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7-09-28 08:18郑彩莲孙建光张素蕊胡广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9期
关键词:通腑清肺重症

郑彩莲 孙建光 张素蕊 胡广云 杨 丽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河北 唐山 063200)

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郑彩莲 孙建光 张素蕊 胡广云 杨 丽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河北 唐山 063200)

目的 观察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6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肺通腑汤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痰壅、气促症状积分及白细胞计数(WBC)、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肺通腑汤能够改善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重症肺炎 痰热壅肺证 清肺通腑汤 临床观察 炎症因子

重症肺炎临床病因主要为病原菌侵袭,具有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的特点,单纯抗感染治疗不足以降低病死率,因此需积极探索提高重症肺炎临床疗效的新方法[1-2]。有研究表明,运用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能够取得较好疗效[3-4]。本研究采用清肺通腑汤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参照美国感染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重症肺炎诊断标准[5]制定,痰热壅肺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制定。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诊断标准者;年龄18~80岁;患者或家属署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两周内应用糖皮质激素、中药等药物治疗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对试验药物过敏者;合并心、脑、肾等脏器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障碍性疾病者;对试验方案依从性较差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96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1 例;年龄 43~78 岁,平均(67.59±7.32)岁;病程 3~10 d,平均 (6.25±2.17)d;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7~11分,平均(9.20±1.47)分。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 46~74 岁,平均(68.27±8.49)岁;病程 3~12 d,平均 (6.73±2.55)d;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6~11分,平均(9.32±1.65)分。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清肺通腑汤:鱼腥草30 g,黄芩15 g,瓜蒌15 g,竹茹 15 g,桑白皮 15 g,茯苓 12 g,枳实 12 g,陈皮 12 g,莱菔子 15 g,厚朴 12 g,法半夏 10 g,杏仁10 g,大黄 6 g(后下),北沙参 6 g。 每日 1 剂,水煎,口服或鼻饲。观察周期14 d。

1.4 观察指标 评价治疗前后发热、咳嗽、痰壅、气促等症状积分[7];白细胞计数(WBC)、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其中 IL-6、IL-1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CPIS;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7]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阳性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及理化均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痰壅及气促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发热 咳嗽 痰壅 气促治疗组 治疗前(n=4 8)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2 7±1.4 3 4.5 8±0.9 2 5.1 3±0.7 3 4.8 2±0.5 7 0.9 5±0.6 0*△ 1.0 3±0.3 6*△ 0.8 7±0.3 1*△ 0.6 5±0.2 0*△5.3 2±1.5 5 4.5 0±0.8 6 5.0 8±0.6 6 4.7 9±0.5 2(n=4 8) 治疗后1.8 7±0.6 4*1.7 5±0.4 3* 1.7 9±0.3 9* 1.4 6±0.2 3*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WBC、CRP、IL-6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s)

组 别 时 间WBC(×109/L) CRP(mg/L) IL-6(pg/mL) IL-10(pg/mL)治疗组 治疗前(n=48)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19.36±3.97 142.50±33.42 65.25±10.33 4.72±1.36 7.41±2.12*△ 40.29±9.65*△ 23.03±6.41*△ 2.30±0.49*△19.23±3.53 139.74±31.08 64.89±9.12 4.50±1.32(n=48) 治疗后12.67±2.45* 71.86±12.23* 52.37±8.57* 3.89±0.74*

2.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CPIS比较 见表3。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PaO2及PaO2/FiO2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及 CPIS 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CPIS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CPIS比较(s)

组 别 时 间PaO2(mmHg) PaCO2(mmHg) PaO2/FiO2 CPIS(分)治疗组 治疗前(n=48)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60.97±5.42 87.33±8.60 183.36±32.60 9.32±1.65 93.56±8.69*△ 45.51±3.89*△ 296.12±48.53*△ 1.79±0.52*△62.14±6.03 88.72±8.12 179.57±36.29 9.20±1.46(n=48) 治疗后75.88±6.74* 61.40±5.34* 221.40±53.45* 3.54±0.69*

2.4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重症肺炎属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肺痈”“喘证”等范畴,其发病与外感邪气侵袭、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肺位居上焦,内侵之邪首先犯之,炼液为痰,致痰热壅盛,肺失宣肃而发病。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明医指掌》云“大肠为肺之腑,肺主清化,脾土受病则不能生金,而肺失清化之令,脏不受病而病其腑,故大肠受之”。现代研究亦表明,肺与大肠之间病变可以相互影响[8]。泻下法治疗重症肺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腑泻热,截断病势,防止逆传心包[9]。综合痰热壅肺致肺失宣肃及泻下法治疗肺炎的理论基础,可采用清肺化痰、通腑泻热法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本研究所运用的清肺通腑汤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自拟经验方。方中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瓜蒌清热润肺祛痰、利气宽胸;竹茹、桑白皮清肺化痰止咳。诸药并用,显著增强清肺、化痰、止咳功效。陈皮、法半夏燥湿化痰,增强祛痰之功。杏仁肃降肺气而止咳,莱菔子降气化痰止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茯苓健脾渗湿,使脾健痰消。肺与大肠相表里,厚朴、枳实、大黄为小承气汤,具有通腑泄热之功,可改善痰热壅肺之证。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小量应用既防热毒炽盛伤阴,又防敛邪滋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抑制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发挥较好的解热、抗炎、抗菌及抗病毒作用[10]。黄芩具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活性,降低TNF-α含量,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通络等途径发挥解热、抗炎等作用[11]。桑白皮、陈皮能够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中性粒细胞及炎症因子表达[12-13]。苦杏仁具有显著止咳作用,能够减少炎症细胞数量,抑制炎性因子水平[14]。半夏具有明显止咳、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与抑制PGE2的产生和释放有关[15]。小承气汤能够降低肠道压力,间接改善肺循环及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炎症性肺损伤[16]。

综上所述,清肺通腑汤能够减轻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发热、咳嗽、痰壅及气促等症状,降低WBC、CRP、IL-6、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及 PaCO2、CPIS,改善 PaO2及PaO2/FiO2低水平状态,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1]杨志旭,范铁兵,李洁.喜炎平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4,33(12):894-896.

[2]朱建军,刘励军.血必净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10):1187-1189.

[3]沈贵洪,吕益,胡玲玲.清肺保元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肺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77-178.

[4]蒋劲柏,李福英.中医药辅助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及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8):878-880.

[5]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6-28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8]郑秀丽,杨宇,王宝家,等.从病理状态下肺功能与胃肠功能的变化探讨 “肺与大肠相表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20-123.

[9]常雯茜,徐占兴.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泻下法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4):647-649.

[10]杜向群,陈敏燕,许颖.鱼腥草成分、药理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2,43(2):66-68.

[11]郑勇凤,王佳婧,傅超美,等.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6,38(1):141-147.

[12]景王慧,吴文进,燕茹,等.归肺经中药桑白皮的化学、药理与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9(1):109-112.

[13]宋保兰.陈皮药理作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8):132-133.

[14]李露,戴婷,李小龙,等.苦杏仁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37(1):63-66.

[15]龚道锋,王甫成,纪东汉,等.中药半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毒理活性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8):77-79.

[16]史肃育,吴同起,王克俭,等.通腑法治疗重症肺炎(实热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125-1127.

R563.1

A

1004-745X(2017)09-1643-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9.044

2016-09-12)

猜你喜欢
通腑清肺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清肺茶
重症不惑
“清肺食物”真能清肺吗?
有没有“清肺食物”?
清肺止咳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05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