的地方,再热也总是宜居的避暑的,对吧?何况华安素有“北溪明珠”之称,水质一流,取一瓢刚跳出山涧的北溪水,泡一壶刚晒出的铁观音,或在近千亩的竹种园里沐清风,或在怀古思幽的新圩古渡口的老榕下听涛声,或踟蹰在玉石馆赏华安玉的莹润,或徜徉于东溪古窑间捡一片烟火情味……每一种遐思都充满着诱惑,哪能顾及苦暑相逼?

从漳州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车上与新旧文友们笑意盈盈的一番交谈,意兴正浓时,已到华安县城。

坐在县政府会议室听当地的领导简介华安时,渐渐感到脚下这方水土的不寻常: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特色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民间玉雕艺术之乡,境内还有民族风情浓郁的畲族、高山族人聚居,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

我关不住的思绪往明净宽大的玻璃窗外飘去,一眼瞥见华安县城那标志性的大桥横跨在北溪之上,依然伟岸!天正蓝,阳光正好,青山绿树之上白云朵朵。高高的水闸和宽宽的堤坝一下子把我的记忆扯回到黑白照片的1986年。那时我正读大学,同班七八个芳华正好的人儿一起到华安仙都镇的同学家玩,走过这座桥时我们一边开心玩闹一边用黑白相机留影。

记忆一经开启,情感如启闸的溪水流泻。原来,于华安来说我是微不足道的过客,而华安于我却是一段难以忘情的交集。

是否,这样的铺垫,将给我笔下的华安,在厚积薄发的活力之外抹上一层唯我又唯美的怀旧色彩?

梦幻仙都

仙都镇干部的车直接把我们带到仙都镇的街巷和村庄。

仙都!一听这个词,我的心里随即飘起一缕30多年前的轻雾,大学时那次华安之行目的地就是仙都。

做为一个地名,仙都在我的心里已住成了一个意象:绵延起伏的黛山环抱着小山村,湿润清新的空气淡香怡人,长发白衣的我,站在半山腰上同学家的二楼廊道,看满眼流动的轻烟,缭绕在田垅、绿树和黑瓦之间。也是夏日,已是早上九点多,山村却还安静庸懒凉气温和。隐隐几声鸡啼,穿过弥漫的晨雾,落在我的耳朵里,带起的是说不出的好奇。

我的家乡是九龙江出海口的一片沙洲,我一直成长于平畴旷野河流密布的平原。山,于我来说真是新奇,我从来不曾有过这样“日子缓缓”的体验。而家在这里的同学对此美妙奇景却习以为常。

30多年来,那几声被雾气打湿的鸡啼,那飘渺的轻纱般的薄雾,那安宁的山村,还有来时盘山路上或左或右一路追随的清澈溪流,这些美好的意象永恒铭记在我的青春年华里。

少年情怀总是诗,记忆中都是些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今我已中年,心事如酒,更想在美景之外尋找根源。

故地重游总是以先入为主的影像在寻觅,在印证,在对比。但满眼风光似是而非,记忆中古朴的民居都改了模样,道路宽敞,楼房崭新。而满眼浓绿的,是一层一层叠到与蓝天白云相接的梯田,全是茶树。宛转曼妙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招惹得同行的摄影家们长枪短炮“咔嚓”不停。

灵山秀水的仙都,用它铺天盖地的绿和无所不在的植物清香,彰显“闽南茶乡”的气质。

送坑村就在这样的大格局里,日夜熏染茶香而蕴育风情。

送坑原来叫“宋卿”。我揣测着问当地文史界一位前辈:“这样的村名,很像一个人的名字,应该有故事吧?”前辈回答不置可否,只说:“宋末,其祖辈曾经当过朝廷的制茶官。”村名的来历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想说,如果这个说法可靠,那么至少可以判断,这个村落的人烟很长,这个村落的茶香,至少已经洋溢了一千年。

成就美丽的永远都是也只能是善良,善良的人,善良的时代。或者说,是善良,造就了一方美丽的土地。这样的土地上适合生长美好的故事。

山里送坑

绿色的茶园,如洗的蓝天。

白云下,北溪水清凉,

风也带着草木香。

衣饰绚丽的采茶姑娘,

眼眸一转,衣袖一掀,

瞬间点亮了人们的想象。

很多年前,

一个等了很久很久的机遇,

在这片水深林密间铺展。

为了这个机遇,

这个叫送坑的村庄,

故意把高山叠得更高,

把水盘得更深,

把路都藏了起来,

把脚步收了起来。

一个下午,或者上午,

也有可能是月黑风高的半夜。

只听见风在吹,

吹得竹叶呜呜地响,

吹得芒草轻轻地摆,

吹得满天星星都乱了阵脚。

狗一声两声地叫唤,

肯定还有很响的虫唱。

如果是夏天的午后,

可能是一阵紧一阵的蝉鸣,

就像那天我来到送坑时一样……

很多年前的那个机遇,说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大地上战火不停。一个年轻的外地男子,一个肤色黑黑身形矫健的外地人,沿着冥冥中祖先神灵的指引,到这片叫送坑的陌生山地。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许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有着不为人知的坎坷经历的人,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或是一朵漂浮的萍,随着北溪水一路向深山密林处,只想寻一个类似于自己家乡的他乡,活命下来,幸运的话得以安居乐业生儿育女,过一辈子狩猎、捕鱼、采集、耕种的小日子,把这一生从乱世中分离出来。endprint

这片山地接纳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这片土地的宽容、灵性、善良,给自己留下了一份福报。当天时地利人和组合得正好的时候,早年间的一粒种子,在漫长的时间里酝酿,终会开出一片繁花。

这个平凡的外地人,来自山外海峡那边的台湾地区,“高山族”是他区别于当地人的一个身份标签,也是他身上携带的资源。

他在这片山里辛勤劳作,像所有的村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他在这里娶了当地的女子组建家庭,扎下了根,并开枝散叶,生下六子一女,热热闹闹一个大家庭。现在,378户人家1287人口的送坑村共有6户15人高山族同胞,全都是他的亲人。送坑村由此也成为华安县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行政村。

高山族同胞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虽独自一人落根他乡,可是,骨子里,祖先留在他身上的基因,是快乐的天性。偶有农闲的日子里,他静静地谛听来自生命深处的律动。祖先代代相传下来的歌谣,会不会不经意间就在月亮升起的时候吟唱出来?一些难以忘记的日子,比如春天的播种,比如秋季的收获,那些应该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时候,族人们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是不是也时常在夜深人静的午夜想起?

风情山寨

我们来到送坑村的时候已近中午。宽阔的广场民族风情浓郁,盛满灼灼的阳光。以黑白为主色调的高山族演艺舞台端正厚重地矗立在广场显著的位置,舞台背景的正中是一个醒目的高山族排湾人的图腾——以半蹲的人形与百步蛇为重要元素组成的图案。舞台一侧,小方台上竖着一根三米高的扁圆形立柱,深色的彩绘图案神秘而朴拙,具有鲜明的原始崇拜的意味。广场地面,深浅不一的地板砖铺砌出与舞台上的图腾相呼应的图案。广场周边,一幢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小楼已基本建成。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间,营造出来的高山族民族风情确实足以吸人眼球。

高山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本是居住在台湾地区的高山密林间,自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与外界接触的时间不长。在与外人发生接触以前,以刀耕火种的技术种植粟、芋头、甘薯等农作物,或饲养猪、鸡、犬等家畜家禽,兼营打猎和捕鱼。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俗,服装,歌谣,舞蹈,口头语言文学。他们崇拜精灵,保留着原始的宗教信仰和仪式,经常举行各种与农事或狩猎捕渔有关的祭祀活动。

在翻看有关高山族的各种介绍中,一则信息让我激动不已——“新年春节里,台湾高山族有一种吃长年菜的习惯。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那种茎叶很长,带有苦味的芥菜……他们认为这种菜,叶长,丝长,象征命长。”这是我的家乡过年时一道必备的菜啊!很久以來,我有意无意在各种资料中寻找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此之前一直无果。莫非,我的祖先与高山族也有着某种渊源或交集?

在送坑停留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大太阳下匆匆地来,村主任张春旺在广场边一村民家里,一边泡铁观音茶,一边与我们随便聊。我来不及好好看看这个村庄的样貌,我的脚板未及记住这片土地的气味即匆匆离开。村书记在第二天给我发来一些书面材料帮助我认识如今的送坑。

翻看这两千多字的“工作汇报”材料,知道村干部对于村庄的发展对于改善村民的生活真是殚精竭虑用心良苦,也佩服村干部们的聪明和实干能力,他们善于挖掘历史的和时代的有利条件,把时间往纵深处贯穿,把空间往周边处延伸。时代造就的机缘像村前铺设的公路已连接到了眼前,一个蕴藏60多年的机遇终于到了它开花结果的时候。

高山族的民族文化,就是他们手里的一张牌!

张春旺告诉我们,上个月他带着村里的高山族舞蹈表演队到全国各地去巡演,刚刚回来不久。他的话语里满是自信与自豪。一支由24个本村青年村民组成的舞蹈表演队,小伙子健壮姑娘们健美,游走在全国各地,载歌载舞,载乐载欢,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高山族快乐健康的拉手舞、竹杵舞、甩发舞带到全国各地,想想都觉得那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既很好的传承高山族的歌舞,也为村民带来改善生活的实惠。

此时我的脑海里自动响起背景音乐——“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虽不能看到高山族姑娘们挥杵起舞歌声相伴舞袖飞花的美妙情景,但十几年前到云南旅游时曾参加藏民家庭歌舞的欢乐场面,及时来脑补。尽管民族不同歌舞风格相异,但是欢乐体验应是一致的。

现在的送坑村,是漳州市第四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方面利用茶乡的优势产业,开辟1500多亩生态观光茶园,让健康生态的绿色和芳香永远铺成这个有福气的村庄的背景。另一方面结合“福建土楼”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建设高山族特色村寨。规划用地20亩,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有11幢25户高山族特色民居,以及一应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山族文化博览园、风情表演会所、风情广场、风情小街区、特色村寨山门、观景台、了望塔等。目前,送坑村的发展项目已列入我省“少数民族文化‘双十一繁荣发展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安
突出教学重点,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谢华安:“要吃好饭,吃出健康”
探访武汉华安里
大美之地 清爽华安
鹏华安盈宝业绩服务双优
华安日日鑫增设H类份额
华安智增精选基金即将发行
福建华安:华安玉协会正式成立
华安基金加快向现代化资产管理机构转型
华安铁观音强势起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