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选穴规律研究

2017-10-14 02:44敖琼媛黄亚风张洪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选穴夹脊合谷

敖琼媛,黄亚风,谭 洁,张洪来

(1.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1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选穴规律研究

敖琼媛1,黄亚风1,谭 洁1,张洪来2*

(1.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1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目的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选穴内在规律。方法 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针灸”等为主题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2015年12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文献共138篇,共使用48个穴位。采用系统聚类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使用频次排名前20位腧穴之间可能蕴含的内在关系及规律。结果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针灸治疗以阿是穴、夹脊穴等为主穴,十四经中以肝经、胆经及脾经为主,注重使用特定穴,尤重用五输穴之合穴。

针灸疗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痹证;聚类分析;腧穴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ly acupoints selection rul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Methods Based on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cupuncture’.etc, as keywords, searching on China CNKI, Wanfang database, VIP database for documents which were presented during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15, and the effective literatures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re selected.As a result, related 138 articles were collected and 48 acupoints were applied.The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mong the acupoints of the top 20.Results The main acupoints were Huatuo Jiuji (EX-B2) and Ashi points.The Liver Meridian, Gallbladder Meridian and Spleen Meridian were the high frequency meridian among the fourteen meridian.Specific points were mostly often-used especially five transport points.

Key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rthralgia;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acupuncture point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好发于胸胁部、头面部及颈部。本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临床上常伴随情感、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45%的患者情感受到中重度干扰,超过40%的患者伴有重度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的中重度干扰[1]。现代医学多以药物与微创介入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针灸对本病治疗具有安全、经济等特点。现笔者通过检索中国三大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近10年针灸治疗PHN的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及整理,运用聚类分析及频数分析研究针灸治疗PHN的选穴规律,探求其中的内在关联性,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PHN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检索条件:发表时间为2005年1月-2015年12月。检索主题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针灸、温针灸、针、针刺。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疼痛治疗技术》[3]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标准。

1.3 文献纳入标准 1)临床随机对照研究;2)以针灸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3)有国际或国内公认且通用的诊断、疗效标准;4)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例来源不限。

1.4 文献排除标准 1)针灸治疗不是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2)使用非公认的诊断及疗效标准;3)样本量少于10例的文献。

1.5 资料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 共由3名文献检索人员分别检索和筛选文献,并且进行交叉核对,如果意见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由通信作者协助解决。

1.6 统计学方法 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并依次录入Excel表中,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总体选穴频次,录用频次排在前20位的穴位,以SPSS 21.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上述数据进行样本(Q型)聚类分析。将上述穴位使用频次作为变量(label cases) ,穴位名称作为标注个案,组间连接作为聚类方法,选用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为距离指标,聚类统计量为计量资料,绘制出聚类分析树状图。 再根据树状图决定聚类的个数和各类别的成员,以观察变量(或样品)的相似程度,以此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选穴的规律,探求穴位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三大数据库共检索出1 041篇文献。去除相同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中国知网共检索出507篇文献,最终有效文献为73篇;从万方数据库共检索出214篇文献,最终有效文献为24篇;从维普数据库中共检索出320篇文献,最终有效文献为41篇。共获得有效文献138篇。

2.2 选穴频次结果 138篇有效文献中共使用穴位82个,总穴位使用频次达1 473次,频次排名在前20位的穴位中,穴位出现频率为10%~15%的是阿是穴、夹脊穴,5%~10%的是足三里、阳陵泉、合谷、曲池、太冲,1%~5%的是三阴交、支沟、血海、外关、风池、阴陵泉、内关、肝俞、丘墟、下关、期门,1%以下的是膈俞、行间,其中特定穴出现的频率为59.1%(特定穴出现的频率=特定穴出现频次÷频次排名前20位的穴位总使用频次)。见表1。

表1 使用频次排名前20位腧穴表

2.3 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选穴系统聚类结果树状图(见图1),将使用频次排名前20位腧穴聚为4类。第1类:阿是穴、夹脊穴;第2类:足三里、阳陵泉、合谷;第3类:曲池、太冲、三阴交、支沟、血海;第4类:风池、阴陵泉、内关、外关、膈俞、行间、期门、肝俞、丘墟、下关。

图1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选穴系统聚类结果树状图

3 讨论

3.1 关于针灸治疗PHN选穴内在规律考察 阿是穴、夹脊穴在腧穴频次表排名最前,树状图显示两穴联系紧密,可推测阿是穴、夹脊穴是针灸治疗PHN的重要穴位。临床研究表明,围刺、棉花灸阿是穴能有效缓解PHN的疼痛症状[4],火针阿是穴能较好地改善PHN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5]。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脉第一侧线之间,与脏腑背俞穴相邻,故针灸夹脊穴可通调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以及全身脏腑之经气,从而驱邪外出、通络止痛,可见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与PHN的发病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夹脊穴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有显著疗效[6]。夹脊穴最初是由阿是取穴法发展而来,《素问·缪刺论》曰:“从项数脊椎侠背,疾按之应手而痛,刺之旁,三痏立已。”临床上常使用阿是穴配合夹脊穴治疗PHN[7],可见夹脊穴与阿是穴关系紧密。

足三里、阳陵泉、合谷使用频次排在3~5位,在树状图中相互距离较短,相互关系密切,此3个穴位分为第二类。足三里、合谷皆为阳明经经穴,可见手足阳明经在针灸治疗PHN时运用密切。临床上针刺足三里可以濡养气血,扶正驱邪。现代研究[8]表明,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和免疫抑制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伴机体免疫力低下者,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针刺合谷有祛邪及扶正双重作用,因为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故热毒郁滞皮肤之疾可通过泻合谷,达到调肺气、解热毒的作用。针刺合谷用泻法,能清泻皮肤郁热;用补法,能益气行血[9]。针刺合谷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研究[10]表明,针刺合谷能使多个脑功能区的信号发生改变,使某些化学物质或激素得到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可见PHN属本虚标实证,故属标实渐去正气未足者皆可刺合谷。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又是八会穴之筋会。PHN好发于胸胁部,是肝胆经循行经过之处,故针刺阳陵泉以通络行气止痛。研究[11-12]表明,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曲池、太冲、三阴交、支沟、血海分别排在腧穴表的6~10位。结合图1可将曲池、太冲作为一类,三阴交、支沟、血海可作为另外一类。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此穴有清热解表,调和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及输穴,厥阴经是多血少气之经,肝属阴,体阴而用阳,主藏血、主疏泄,此穴有调和气血、舒肝理气的功效。二者配伍能起脏腑同治、气血阴阳并调之功,共奏理气活血、通经活络止痛之效。血海又称血郄,补可健脾益气养血,泻可清热凉血活血。研究[13]表明,针刺血海穴可改善血液的“高凝聚”状态 ,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三阴交为脾经的腧穴,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研究[14]表明,针刺三阴交能激活颞叶、丘脑,具有调节情绪和睡眠的临床治疗作用。血海、三阴交皆为脾经腧穴,临床上常针刺血海配伍三阴交治疗腰腹部的PHN[15],可见脾经的穴位在针灸治疗PHN运用之密切。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胸胁部的PHN[16]。由此可知血海、三阴交、支沟配合使用能共治胸胁部及腰腹部的PHN。

膈俞、行间、期门、肝俞、丘墟等10个穴位可归为第4大类,其中膈俞、肝俞、丘墟、行间、期门、下关可归为一类,风池、阴陵泉、内关、外关归为另一类。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是治肝、肺等血证之要穴,肝俞为肝之背俞穴,两者皆源于膀胱经,属背俞穴,针刺背俞穴对PHN相应神经区段有止痛作用[17]。丘墟为胆经原穴,是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行间为足厥阴肝经的荥穴,期门是肝经募穴,以上5个腧穴相配合以疏泻肝胆。下关属足阳明胃经,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具有清热降火之效。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穴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络,又为八脉交会穴,与阴维相通。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属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并会于风池穴。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功能健脾利水、通利三焦。两穴合用,具有调气机、畅情志之效,临床上从心经与胆经论治PHN有明显的疗效[18]。两者与内关相合,阴维阳维同治。内关、外关、阴陵泉三者合用,健脾养心,通调三焦,有助于缓解PHN引起的情绪障碍。

3.2 针灸治疗PHN选穴归经考察 结合表1可知针灸治疗PHN排名前20位穴位归经主要属于少阳经(阳陵泉、风池、丘墟、支沟、外关),厥阴经(太冲、期门、行间、内关),阳明经(足三里、下关、合谷、曲池),太阴经(三阴交、血海、阴陵泉),主要选取肝胆经及脾经穴位。临床上多认为PHN与肝、胆、脾三脏相关,符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扶正祛邪、调和气血、通络止痛为主的治疗方法。

3.3 针灸治疗PHN特定穴考察 针灸治疗PHN排名前20位腧穴重用特定穴,尤重用五输穴,其中五输穴中尤重用合穴。“所入为合”“合主逆气而泻”,临床上具有良好的祛瘀通络、行气活血之效。足三里、阳陵泉既为合穴又为下合穴,使用频次排在3~4位,针灸治疗PHN应优先使用。

总之现代针灸治疗PHN以阿是穴、夹脊穴等为主穴,十四经中以脾经、肝经及胆经为主,其中特定穴被重用,尤以五输穴为主,而五输穴中又尤重用合穴。临床主要以热毒郁滞、气滞血瘀、肝胆郁滞、脾虚湿郁等辨证为主选穴,常可收浮鼓之效。

[1]于生元, 万有, 万琪, 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3): 161-16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47-148.

[3]倪家攘, 樊碧发, 薛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94-95.

[4]曾菲.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中药 , 2016, 16(5): 134.

[5]陈跃辉.毫火针配合温和灸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研究[D].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6]谭奇纹.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J].中国针灸 , 2004, 24(8): 537-538.

[7]陈敏, 钱云霞.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09, 28(10): 585-586.

[8]高巍, 黄裕新, 陈洪, 等.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脑肠肽含量的影响及其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J].针刺研究, 2002,27(1): 50-55.

[9]李传岐.李世珍合谷穴配伍运用经验[J].中国针灸, 2010,30(2): 152-154.

[10]侯金文, 黄蔚皓, 王青, 等.针刺镇痛的脑功能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3): 206-210.

[11]赵聪, 余剑波.ERK信号通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 , 2012, 32(8): 942-946.

[12]田庆.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J].现代中医药 , 2011, 31(5): 69.

[13]赵淑华, 吉学群, 许洪玲, 等.血海穴活血化瘀功能的再评价 [J].中国针灸 , 2004, 24(7): 475-478.

[14]陈文君, 寿依群, 李建华, 等.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三阴交穴对脑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11): 774-779.

[15]李金华.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14): 222-223.

[16]陈燕坤.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4, 26(10): 1048-1049.

[17]崔承斌, 王京京, 吴中朝.从背俞穴与夹脊穴的关系论背俞功能 [J].中国针灸 , 2005, 25(7): 483-486.

[18]徐丽华, 符文彬.“从心胆论治”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4): 4064-4065.

Study on acupoints selection rul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AO Qiongyuan1, HUANG Yafeng1, TAN Jie1, ZHAN Honglai2*
(1.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0, 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R245.3

A

2095-6258(2017)05-0786-04

2017-03-06)

10.13463/j.cnki.cczyy.2017.05.033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141025)。

敖琼媛(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治疗脊柱疾病的研究。

*通信作者:张洪来,男,副主任中医师,研究员,电话-13922111838,电子信箱-330733798@qq.com

猜你喜欢
选穴夹脊合谷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颈夹脊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