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估算能力培养探究

2017-09-30 02:46杨晓冬
甘肃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估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杨晓冬

【关键词】 数学教学;估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6—0106—01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估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感。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口算和笔算,几乎忽略了估算这一学习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新课标多次提到要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把估算提到了和口算、笔算几乎同等的位置。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教师转变观念,重视估算教学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估算教学意识的强弱。教师要重视估算教学,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今天就教会,或是见到“大约”就要估算,或只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式。而我們想要的那种估算意识,是如何培养学生利用这种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也应该作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实施。

二、让学生感受到估算作用,体会估算的价值

特别是在选择题、判断题和比较大小时,通过估算,可以正确、快速地探求出解题途径。例如,车上原有32人,到达一个站后有9人下车,有5人上车,问车上现在有多少人?a.46人 b.36人 c.28人 如果进行笔算,要分两步,得花一定的时间,但如果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题中的条件,就可以发现车上的人变少了,三个选项中只有28人是符合条件的。可见通过估算,可以既快又准地找到答案。

三、创设现实情境,培养估算兴趣

有很多生活事件不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逐步体会估算的必要性,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

比如,去商店购物,必须要估计一下得带多少钱或考虑带的钱够不够用的问题。假如妈妈带了 100元钱到商店去买些东西,买哪三样东西妈妈带的钱够用,买哪三样东西妈妈带的钱不够?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让学生选择:一盒积木38元,一盒巧克力25元,一袋卷筒纸15元,一瓶洗面奶36元,一辆遥控汽车59元,一件衣服51元……在这个熟悉的情境中,学生运用估算很快找到答案。因为 38+36+59超过100,所以买这三样东西钱不够用;而 38+25+15不到100,所以买这三样东西钱就够了……通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种碰到类似的问题就会主动地去进行估算。

四、结合计算训练,形成估算习惯

估算作为一种计算方法,是学生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用上估算,所以有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口算和笔算恰恰为估算提供充分的“素材”,教师要不失时机结合口算、笔算训练估算,估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算、笔算的熟练化。因此,训练时,不论是先估算后计算,还是先计算后估算检验,都应如实记录估算与计算的结果,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出入,以不断改进估算技巧。

如,估算51×2.04,将51看作50,2.04看作2,就会发现50×2=100,原式结果要比100大;再如9+99+999+9999=?具有估算习惯的学生则在头脑中对数据稍作变化,几乎会脱口说出结果。当然要想学生有这样的能力,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计算的结果进行估算,从而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和估算技巧。

五、灵活运用估算方法

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后,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还要灵活选取恰当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使估算的结果更具合理性与现实性。如,四年级学生秋游,每套门票49元,一共需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买票?列式为:49×104,估算一:49≈50,104≈100,50×100=5000,应准备5000元;估算二:49≈50,104≈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解题后应引导学生思考:谁估算更好些,为什么?尽管估算方法一是按“四舍五入”法进行的正确计算,但实际现实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104看作110更合理些,也更符合实际。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运用估算,必须从实际出发。

总之,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教师要把估算教学适时地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估算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