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珮:让图画成为你和孩子的“第一时间”

2017-10-12 11:16采写张悦编辑吴颖
父母必读 2017年9期
关键词:字书无字图画书

采写┃张悦 编辑┃吴颖

宋珮:让图画成为你和孩子的“第一时间”

采写┃张悦 编辑┃吴颖

无字书中的每一幅图画都经过作者的精心设计,读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欣赏。你和孩子大可在一页图画上停留若干小时进行观察,发现更多的细节,想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图景。

初识宋珮老师,她正在第七届“信谊图画书奖”颁奖典礼的论坛上饶有兴致地介绍无字书。在她看来“无字书”就像是一部纸上的动画片。宋珮老师从一段卓别林在《大马戏团》里的默片开始分享她对“无字书”的感受。在她看来,默片有些神似“无字书”,它没有语言,只是通过夸张的动作与情绪表达,配合相应的场景,来表达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常常会有出乎意料地起承转合。

不过,宋珮老师也强调,无字书又不同于电影。无字书期待着读者的主动参与!它的每一幅画面都经过作者的精心设计,读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欣赏。你大可在一页图画上停留上若干小时观察、发现更多的细节,想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图景。

从《千变万化》《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到《弗洛拉和火烈鸟》,宋珮老师分享了一本又一本生动有趣的无字书,将我们引入一个纯粹用图像说故事的奇妙世界中。这也让在成人世界里待久了,平日里依赖于文字快速阅读的我“被迫”开始慢了下来,细细解读、品味着图画世界里每一处细节的表征。

初识图画书,发现艺术宝藏

“图画书,是对于孩子们进行艺术启蒙的一种简单、淳朴的方式”

从元代画家王蒙的山水卷到图画书里的图画研究,原本研究艺术史的宋珮玩起了“跨界”。不过,对于宋珮来说,两者都是艺术与文学的结合,图画书里也“隐居”着另一幅饶有深意的“山水卷”。

宋珮第一次接触图画书时,是以一位妈妈的身份。初识图画书,宋珮有些惊奇地发现图画书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书本工具,它简直就像一个大宝库。这个艺术的宝库里,有着各种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宋珮开始尝试在大学里用图画书来教艺术欣赏。宋珮说:“比如,我讲写实主义,我就用一本写实主义的图画书开始,我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所以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让他们了解什么叫作写实,或者是抽象。”于是,在宋珮的引领下,图画书成为了这些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启蒙的敲门砖。

带着对图画书极大的兴趣,宋珮翻译了上百本图画书,其中包括了安东尼·布朗、吉莉恩·沃尔夫、菲比·吉尔曼、艾瑞·卡尔、约翰·伯宁罕等许多名家的经典图画书。宋珮开始试着用研究艺术史的方法来研究图画书的作家和历史,越接触越觉得图画书里藏着一个艺术殿堂。

当图画书遇到不同的孩子

“不是我们拿着书去教孩子,而是去了解孩子。”

当图画书遇到不同的孩子,会奏出不同的乐章。宋珮在多年的图画书研究中,深有体会,她说:“有的孩子对于声音敏感,有的孩子对于图画敏感,有些特别喜欢图画书故事里的某一种情境。”图画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媒介,每个孩子被打动的点都不太一样。宋珮说:“图画书就像是一个了解孩子的管道,通过图画书,你会了解他喜欢什么题材,什么风格,你会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如果父母能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就可以慢慢地引导孩子往他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走。”

宋珮在采访时说起了女儿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在女儿小的时候,宋珮会陪伴她一起读图画书,同时每天晚上也会播放故事录音带给女儿听。在过了很多年后,有一次女儿在听到一段古典音乐时,她问宋珮:“这段音乐是不是以前听过的某个故事里的配乐片段?”宋珮有些感叹地说:“我这时候才发现她对于音乐的敏感度要高于对故事、图像以及文字的敏感度。后来,她长大了,去学音乐了。”

这大概就是图画书的奇妙之一,当孩子还不会表达的时候,父母可以透过它去认识、了解孩子。

看无字书,让图画成为你的“第一时间”

“无字图画书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次机会,重新回到还未识字的阶段,开启慢读时代。”

在浩瀚的图画书的海洋里,有一类图画书是大部分父母“避而远之”的,就是“无字图画书”。很多父母面对一本全是图画没有文字的书,难免会有些焦虑,“这要如何讲呢?”自打识字后,我们对文字越来越依赖了。回忆一下,当我们在和孩子一起读只有少量文字的图画书,是先看文字,还是先看图像?去看画展时,我们是耐着性子地在一幅画前驻足许久,揣摩与想象画家在图画里表达的意象,还是快速扫一眼旁边的“文字说明”?一直赶时间的我们,常常没有耐心静下来慢慢地观赏图画书里的图画,而是急于想通过文字第一时间了解这幅画在讲什么内容。和孩子一起观赏无字图画书,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次机会,重新回归到幼年时还未识字的阶段,开启慢读时代,让自己“被迫”地进入一个没有文字说明的图画中,慢慢地浸入,在图画世界里主动建构非理性王国。

2015年,I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选了100多本世界各地的无字图画书,送到意大利兰佩杜萨岛上,与那里的难民一起分享。宋珮说:“因为无字书上没有文字,它不受语言、种族、国界的限制,就像是好听的音乐旋律,那些被赋予特别意义的图画一样可以安抚那些难民的内心,帮助他们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蝴蝶与苹果》的作者艾拉·马俐和恩佐·马俐在养育两个孩子时,发现图画是和孩子沟通非常有效的方式,他们希望能创作出孩子自己能通过图画看得懂的书,而不再只是依赖于大人的协助与诠释。

相比于有字图画书,无字图画书的画面有更多的细节,这些细节不断拓宽孩子的经验边界与想象的空间。而且,无字书中的每幅画之间的衔接也更为紧密。宋珮形象地将“无字图画书”比喻成“纸上动画片”。在这部“纸上动画片”里,有超越语言与年龄的共鸣,有超越图像本身的诗意解读,有多于文字的想象空间。

对话宋珮:无字图画书Q&A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无字图画书?

不要从自己的主观视角将孩子带入,让他自己先去想象、去思考。读无字图画书的时候,父母可以陪在孩子身边,让孩子先看,当他有问题的时候,父母再回答。父母要引导孩子主动观察图画,不要在一开始就引导他:这里是怎样,那里是怎样,这就等于直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是这样了,他反而没有自己去探索的乐趣了。在无字图画书里,爸爸妈妈不再是亲子阅读的主导,孩子才是主导阅读的国王。

世界著名的无字绘本大师大卫·威斯纳认为,无字绘本的最大魅力是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读出一个不同的故事。他曾经说过:“无字图画书的文本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奇特的经验,因为作者无法说故事,读者必须自己看,读者才是主要说故事的人。至于读者对于故事结局的判断已经不是我所在乎的,因为我想说的已经全部在这本书中了。”

孩子与大人看图方式有什么不同?

孩子读图的方式跟大人不一样。孩子先从细节开始看,他先找之前看过的东西、熟悉的东西。“这个好像是山”,然后孩子再从山观察到旁边的鱼、小鸟。因为孩子的经验有限,所以他会从细节慢慢拓展到整体进行观察。而大人则先从整体开始观察,第一眼先看看这幅图画大致想要表达的内容,却常常忽略细节。在亲子共读时,常常是孩子提到了画面里有什么,这时候大人才会跟随着去找。所以,当我们在陪同孩子阅读图画书时,也等同于是帮助我们自己在找寻、探索不一样的阅读视角。

如何培养父母自身的读图能力?

尤其识字以后,我们就很容易依赖文字。换个角度来说,当父母陪孩子一起看无字图画书的时候,就像是一起回到了那个还不识字的幼年。父母和孩子从无字图画书中获取信息的渠道只有图画,他们一起去通过图画收集线索,观察每一页中图像的变化,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这对于父母来说就是一种练习,在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无字图画书的过程中,他也慢慢会理解到所谓图像的语言,比如图画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这些形式是如何表达与传递特殊含义的。慢慢地,父母就会觉得驾驭这种没有字的图画书是一种享受,原本在他们眼里非常简单的一幅画,能被咀嚼出不同的味道。

宋珮推荐的经典

无字书书单(适合0~99岁)

《千变万化》

《流浪狗之歌》

《旅之绘本》

《小白》

《雪人》

《寻猫启事》

《下雨天》

《海底来的秘密》

《你不能带气球去波士顿美术馆》

《午后》

《弗洛拉和火烈鸟》

《变焦》

《于洛先生》

《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

《海象在哪里》

《猫头鹰和蝙蝠》

《挖土机年年作响》

《蝴蝶与苹果》

猜你喜欢
字书无字图画书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无字的情书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不可思议的旅程
无字书图书馆(节选)
雁字书
《无字》与《青狐》
书从无字读起 路自跬步行出——记甘肃政法学院崇文诗联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