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2017-10-12 19:44石冬喜
继续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对策

石冬喜

摘 要: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工作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职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加强了教学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工作实际提出解决方法,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通过科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管理体系中的各种组织、要素、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好的实现教学管理职能,实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有必要对现有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机制的问题

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中得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都是借鉴本科学校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有不同于本科学校的特点,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二级教学单位缺乏必要的管理权限。实际上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运行的管理,以及对师生的管理,都需要二级教学单位的配合。这种落后的教学管理模式,很难调动教学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管理者的观念落后于时代,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图1为教学管理结构图: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才需求的变化,许多高职院校追逐市场热点,盲目的开设新专业、新学科。有的学校甚至多次变换专业,这样造成很多新开课程的出现,老师忙于应付新开课,教学质量难免会下降。同一地区的学校开设许多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各地区的高职院校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一方面造成了学校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二级教学单位缺乏相应的师资,临时指定新教师担任某一学科的课程或者请一些研究生过来上课,这必然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学校整个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上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学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总体来说目前高职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工作内容杂而繁、人员数量分配不合理、劳动强度大、继续教育培训基本没有。在高职院校中,一些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结构组成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有的教学管理者是由专职教师兼任的,有的是学历不高的行政人员担任的,有的则是招聘的刚刚毕业不久的新人。新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者对教学管理过程根本不了解,就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这样易出现教学管理责任心不强,缺乏足够信心的现象,也不利于年轻教学管理者的成长。缺少专业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就失去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更新教学管理理念的机会。另外由于教学管理工作岗位的原因,导致从事教学管理岗位者的待遇不高和上升机会不多。很多教学管理者把心思放在个人的科研项目上面,没有认真参与教学管理。很多教学管理者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的不稳定,也影响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实施。

(四)教学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向信息化發展。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整个教学运行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而现在主要采用的管理方法是:过程管理和经验管理。这些教学管理模式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存在差距的,过程管理和经验管理的模式只是注重管理的统一规划、注重共性培养,不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在过程管理中,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分析与评价对整个教学管理过程进行反馈,反馈的信息对整个教学管理进行指导。

三、提高教学管理对策分析

(一)改进教学管理制度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管理制度不仅需要在方式上,还要在意识上实现。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对于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学要求是一致,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则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突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不同的课程进行教学探索,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学生操作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参差不齐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头绪很多的工作,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第一,要增加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通过轮岗、招聘、抽调、借调等形式,保证教学管理条线工作岗位充足的人员。第二,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由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教学管理队伍需要保持年轻化,以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对教学管理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教学管理者的政治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第四,提高教学管理者的计算机水平。在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数据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数据处理。第五,培养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语言文字能力。较好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能熟练起草各种公文、撰写通讯报道。第六,培养教育管理者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必然会出现矛盾和产生问题,所以需要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的能力及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endprint

(三)完善教学管理模式

二级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逐步完善起来的。高职院校必须完善学校与二级教学单位的相互关系,突出二级教学单位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校和二级单位的职责和权力。真正做到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二级教学单位的积极性,明确管理的责任,促进二级教学单位的自我发展。学校层面只是制定政策、在机制上进行把握、建立规章制度、对教学管理进行监控和评价。此外,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尊重老师,注重激發老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听取和采纳教师对教学管理的建议和意见,民主和科学的实现教学管理。

(四)重构课程体系

学校层面统一设置专业,统一调配各专业的师资力量,完善教学管理过程。高职院校虽然采取了学分制,但仅仅是简单地将课程换算成学分,还是使用传统的、固定的学年制。学生很难实现跨专业、跨学科学习。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需要设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为企业服务。推行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弹性学制,这些灵活的学制安排,需要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高职院校需要做好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实行弹性学分制。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有许多改进的地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作为教学管理者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教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金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讨[J].职教论坛,2016(3).

[2]何璞.新形式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

[3]龙麟.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0).

[4]牟迪.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法和管理人员的思考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5(1).

[5]周书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探讨[J].经验管理者,2014(36).

[6]唐科萍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成人教育,2013(9).

[7]王巧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新途径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