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校园啦啦操的影响因素分析①

2017-10-09 12:51高增王亚萍赵静怡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教练员队伍队员

高增王亚萍赵静怡

(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2.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南阳 474250;3.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郑州大学校园啦啦操的影响因素分析①

高增1王亚萍2赵静怡3

(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2.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南阳 474250;3.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郑州大学校园啦啦操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教练员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部分运动员接触啦啦操训练时间较短且基本功底较弱;训练时间及训练模式存在问题;系统性的训练还不够完善且长期性的训练不足;啦啦操运动员整体素质不高等各方面因素成为影响郑州大学校园啦啦操运动项目开设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河南省校园啦啦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科学建议。

郑州大学 校园啦啦操 影响因素 分析

早在2001年,我国首届大学生啦啦操大赛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啦啦操的观赏性、娱乐性、艺术性和竞技性元素的体现,融合了基本体操、艺术体操与健美操在内的音乐律动美和现代舞蹈等各种舞蹈技巧元素,不仅拥有各种战力、跳跃、翻腾、空中人体抛接及托举的技巧难度造型,还融入了各种各样元素的舞蹈,例如,现代舞、街舞、韩舞、民族舞、爵士舞等,通过对这个运动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带给学生的是在一定的创造空间上发挥各学生团体之间的个性特点、独特的运动魅力和良好的艺术形式的呈现,深受广大校园学生的青睐。因此,学生的欢迎度在我国啦啦操运动项目在校园的推广和文化理念的传播与建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主要以郑州大学校园啦啦操比赛中的各啦啦操的队员和教练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系列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该文主要对参加郑州大学校园啦啦操决赛的15支参赛队伍的30名教练员和参赛的211名运动员发放了调查问卷,统计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统计表(N=241)

1.2.3 数理统计法

该文主要针对已经回收的调查问卷内容和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处理,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其调查结果采用Excel、SPSS11.5等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观因素分析

2.1.1 校园参赛队员的年级分布特征分析

根据表2从参与的年级分布状况来看,大一学生占全校比例最高,高达88.6%;相对于大二学生来讲,其所占比例大大下滑,只占参赛项目的10.0%,大三、大四学生已经逐渐趋于零。这说明参与啦啦主力队员主要由大一和大二学生组成。由于大一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学业任务量相对较轻、空闲时间较多,并且啦啦操对年轻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参与人数较多。大二、大三学生相对较忙,参与啦啦操培训也只是对新队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表2 校园啦啦操参赛队员年级统计表

2.1.2 影响校园啦啦操队员的入队动机分析

对校园比赛中校园啦啦操队员参加训练队伍的动机调查表3表明:校园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开展主要给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其中有155人次,占总频数的73.9%。在参加啦啦操队的过程中,可以以优良的渲染力出现在校园和社会的舞台之上,使得训练队员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和事,为以后面试、就业提供更好的机会。调查中啦啦操有浓厚兴趣的参赛队员有151人次,占总频数的72.7%,而有131人次参与加入啦啦操队为了锻炼身体,保持好的体形,占总频数的62.5%,在主张以瘦为美的社会,女孩、男孩都希望通过自己喜欢的运动达到减肥保持体形的目的,这其中有80人次是参加学校社团的啦啦操队,说明学生社团组建啦啦操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希望得到公众的认可,成为令人瞩目的对象,有74人次选择,占总频数的35.2%,现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美,追求自我个性发展,在啦啦操舞台上在动感的音乐节奏下踏出帅气优美的舞姿,台下观众被调动的热情,从而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感。

通过调查表3可以看出:参赛队员在选择希望给自己挑战自我的机会中有64人次,占总频数的30.7%。随着学校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越来越强,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啦啦操运动符合现代人的发展需要,因此,校园啦啦操是一项非常具有潜力的运动项目。

表3 校园啦啦操队员入队动机调查

2.1.3 影响学生加入校园啦啦操训练队的生理和心理分析

图1中显示,选择身体姿态、身体控制能力和身体技能的分别为96人次、106人次和73人次,分别占总频数的54.5%、60.2%和41.5%,可见,啦啦操的训练对参赛队员的生理影响有显著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参赛队员的身体姿态和身体控制力也有明显变化,而对于身体技能的改善和提高,技巧啦啦操的训练效果更为明显。

队员在选择团队合作精神的有104人次,占总频数的59.1%,而在体育系组建的啦啦操队回收的10份有效问卷中,有10人次选择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影响,占比重的100%,而在其他院系回收的126份中,有67人次选择,占比重的53.2%。体育系组建啦啦操队会安排专门的啦啦操教练,比起其他自发组织水平要高一些。啦啦操是一项团队运动,对队员之间合作要求比较高,对于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还处在初级阶段,队员之间的配合、默契与理解还相对不够充分。

图1 啦啦操队员训练的自我感觉调查

2.2 客观因素分析

2.2.1 校园啦啦操训练队训练的物质条件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各院系没有提供参赛队伍专门的训练场地,在综合性场馆进行训练的参赛队伍占到23%,在室内简单场地训练的有54%,在非场馆内进行训练的参赛队伍达到了23%,由此可见:场地条件是影响啦啦操在校园推广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对于学校训练场地设施的不齐全,而在啦啦操训练中有77%的院系达不到最基本的训练场地的标准及要求。

从图3的调查得知,在15支校园啦啦操参赛队伍中,有13支参赛队伍达到效果,其中有8支校园啦啦操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自费;由学校拨款以及学校拨款和自费相结合的队伍只有2支参赛队伍;有1支队伍通过找赞助获得经济来源;对于寻求赞助从而获得参赛经费,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在经费的获取中这是值得其他参赛队伍以及其他院校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图3 啦啦操队经费来源

2.2.2 校园啦啦操队员的问题分析

对于技巧啦啦操训练在队员的柔韧性、力量、爆发力、控制力、乐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参赛队员除了要加强运动技术水平外,还要加强对啦啦操背景的艺术修养、艺术鉴赏和艺术审美力的提高。通过调查与了解:校园啦啦操的参赛队员缺乏一定的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大都是各院系学生临时组织和集合起来的,从而挑选一小部分相对协调性、基础性较好的队员参赛,因而参赛队员在对音乐乐感及舞蹈内涵各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了解,对肢体表达理解和呈现较差以及基本的身体素质也相对较差,在一些漂亮且有难度的动作中很难完成。因此,校园啦啦操队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2.3 校园啦啦操教练员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学校啦啦操各参赛队的教练员主要以学生为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聘俱乐部的代课教师,教练员接触啦啦操时间不长,虽然对啦啦操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另一部分为在校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极少数有专业功底,大部分只是拥有基本的舞蹈功底,但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啦啦操接触和训练,在学习专业知识方法比较单一,只能通过网络、电视、杂志了解。因此,学校在啦啦操方面普及不足,教练员方面存在相对的欠缺。

2.2.4 校园啦啦操外在条件的问题分析

学校啦啦操各训练场地大部分比较简陋,并且训练时间没有保证,基本上大都是赛前进行临时的集训,参赛队员并没有接受过较为长期、系统的训练。因此,学校啦啦操训练队在队伍训练中场地存在相对欠缺,从而导致参赛队员的训练不够科学化和系统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学校啦啦操教练员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参赛队员对啦啦操的接触和训练时间相对较短且基本素质和功底较弱。

(2)啦啦操训练队队员的训练周期较短,训练的系统性还不够科学和完善,对啦啦操队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制约了啦啦操在校园中的开展。

(3)啦啦操教练员、参赛队员的专业理论与知识结构方法比较单一,学校支持力度以及运动项目的推广和宣传存在欠缺,缺乏经费来源。

3.2 建议

(1)通过不断的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师资建设,增加教练员、参赛队员的啦啦操理论和技能培训,使教练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促进师生之间的科学训练,改善学生基本的技能水准,完善整体的校园啦啦操的技能。

(2)使得啦啦操教练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啦啦队成套组合的编排要进行不断创新,科学系统的对啦啦队进行训练,加强安全保护措施,避免技巧啦啦队和舞蹈啦啦操队员的运动损伤,将运动损伤减小到最低。

(3)在学校进行啦啦操项目的大力宣传,对学校、社团组织协会应大力的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转播和宣传啦啦操推广的着力点和优势,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啦啦操,通过多渠道的吸收资金,推广校园啦啦操运动队在高校师生中的影响力,使得啦啦操走进校园。

[1]赵秋爽,周卫.啦啦操运动队的音乐和动作的选编和初探[J].体育科学研究,2004(1):64-66.

[2]王丽娟.论我国开展竞技啦啦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117-118.

[3]李鸿.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2):89-91.

[4]李遵华.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5]温育,刘甄悦.啦啦操[J].中国学校体育,2005(5):26-27.

[6]韦丽春,孙绍宁.啦啦操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J]. 科技资讯,2006(35):192.

G807

A

2095-2813(2017)08(b)-023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3.237

高增(1992—),男,汉,山东淄博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教练员队伍队员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大雁的飞行队伍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还剩多少人?
NBA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