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奶业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7-10-12 03:00王东杰王礞礞董晓霞
中国乳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鲜奶同比增加乳品

文/王东杰 王礞礞 李 杨 董晓霞,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3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

2017年上半年奶业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文/王东杰1,2,3王礞礞1李 杨4董晓霞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3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

2017年上半年,我国奶业生产逐渐进入生产旺季,乳制品加工略显疲软,生鲜乳价格3月后呈现持续下跌态势,进口同比略增,受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上涨影响,国内外乳制品价差进一步缩小。展望下半年,生产淡季来临,夏季奶牛热应激效应显现,供给有望趋缓,在节日消费拉动下,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而进口有望趋缓。做好奶业监测预警需要密切关注国际供需状况以及乳品企业走出去的情况。

生鲜乳;价格;贸易;展望

1 2017年上半年奶业市场变化特点

2017年上半年,我国奶业生产逐渐进入生产旺季,但消费和乳制品加工略显疲软,受此影响生鲜乳价格在3月后呈现持续下跌态势,进口同比略增,受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上涨影响,国内外乳制品价差进一步缩小。

1.1 生鲜乳收购价格稳中下降

2017年上半年,随着奶业生产旺季和消费淡季的转换,以及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下降影响,我国主产省生鲜乳收购价格呈小幅下跌趋势。据农业部监测,上半年我国奶业主产省生鲜乳收购均价每千克为3.50 元,同比持平。1~6月生鲜乳收购价格分别为每千克3.54、3.55、3.53、3.50、3.46、3.42元,3月之后价格稳中走低(图1)。

1.2 鲜奶零售价同比略降,奶粉零售价同比略增

根据中国价格信息网监测,2017年上半年,全国监测城市鲜奶平均零售价格每500 克为5.25 元,同比略降0.4%。其中,袋装鲜奶平均零售价每500 克为4.80 元,与2016年同期持平;盒装鲜奶平均零售价格每500 克为5.71 元,同比下跌0.7%。见表1。

2017年上半年全国监测城市三段幼儿配方牛奶粉平均零售价格每500 克为96.72 元,同比上涨3.1%。其中,进口三段幼儿配方牛奶粉每500 克为110.86 元,同比上涨2.5%;国产三段幼儿配方牛奶粉每500 克为82.58 元,同比上涨3.9%(表1)。

图1 2014年以来国内主产省生鲜乳价格走势

1.3 生鲜乳产量稳定,乳制品加工同比小幅上涨

随着奶业生产进入旺季,生鲜乳生产平稳发展,根据中国奶牛数据中心监测,到2017年5月,全国监测牛群的305 天产奶量达到8.29 吨,全国前25%的牛群305 天产奶量达到11.36 吨,后25%的牛群305 天产奶量达到5.38 吨,牛奶的生产供应较为充足。另据统计局数据,全国乳制品产量小幅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5月全国乳制品产量累积为1 156.5 万吨,同比增长1.7%,3~5月的乳制品产量分别为246.9 万吨、233.8 万吨和253.0 万吨(图2)。

表1 2017年上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鲜奶和奶粉零售价格

图2 2010年1月~2017年2月乳制品产量和同比增长

图3 A股上市乳品企业净利润率变化

1.4 部分乳品企业一季度销售利润率总体回升

乳制品终端消费不断改善,根据A股上市公司财报,2017年第一季度主要乳品企业净利润继续小幅增加,伊利股份、科迪乳业、天润乳业、燕塘乳业净利润率均超过了5.00%,其中伊利股份净利润率最高达到11.03%,明显高于2016年的9.40%,其它乳品企业净利润率均有所增加,特别是贝因美摆脱了2016年净利润率大幅下降的状况,一季度实现了小幅增长(图3)。

1.5 乳制品进口量同比略增,鲜奶进口有所减少

据海关总署统计,2 0 1 7年1~5月我国累计乳制品进口103.94 万吨,同比增加1.4%,进口额34.19 亿美元,同比增加23.0%。具体产品来看,鲜奶和全脂奶粉进口有所减少,婴幼儿配方奶粉、脱脂奶粉、酸奶、乳清粉和奶酪、黄油进口明显增加。鲜奶进口21.97 万吨,同比减少15.4%,其中主要是大包装鲜奶进口减少,为17.4 万吨,同比减少23.0%;全脂奶粉进口25.38 万吨,同比减少4.8%,脱脂奶粉进口11.07 万吨,同比增加11.8%。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9.85 万吨,同比增加25.8%,酸奶进口1.03 万吨,同比增加21.5%,乳清粉和乳酪分别进口20.71 万吨和4.64 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0.6%和23.8%,奶油进口3.83 万吨,同比增加2.3%。

图4 2010年以来奶粉到岸价格

表2 2006~2017年1~5月乳制品进口情况

1.6 主要乳制品进口到岸价继续上涨,奶粉国内外价差缩小

随着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的上涨,主要乳制品进口到岸价均上升。2017年1~5月,鲜奶平均到岸价每吨为8 173 元,同比增加24.9%;乳清平均到岸价每吨为8 614 元,同比增加44.9%,奶油到岸价每吨为32 901 元,同比增加35.9%,奶酪平均到岸价每吨为30 289 元,同比增加8.7%,奶粉平均到岸价每吨20 872 元,同比增加32.9%。1~5月奶粉国内外平均价差为7 256 元,比2016年同期每吨下降5 185 元,内外价差进一步缩小(图4)。

2 2017年下半年奶业市场走势展望

2017年下半年,随着生产淡季来临,中秋、国庆、元旦等节日消费的拉动,预计价格有望回升,而进口有望趋缓,全年进口预计保持在2016年的水平。

2.1 价格后期有望逐步回升

国内生鲜乳价格趋涨。2017年下半年随着加工需求旺季到来,生产的季节性下降,以及进口预期的减少,价格有望出现明显持续回升态势,预计生鲜乳收购价格将维持在3.40~3.55 元/kg,出现上涨的可能性较大。国际价格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根据全球乳制品交易拍卖价格(GDT)从3月开始拍卖价格出现环比连续增长,表明未来6 个月内乳制品的远期价格看涨,特别是黄油将引领价格的上涨。

2.2 进口增速有望逐步趋缓

2017年下半年,乳制品进口预计有所减少。乳制品进口存在季节性特征,根据2008~2016年的乳制品进口量的月度数据分析,发现存在中间少两头多的特点,而上半年的进口通常多于下半年,1月进口最多主要是由于报税的原因。根据Food Outlook估计,2017年全球乳制品贸易量为7 180 万吨,约占生产量的8.6%[1]。2016年中国乳制品进口在全球市场中贸易份额大约为3.2%,2017年预计进口依然维持在2016年的水平,大约为200 万吨。

3 值得关注的问题

综合来看,短期的夏季奶牛热应激、中期的国际供需状况以及长期的乳品企业走出去会对中国奶业市场产生不同影响,值得关注。

3.1 关注夏季奶牛热应激对牛奶生产的影响

热应激是奶牛对不利于生理活动的高温环境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奶牛热应激效应或令产量有所下降。2017年是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易出现冷冬热夏以及早汛等异常天气,异常天气下如果发生热应激,会使得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降低,进而产奶量降低,降低程度与应激持续长度和严重性有关,一般下降25%以上,严重的甚至达到40%~50%[2,3],所以进入夏季伏期后,应进一步观察因天气情况而引起的热应激对牛奶生产的影响。

3.2 关注国际市场的供需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国内生鲜乳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供需关联度越来越高,需要进一步跟踪主产国的供需状况。根据Food Outlook预测,2017年全球生鲜乳产量将达到8.3 亿吨,同比增长1.4%,其中美国预计增长2.0%,达到9 830 万吨,而欧盟预计仅增长0.4%,达到1.64 亿吨,在欧盟内部预计法国、德国产量有所下降,英国和荷兰产量持平,爱尔兰和波兰产量增加。2016和2017年产季新西兰预计下降1.0%,达到2 140 万吨,澳大利亚下降到21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910 万吨,进入2017年下半年,国际市场的供给状况仍然存在很多变数,供给的状况直接影响国际价格的变化,也将通过贸易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关注。

3.3 关注中国乳品企业走出去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乳品企业的发展对中国奶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016年,中国乳品行业的20 强企业(D20)自建牧场饲养荷斯坦奶牛,存栏168 万头,占全国的24%;生鲜乳收购量1 420 万吨,占全国的57%;销售额1 930 亿元,占全国的55%[4]。伴随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兼并收购步伐的加快,其在国内奶业生产和销售中的作用将更加明显。2017年5月,澳优乳业宣布收购澳洲乳品企业ADP100%的股份和Ozfarm50%的股份,6月光明子公司新莱特乳业完成对新西兰乳业公司(New Zealand Dairy Company)100%股份的收购。加之之前伊利、蒙牛、雅士利、宁波牛奶公司等在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收购和建厂,国内乳品企业海外布局更加广泛。中国乳品IQ也走出去对国内产业、消费者以及中小生产者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走向世界重要农产品进口国的路上,在农业贸易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制衡期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的平衡关系,如何保障小农利益不被过度损害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跟踪关注的问题。

4 有关政策建议

中国奶业的问题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二者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强,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去看待,认真理清消费需求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走出去的战略。

4.1 加强对全产业链的监测预警分析研究

奶业从冻精到奶牛,从苜蓿到豆粕,从饲养技术到加工设备,从加工工艺到产品包装,其生产、流通到消费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紧密的联系[5],应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一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加强不同环节的相关性分析,比如从冻精的生产销售情况分析奶牛的生产状况,从进口奶牛的数量,分析未来奶牛的供给状况,搞清楚这些就能够有效掌握生产;二是开展奶业供需平衡研究,逐步建立奶业供需平衡表。通过供需平衡状况的把握动态跟踪奶业市场的变化形势,合理引导市场的预期变化;三是加强奶业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研究,例如建立奶料比,实时动态反映奶农生产经营状况。

4.2 深入开展乳制品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需求是供给扩大的前提和基础,需求状况制约着供给的速度、数量、质量和结构。消费迟滞和消费信心缺失依然是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折合生鲜乳只有36.2 千克,仅占亚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达国家的1/10,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是不是这么低?乳制品实际的消费情况如何?黄油、奶酪等产品的消费增长情况,二胎政策放开后新增人口的消费量,电商、海外代购等渠道下隐含的消费量究竟是多少?只有弄清楚了真实的乳制品消费需求情况,才能制定合理的生产规划和贸易政策。

4.3 加强全球一体化对奶农的影响研究

全球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对于发挥比较优势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农业的重心,各国争夺的焦点,我国的小农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开放自由的大环境不可否认,直接进口产品与间接海外布局不可避免,在中国小农缺乏补充性配套措施和政策的情况下,将奶农完全置身于市场竞争之中,其劣势也不言而喻。但农业天然是政治经济社会的结合点,单纯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未必是最优选择,如何处理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小农利益保障是一项需要研究的课题。C

[1] FoodOutlook. http://www.fao.org/giews/reports/food-outlook/en/[EB/OL],2017-07-12.

[2] 王建平,王加启,卜登攀,等. 热应激对奶牛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奶牛, 2008(7):21-24.

[3] 高民, 杜瑞平, 温雅丽.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C]. 低碳农业研讨会,2010:59-62.

[4]高鸿宾.关于当前奶业发展的几个问题.http://www.ygsite.cn/show.asp?id=65306[EB/OL],2017-06-23.

[5] 王东杰,张玉梅,董晓霞,等. 2015年中国奶业市场回顾与未来展望[J]. 农业展望,2016,12(1):14-18.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7-AII-01);2017年农业部专项“农业信息监测预警”]

2017-07-16)

王东杰(1985-),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奶业监测预警。

⋆通信作者:董晓霞(1980-),女,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传播与期刊出版事业部主任,《中国乳业》杂志社社长,研究方向为奶业信息分析与预警。

猜你喜欢
鲜奶同比增加乳品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79.74亿元
生鲜奶更健康吗?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上半年朔州市原煤产量为9843万t 同比增长10.5%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援助鲜奶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
生鲜奶更有营养?
陶木子问:喝生鲜奶更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