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O系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的硫化技术的应用

2017-10-12 05:03樊利勋
化工设计通讯 2017年9期
关键词:床层加热器硫化

樊利勋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CO-MO系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的硫化技术的应用

樊利勋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介绍了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种类和硫化原理,论述了催化剂在硫化升温过程中的五个阶段和相应技术。

耐硫变换催化剂;硫化技术;硫化剂

Abstract:The types of sulfur-tolerant shift catalysts and the vulcanization principle were introduced.The five stages and corresponding technologies of the catalyst in the process of vulcanizat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sulfur-tolerant shift catalyst;vulcanization technology;vulcanizing agen

变换炉装填的B303Q催化剂,其主要组分为氧化钴(CoO)和三氧化钼(MoO3),在装置开车车需要对催化剂转化为硫化物才有活性,因此硫化过程是耐硫催化剂应用的关键步骤之一,催化剂硫化过程决定着催化剂的稳定性、活性和寿命,对后序生产直接影响到原材料的消耗、生产负荷、蒸汽消耗等生产指标,因此硫化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控制在具有主要意义。

1 CO-MO系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的硫化原理

变换催化剂硫化具体方法是以氮、氢气为载体,以二硫化碳为硫化剂,在180~200℃连续加入CS2与氢气发生氢解反应生成H2S,与CoO、MoO3反应生成CoS、MoS2。化学反应为:

VanDoornJ和BakerRTK在研究过程中发现,CS2到CH4的反应过程不是简单的按CS2+4H2CH4+2H2S反应进行的,CS2在H2的作用下,在催化剂表面上分解生成高活性的原子碳(C*)及H2S,随着温度的升高,H2S与低价的金属氧化物进一步发生氧硫交换生成硫化物。

2 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硫化过程

2.1 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硫化流程

硫化过程采用二硫化碳作为硫化剂,利用压缩机循环硫化,各段串联硫化,分段强化,硫化过程中系统尽量保持低压,汽包不加水,换热器先注满水,严防蒸汽进入。

2.2 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硫化五个阶段

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硫化包括五个阶段,其中包括硫化准备阶段、升温期阶段、硫化期阶段、强化期阶段、降温置换阶段。

2.2.1 硫化准备阶段

(1)在装置催化剂开始硫化升温前先用氮气置换系统,置换过程中气体系统所有设备和管道不得留有任何死角,置换合格标志为系统任何取样点取样分析,样气中氧含量≤0.5%。

(2)将控温变换炉、汽包及其相关管道内的积水全部排放干净,并用氮气将控温变换炉内换热管中的水全部吹出。如无法全部吹出干净,少量的水可在升温过程让其自然蒸发干净。

2.2.2 升温阶段

(1)启动压缩机,切断去脱硫槽入口阀和放空阀,送往压缩机进口的回路阀门打开。气体开始循环后,检查电预热器及其副线的阀门开关状态是否正确(电预热器进出口阀必须确认打开,其副线关闭),确认无误后启动电预热器升温,走硫化的工艺流程。尽量保持系统常压,电加热器出口温度逐步提高最后恒定在230~250℃,此时脱毒塔除氧炉进口温度达210℃,床层温度为210℃~230℃常温。

(2)升温期间,注意气体一定要保证流动,时刻注意电加热器壁温,防止电加热器超温超压。当出现压缩机跳车而气体不能流动时,必须立即切断电加热器电源。

(3)升温过程变换系统出口气体全部返回压缩机入口循环。升温期间逐步在压缩机进口配入氢气,使循环气体中H2含量逐步提高到≥25%。

(4)在氮气升温结束前,硫化罐应按要求装填好CS2,并连接好N2瓶,升压至0.2MPa备用。2.2.3 硫化阶段

(1)待除氧反应器上段床层温度达200~220℃,循环气H2≥25%,即可开始加入CS2,用硫化罐出口流量计控制CS2加入量,保证入炉CS2浓度为5~10g/m3,开始硫化。

(2)控制电预热期出口温度200~250℃。催化剂床层温度200~300℃,时间为30~40h,待出口硫化氢≥3g/m3,可认为硫化初期结束。

(3)硫化时密切注意床层温度,通过控制电加热器加热温度、主副阀开度、CS2加入量及循环气量等来调节床层温度。

(4)硫化期间保证循环气H2含量应保证≥25%,便于CS2氢解,适当放空。2.2.4 强化阶段

变换催化剂层各点温度控制在360~400℃,恒温4~6h,同时出口H2S含量≥15g/m3,强化期结束。2.2.5 降温置换阶段

(1)强化阶段后进入降温置换阶段,控制电加热器出口温度250~260℃(降温速率≤30℃/h),待除氧反应器床层温度降至≤300℃后停止加 CS2,同时置换至出口H2S含量≤3g/m3,同时停止向循环气补充氢气。

(2)逐步调小电加热器输出功率,当各反应炉床层温度降到220~300℃时,切断除氧反应器气体,气体通过副线直接继续对主变换炉进行降温,逐步控制电加热器出口温度为120℃,直到主变换炉内催化剂温度≤120℃,主变换炉出口气体通过副线直接去冷却器。之后即可停车拆、加盲板。

3 结论

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硫化才具有活性,催化剂升温硫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投产后催化剂的活性,硫化的好坏主要受温度的控制、空速、H2浓度、H2S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催化剂硫化合格了,才能避免变换系统开车时不发生变换炉床层超温事故的发生,同时有了Co-Mo 耐硫催化剂后,电石炉尾气变换制氢工艺流程得到了简化。

[1] 蒲延芳,张志华.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探讨[J].化学工程师,1996,(3):29-31.

Application of Vulcanization Technology of CO-MO Sulfur-tolerant Low Temperature Shift Catalyst

Fan Li-xun

TQ426

B

1003–6490(2017)09–0007–01

2017–06–20

樊利勋(1980—),男,山西繁峙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石尾气制氢装置的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床层加热器硫化
烧结矿竖罐内气固换热㶲传递特性
高效沥青加热器在沥青生产及储运中的应用
华龙一号稳压器电加热器套管冷装
SiCl4冷氢化反应器床层密度的计算
加工不同原料时润滑油加氢装置反应器床层的变化
微纤维- 活性炭双床层对苯蒸汽吸附动力学研究
悬臂式硫化罐的开发设计
某厂1 000 MW机组低压加热器疏水不畅分析与治理
硫化体系对EPDM、FKM及其共混胶硫化特性影响及分析
电动汽车PTC加热器双重保护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