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麻祛风汤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2017-09-28 08:18高修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9期
关键词:风邪乌梅咽喉

高修霞 陈 宁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柴麻祛风汤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高修霞1陈 宁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目的 通过观察柴麻祛风汤治疗喉源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均以柴麻祛风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3.30%(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麻祛风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柴麻祛风汤 喉源性咳嗽 中医药治疗

喉源性咳嗽系临床常见病证,是国家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基于“喉为肺系”的理论,首创的病名[1]。临床表现多为刺激性干咳,多由咽痒、咽干所引起,少痰或无痰,或伴咽痛,声音嘶哑。咳甚者可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若不及时治疗,则易发展为顽咳。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日趋恶化,喉源性咳嗽发病率日渐增多[2]。目前西医临床诊断常将其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治疗主要以抗感染、止咳化痰为主,但均难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3]。中医学在实践发展中对咳嗽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本病有其优势和特色。笔者在临证过程中,掌握了喉源性咳嗽的治疗方法,根据本病的证候特点多以风邪犯肺为主辨证,常以自拟方柴麻祛风汤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喉源性咳嗽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4]制定。中医风邪犯肺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纳入标准:符合喉源性咳嗽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风邪犯肺证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5~80岁。排除标准:因支气管、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部疾病等引起的咳嗽;合并/并发严重心、脑、肝、肾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2 临床资料 纳入观察60例患者均来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喉源性咳嗽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9~78岁,平均(45.3±6.2)岁;病程 1~15 周,平均(9.7±4.2)周。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0~76岁,平均(45.1±6.4)岁;病程 1~18 周,平均(9.4±4.3)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咳嗽咯痰咽痒者,给予化痰止咳,抗过敏药物治疗,选用复方甘草口服液(广州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10 mL,每日3次;氯雷他定片(保定康信药业有限公司),每次10 mg,每日1次。咽部黏膜充血者在口服化痰止咳药基础上加用广谱抗生素治疗,选用头孢呋辛酯片(淮南泰复制药有限公司),每次0.25 g,每日2次。治疗组均予柴麻祛风汤:柴胡 10 g,炙麻黄 6 g,防风 10 g,乌梅 10 g,射干 10 g,紫菀 10 g,款冬花 10 g,紫苏子 10 g,白芍10 g,甘草5 g。风寒咳者加细辛、生姜;风热咳者加黄芩、桑叶;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苍耳子;咽痛或见脓性分泌物者加牛蒡子、龙脷叶;咽痒咽干者加蒺藜、玄参;声音嘶哑者加诃子、胖大海。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 采用中医症状记分法,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原则,按照等级变量观察方法,制定半定量计分标准。主要证候指标:咳嗽、咽痒、咽痛改善情况。可根据严重程度:“无、轻、中、重”4个等级,记分为“0 分、1 分、2 分、3 分”;次要证候指标:咽干、咯痰、咽部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改善情况。可根据严重程度:“无、轻、重”3 个等级,按“0 分、1 分、2 分”计算。

1.5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控制: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改善率≥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改善率≥70%,且<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改善率≥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积分改善率<3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实验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指标积分变化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咳嗽、咽痒、咽痛等临床主要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次要证候指标积分变化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咽干、咽充血等咽部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指标积分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次要证候指标积分比较(n)

3 讨 论

喉源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喉痹”范畴,病位在咽喉与肺,究其发病原因多由于起居不慎,感受风邪,外邪自口鼻皮毛而入,直中咽喉,或犯肺以后,循经上犯于咽喉,气道不利,咽喉失其清通之用,故发为病[7]。张龙英研究表明喉源性咳嗽患者常为过敏体质,每遇风邪外侵、异味刺激,咽喉首先受累,继而犯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见咽干喉痒作咳[8]。吴春玲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感受外邪、失于疏散、久则郁而不散,以致肺失肃降、气机不利、搏结咽喉,发为本病。治疗当以疏风散邪,清肺止咳为原则[9]。中医学认为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常由口鼻而入直犯咽喉,致肺卫失调。且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凡寒、湿、暑、燥、热诸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简而言之,喉源性咳嗽的本质是“风邪作祟”[10],故宣肺祛风、利咽止咳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笔者在临床中总结治疗经验,选用既能宣肺疏风、化痰止咳,又能清利咽喉的柴麻祛风汤治疗喉源性咳嗽,取得较好疗效。柴麻祛风汤以过敏煎为基础方加减而成。过敏煎出自名老中医祝谌予《祝谌予经验集》,方由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5种药物组成,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医辩证为风邪侵袭之过敏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过敏煎具有抗组胺作用,其通过阻断H1受体,从而起到抗过敏的作用[11]。蒋健教授在临证运用过敏煎治疗咽痒咳嗽收效较佳[12]。柴麻祛风汤方中炙麻黄性味辛温,轻扬上达,善开宣肺郁,散风寒,通腠理,透毛窍。炙麻黄乃肺经专药,为宣肺平喘之要药。柴胡味苦微寒,入肝、胆经,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的功效。赵香妍等研究表明本品含有柴胡皂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同时又具有解热、镇咳、抗炎及增强免疫的作用[13]。防风甘缓微温不峻烈,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本草正义》“防风,通治一切风邪”。于柳等现代研究认为本品有抗菌、镇静、抗过敏、抗病毒等作用[14]。乌梅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收敛肺气,止咳嗽。古代医家王好古云“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敛肺止咳,善于生津止渴,许腊英等现代研究认为本品具有抗菌、抗过敏、解毒等作用[15]。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干咳无痰、急慢性咽喉炎等。射干,性苦,寒,归肺、肝经,具有降火,解暑,散血,消痰的功能。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滇南本草》云“射干,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肋红肿,牙根根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16]。紫菀、款冬花性辛、微温,归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本金疏证》云“《千金》《外台》凡治咳逆久咳,并用紫菀、款冬者,十方而九。《神农本草经》云“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降气消痰、平喘的功能。《药性论》云“紫苏子性味辛,温。无毒。入肺、大肠经。具有下气,清痰,润肺,宽肠的功效。主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每与紫菀、款冬花配伍用药,可增强润肺止咳化痰之功。白芍味酸,敛阴泄热,柔肝止痛。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荣。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气”。既协防风驱散邪气,又助乌梅收敛肺气。甘草既解毒利咽又润肺止咳,且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宣肺祛风,利咽散结,化痰止咳之功效。临床实践证明,用柴麻祛风汤治疗喉源性咳嗽能起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之功,治疗期间忌食鱼虾蟹等腥味食物、忌烟酒亦有助于本病早日治愈。

[1]万文蓉.干祖望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探要[J].北京中医,2000,19(5):6.

[2]张勉.800例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型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27(12):923-924.

[3]黄河清.李新军.喉源性咳嗽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5):1081-1082.

[4]干千.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8-24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中医出版社,1994:9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0-333.

[7]朱明馨,金凤,杨丹枫.肃肺利咽汤治疗儿童喉源性咳嗽风邪犯肺证 30 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8):1657-1658.

[8]张龙英.祛风利咽、敛肺止咳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28.

[9]吴春玲.自拟疏风清肺止咳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0):4601-4602.

[10]郭强中,李云英.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耳鼻咽喉诸痒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9):36-37.

[11]郭玉成,赵玉堂,李秀芬.过敏煎抗过敏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4):388-389.

[12]吴雨,胡琪祥.蒋健教授运用过敏煎治疗咽痒咳嗽验案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6):1498-1500.

[13]赵香妍,刘长利.中药菜户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4):963-966.

[14]于柳,王哲,武志强,等.药对荆芥-防风的现代研究现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5):150-155.

[15]许腊英,于鹏,毛维伦,等.中药乌梅的研究的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1):52-57.

[16]张建艳,贺艳.咽炎性咳嗽治疗经验[J].求医问药,2012,10(1):80-81.

R256.11

B

1004-745X(2017)09-162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9.036

2016-09-12)

猜你喜欢
风邪乌梅咽喉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
巧手乌梅汤,开胃又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