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大工程” 提升媒体“四力”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探索

2017-10-12 06:54□徐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宜昌三峡日报

□徐 蓉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宜昌 443000)

推进“四大工程” 提升媒体“四力”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探索

□徐 蓉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宜昌 443000)

编者按:湖北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日报社)是湖北省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该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社长罗春烺倡导并全力打造的精品生产、用户连接、经营转型、队伍建设四大工程,成为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推动。正是在这一战略推动下,该集团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已经形成了“三报四刊一社、三网两微一端”全媒体集群,并拥有国有全资子公司13个。目前,该集团业务已涵盖报纸、期刊、网络出版、微博微信、音像出版、手机出版、网络视频、电子商务、户外广告等众多领域。湖北三峡日报社于2017年由此再次获得湖北出版政府奖报纸奖。该集团媒体融合、经营转型、跨越发展的成功实践,无疑为全国地市报走出困境、逆势发展提供了宜昌样板,值得参考。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全力打造精品生产、用户连接、经营转型、队伍建设四大工程,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拟就此展开探讨,以期为地市报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四大工程 媒体融合 四力提升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地方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导向引领,助力“四力”提升?湖北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的融媒体发展实践给出了有力地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三报四刊一社、三网两微一端”全媒体集群,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讲好“宜昌故事”、传播“宜昌声音”、彰显“宜昌精神”、提升“宜昌形象”为己任,大力推进精品生产、用户连接、经营转型和队伍建设“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媒体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转型跨越、决胜全面小康”进程,培育了强劲的发展文化,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气场。集团先后获得“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全国最具创新活力城市报社十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无疑成为地市报媒体融合发展的“宜昌样板”。本文拟就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推进“四大工程”,助力“四力”提升作全面解读,以期为全国地市报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宜昌参考”。

大力实施精品生产工程,以优秀的作品提升“四力”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时代赋予媒体和媒体人的重大使命。当今媒体,只有不断推出优秀的作品,才能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不辱使命完成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重托。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把精品生产工程作为媒体融合、报业改革的重点,把生产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新闻作品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突破口。集团各媒体围绕精品生产工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严肃“总编负总责、版面主编具体负责、作品作者文责自负”的三级责任,强化问责,落实追责,确保旗下媒体政治导向“零失误”,确保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7年三峡日报社再获“湖北出版政府奖报纸奖”。

加强项目策划,提升作品品质。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各媒体始终围绕宜昌市委中心工作,把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第一任务,把项目策划作为力推精品工程的重要手段,把主题宣传作为打造精品工程的重中之重。一是重大全局报道浓墨重彩。集团“三报四刊一社、三网两微一端”全媒体集群,关注全局、超前谋划、精心采编,把精品生产意识贯穿于办报、办刊、办网全过程,重大全局报道浓墨重彩。近两年来,集团各媒体先后推出“辉煌十二五,宜昌新跨越”“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宜昌行动”“践行新理念决胜十三五”“重大项目进行曲”“长江大保护生态治理‘宜昌试验’”“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等十多个系列主题宣传。这些统领全局的精品宣传项目,得到了宜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二是民生热点报道做深做透。强化对民生项目的全域关照,做到项目有策划,呈现有专版,实施有专班。近年来,集团各媒体先后围绕宜昌BRT建设运行、精准扶贫、职教医保等民生工程全媒体呈现报道,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与市民互动,让民生工程深入人心、赢得民心。集团旗下的《三峡商报》,以“温暖凝聚正能量 爱心感动大宜昌”为理念,以“暖”作为媒体的价值选择,先后用500多个版面、2000多篇文章,精心打造“宜昌暖新闻”,并由此深化民生报道,回应群众关切,疏导公众情绪。这一“暖品牌”为其提高站位、挤身主流、树立形象赢得先机;三是典型报道引领时代风尚。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各媒体紧扣时代脉搏,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宜昌最美人”“道德模范在身边”“宜昌好人榜”“宜昌孝星榜”等专栏为引导,着力打造重大典型,引领时代风尚。近年来,集团各媒体合力推出了“夷陵好人”李广佳、“拥军妈妈”罗长姐、“羊门女将”李红艳、“扶贫县官”罗官章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先进人物,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宜昌建成“精神高地”提供了鲜活的榜样。

深化“走转改”,提升作品温度。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各媒体把坚持“走转改”作为精品生产的基础工程,作为“三贴近”的重要手段,并致力于打造接地气、冒热气、有温度的新闻作品。集团各媒体近年来先后组织了“新春走基层”“百名记者农家行”“百名记者走访贫困村”等十多个大型采访活动。2017年,集团又开展了以“走进机关,了解政策,释疑解惑”为主题的“走转改”活动,让记者深入基层、行走一线,采写出一批“带露珠”“有激情”的新闻,大大提升了报道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

实施考评体系,提升精品数量。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强化考评体系,坚持纠错机制,严格有奖有惩,为精品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集团连续五年坚持“恳请读者纠错”活动,用任务量化考核体系,激励采编人员“精耕细作”,并以此作为精品生产工程的重要手段。集团每年兑现纠错奖金13万多元,张榜排行、惩罚差错1万多个。与同时,每年拿出资金设立“总编嘉奖”、“重大新闻策划奖”,激发全媒体精品创作热情。此外,集团还出台了《集团媒体内容产品生产评价标准体系》等一系列促进精品生产的措施,倡导“稿件自评互评”。严格的考评体系主导下,激发了全媒体人员创作热情,提高了内容生产的竞争力,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每年集团有近百件作品荣获湖北新闻奖、湖北市州报新闻奖等奖项。

实施用户连接工程,以全面覆盖提升“四力”

新闻生产的目的,就是让媒体在社会各阶层实现全覆盖,让新闻作品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以成就媒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怎样实现媒体影响力全覆盖?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提出了“用户连接工程”,并把实施“用户连接工程”作为履行习总书记提出的“48个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第一措施,作为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第一环节,作为集团的“生命工程”和“第一工程”。

全力打造客户端集群。集团在稳定传统纸媒发行量的同时,将“三峡宜昌(宜点通)”客户端集群项目作为集团“一号工程”,推进“三峡宜昌(宜点通)”客户端全面覆盖和服务升级,推出了“宜点通”APP客户端2.0版,全力打造出“1+14”客户端集群,打通了与宜昌市直机关及14个县市区政府门户系统的通道,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目前,“三峡宜昌(宜点通)”客户端已真正成为宜昌区域移动政务APP重要品牌。

全力推进新媒体“增粉工程”。为了做强做大新媒体,集团党委从2016年初就提出了“《三峡日报》双微用户连接数、《三峡商报》总发行及粉丝数在上年的基数上增长50%以上,‘宜昌发布’政务‘双微’粉丝数实现翻番”的总体目标。集团影响力中心将各媒体“增粉工程”目标予以分解,加大考核力度,将薪酬的30%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兑现。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了集团媒体粉丝数大幅增长。截至目前,集团媒体总粉丝数达到了2529247个。

全面推进媒体融合传播。集团在推进媒体融合传播过程中,以简约化和提高浏览舒适度为目标,对现有网站进行了优化改造。坚持在网站内容聚集上做“加法”,在内容呈现形式上做“减法”。“宜昌发布”微博、“三峡宜昌(宜点通)”客户端做到了全天候更新。三峡宜昌网、中国宜昌网、宜昌文明网、三峡手机报(综合版、惠农版)、微播大宜昌等均实现了正常化、常态化更新(播出)。

集团各媒体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创新栏目内容、创新话题设置,使全媒体融合传播实现全覆盖。一是运用星云精准传播平台(DSP),不断创新宣传表达方式,将全市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实况精准投放到人民网、中新网、今日头条等2000余个国内主流互联网媒体,扩大会议、活动的影响;二是全力打造精品栏目——《三峡日报》官方微信“白龙岗纪事”,并成功推出了阅读量40万+的原创文章《对不起,我要去宜昌了,别再找我》。湖北省委宣传部将“白龙岗纪事”纳入《新闻宣传创新案例选编》中;三是《三峡日报》、《三峡商报》双微不断创新话题设置,所推“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第十三届爱心送考”等10多个微话题阅读量突破百万。

实施经营转型工程,以经济实力服务“四力”

面对报业经营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下,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大力实施“经营转型工程”,为集团各媒体履行职责使命、提升媒体“四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深化传统报业经营。作为传统媒体的《三峡日报》以做“宜昌品牌形象宣传第一服务商”为目标,高举党报媒体公信力大旗,以项目策划为先导,以报业广告为支柱,广告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担当起集团发展的“压舱石”,为新闻宣传提供强力支撑;《三峡商报》则主动转型、创新经营,一方面主动调减版面、调减发行量和精简人员,向内挖潜、严控成本。一方面坚持活动办报,有效化解经营压力,实现了平稳发展;集团发行部在确发行稳定的同时,充分开展快递包裹、报纸夹页、送水送牛奶等多形式物流配送和DM广告直投报纸宣传业务,既增加发行员收入,又稳定发行队伍;集团印刷厂及时转变经营思路,推行全员“一人多岗、一人多能”,全面提升印刷品质。

大力提升新媒体经营。集团新媒体公司突出技术驱动、坚持项目引领,做实旗下星云科技、星云数据、星云影视三家子公司,创新“媒体+政务+服务”发展模式,围绕政务市场抓关键项目,找到了实现经营增收的蓝海。公司开发的网军指挥系统和移动网络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单笔创收均达到百万元,成为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和转型的标志。目前,星云科技产品遍布宜昌各县市区,数字反解技术运用市场不断扩大,DSP平台为集团媒体经营融合发展找到了重要抓手,为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找到了突破口。集团新媒体公司2015年经营创收跨入千万元大关,2016年经营收入突破2000万元,成为集团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新希望。新媒体公司“新媒体+政务”的模式得到了湖北省委宣传部的肯定,被清华、中央财经大学等多家高校作为媒体转型案例总结推广。

勇于拓展多元经营。集团在抓好报业经营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经营,增强报业发展后劲。2015年,集团与宜昌城建控股集团共同出资1000万元联合成立的建投传媒,联手经营BRT站台灯箱广告、城区地下通道灯箱广告、夷陵广场户外LED大屏和户外屏媒联播网等户外广告资源,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建投传媒综合收入超过1000万元,为集团多元化发展、实现股份经营提供了成功范例,成长为集团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实施队伍建设工程,用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四力”

建设一支优秀的队伍是做好全部工作的保证。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为目标,通过学习教育、实践锻炼、制度引领,文明创建,为提升“四力”提供了组织人才保障。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集团把党员队伍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整个团队建设的核心支撑,为集团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员政治素质。通过每月一次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四讲四有”“亮亮我的几把刷子”“幸福生活手拉手”“帮党员走前列”“三亮三比三评”“扶贫帮困”等主题活动,让集团党员加强政治学习、增强理论素养、提高政治站位;二是开展“五星党员”(政治星、纪律星、品德星、作风星、实绩星)创评,倡导创先争优,有效地解决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软懒散问题,使讲政治、守纪律,争先创优,主动担当,奉献社会在集团蔚然成风;三是以党群共建锻炼党员队伍。集团把法治宣传、志愿服务、巾帼建功、义务植树、职工健身、“职工沙龙”、“最美家庭”评选等共建活动,作为锻炼党员队伍的有效形式,让党员在党群共建中彰显榜样的力量;四是以“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为抓手,以“加强纪律性、提振精气神”为突破口,强化全员作风建设,从而建立起一支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确保了集团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

加强传媒人才培养。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是对人才的需求。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全能型传媒人才的培养更是当下媒体转型发展的最大瓶颈。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十分注重对全媒体人才的培养。一是以集团“三峡文化大讲堂”为主阵地,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党的方针政策,让全体人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动作为;二是开展多层次传媒人才专业培训交流。近两年来,集团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联合举办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先后选派180余名采编和经营骨干进行提升型培训;开展了13期职工定向专业技能培训、21期经理人培训和7期全媒体营销分享培训,同时选派13名副科以上干部参加院校整训,为集团事业发展提供发人才支撑。

加强新媒体人才积蓄。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把培养和引进新媒体人才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集团先后开办9期新媒体定向培训班,向35岁以下员工传授双微制作、微视频制作及动漫、3D、H5制作等新媒体技术,组织20多名骨干人员到上海等地媒体考察新媒体运维,大力提升现有人才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一方面加强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引进。近两年,集团引进新媒体采编和技术人才20多人,为推进新媒体发展、实现报业转型提供了人才储备。自我的培养和择优引进,使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成为人才储备的蓄水池。2016年在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集团选派的编校团队力克群雄,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队伍建设工程的实施,涌现了一大批勇于担当、有所作为的党员人才,多元开拓、业绩突出的全媒体经营人才,克难攻坚、创新采编的新媒体人才。他们正在成为提升集团媒体“四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副社长)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宜昌三峡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湖北宜昌卷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