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2017-09-29 06:22郭军英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摘要:借助信息技术中的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使之应用于语文课堂,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使抽象变形象,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对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有帮助的。本文就如何合理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简要阐述如下。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充分说明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更加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面长服牛人谢,中浙国抖斯IAO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中,如何将计算机技术的威力转化为教学工具,用于吸引学生,激励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实现信息技术与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

一、 更新观念,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前提

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活动。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更应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共同经历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生理需要、情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教育教学工作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筒,关注“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时,我们对教学资源的处理和利用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一一生命的层次,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 树立建构主义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建构主义学派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建构主义关于学习四要素的理论:第一,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强调学习情景的作用;第三,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与会话:第四,主张学生自己用发现法进行知识建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教师应创立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探究型、创新型学生为宗旨,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識,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 CAI课件,是信息技术与低段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主要表现

由于低段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弱,难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信息技术与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多表现为示范、诱导型CAI课件。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CAI课件制作策略为:

1. 关注课件画面的生动性,给孩子一个“可爱的课堂”。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兴趣为主,对其喜爱的事物乐于探究。而儿童心理学表明,小学低段学生对动态的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因此,低段CAI课件中的素材多应选用卡通动画,构成生动的画面,用以突出重点。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拼音《ang eng》CAI课件制作中,插入卡通动画:动物(蚂蚁、青蛙、鸽子等)、人物、植物等,孩子在与卡通朋友结识的同时,掌握了知识,爱上了学习,学会了学习。

2. 关注课件的趣味性,给孩子一个“活动的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深受低段学生的喜爱。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课件环节应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学有所获。如:北师大出版社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太阳》一课,利用多媒体将学习过程串编为一个童话故事,活动行程为:吟诗园—做诗园—交流园—背通园—字娃娃乐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漫游童话王国,参加游戏活动的同时学语文、用语文。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情绪高昂,积极的情感活动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关注课件的情感性,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对于一年级入学不久的孩子,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应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如:北师大出版社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雨铃铛》一文,以《小雨沙沙》的音乐开课,让学生静静听,音乐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色,音乐触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学生一开始就融入春雨的情境中。以《小雨沙沙》的音乐课件结束,让学生看动画随音乐表演唱,将学生对春雨的感受推向高潮,在表演唱中宣泄情感。

4. 关注课件内容的可选性,给学生一个“民主的课堂”。小分享先天条件和后天教育的差异,导致学生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具有其独特性,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件中设计的学习内容、练习内容应具有可选性,让每个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5. 关注课件在课内外融合中的桥梁作用,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本内容是有限的,教学应以教材为凭借,将触角延伸至课外,构建一个相关的知识链。使用信息技术能最快捷、最广泛地占有课外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在小学低段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弱的情况下,教师应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诱导性,在课件演示过程中使学生感知网络资源丰富多彩,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喜爱网络,产生利用网络占有资料的愿望。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乡歌》一文,生活在西南的孩子难以体会江南水乡富足秀美的景色,在此运用网络优势,播放音乐画卷.引领学生漫步秀美的江南水乡,教师相机解说。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对水乡的了解,更为惊叹神奇的网络能飞跃无限。

参考文献:

[1]沙冬梅.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4):45-46.

[2]贾爱军.请进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J].未来英才,2017(10):18.

[3]高庆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魅力中国,2015(42):37.

[4]刘永.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0):37-38.

作者简介:

郭军英,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整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