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若干思考

2017-10-14 00:09许书烟
高教探索 2017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发展

许书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加快发展,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是具有必然性的,是符合时代脚步的转变。但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在相对复杂传统的体系中,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道路的特色并且将社会各界的力量进行协调,共同完成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任务。本文通过对相关政策精神以及时间道路的分析,梳理了具体的转型对策,望促进并加快地方高校转型的步伐。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

一、引言

对于中国整体的教育改革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做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安排,可以看出,于教育改革工作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近几年来地方本科高校的改革发展进程,在现有的状态下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提升空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所提及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部分,对于改革转型工作就有着正确的指引作用。当然,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是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寻找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道路,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并且政府、校方以及社会各界应联合行动,完善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改革系统,使其得以稳定发展。

二、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现实意义

1.经济新常态下对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而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是新常态阶段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伴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升级以及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结构的稳固发展,使得第三产业成为产业结构的支柱。而第三产业中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占有主体地位。经济新常态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会大众需求结构的转变,在消费方式的变化下,使得消费需求演变成需求结构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新型城镇化模式同样是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度逐步提高,差异性减小,而这样的现状,也使得生活生产方式有所改变,并且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使得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以及城乡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产生变化,因为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所以也必定会使人才培育方面产生极为深刻的改革。对于人才专业化以及技能化的培训,是依靠需求与发展的双重驱动,缺一不可。一个国家希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劳动力的培养以及对于教育体系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必须树立起危机意识,适应当前人才市场供给关系的变化,提高竞争意识,根据高校自身特点,主动与相关行业进行对接,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创新意识以及创业教育并对人才进行职业引导;同时,各地方高校承担起对人才培养系统优化的重任,加强自身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将所培育的人才与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合理匹配,实现社会经济与教育同步稳定发展的目标。

2.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工作已经开展了有十几年之久,使得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种普及化的状态,成为一种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活动,满足了社会大众对于文化教育的需求,相对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但由于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使得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数量比较少,而这样的现象并没有随着扩招工作的开展有所遏制。尽管农村学生可以参与高等教育的数量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是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水平却相差甚远,入学机会存在着阶层差异性和城乡差异性,虽入学人数这类显性问题有所解决,但是更深层次的隐性问题正在逐步加剧。在这十多年的扩招工作中,农村学生并没有获得多少向上流动的机遇,反而,由于大多的农村学生都进入了普通高校,加之普通高校与高等教育资源在市场竞争力的实力悬殊,使得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资源依旧存在不公平现象。另外,不难发现地方本科院校与“985”和“211”院校的办学条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造成高等教育的不公平性贯穿始终。

“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的内容,可知国家对于教育公平性的重视程度之高。地方高校应该承担让农村大学生改变命运的责任,在目前现有的制度体系内,提高农村学生所在的地方本科院校的硬件、软件等设施水平,虽不可能达到绝对性的公平,但也必须尽其所能。不同地域的高校,应结合当地特色,采取多元化的办学思路,使得农村学生受到同一水平层次的教育,跳出同质化的教学体系,向应用型转变,将办学思路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1.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简单的转换过程,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的复杂变革。这次转变要对高等教育方式、教育结构、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而在这其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对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观念是整个改革的先决,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对于这次转变的方向、深度以及水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執着于可以将自身地位提升至“211”或“985”的位置,不愿与高职本科相提并论,这样的意识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另外,众多地方本科高校对于向应用型转变的呼吁声大过具体行动,一直止步于犹豫不前的阶段,仍旧无法从建立一所专业性强的应用型高校或是建立综合型大学这二者中做出选择。

2.缺少教育家式掌舵人

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水平无法有质的飞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教育家在办学理念、办学体系等方面的指导。我国对于学校领导的任命缺少对于教育水平,以及专业程度的衡量,存在以下几种现象:校方高层领导与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任命处于同一体系中,并未建成独立的评价审核体系;校方领导职责不清晰,没有相关的条文进行规范;校领导对于所任职地方本科高校的特性了解不清楚;跨类型、跨性质的高校之间进行校领导任命;地方本科高校中的任教职工没有选举校领导的权利。

这种对于校方领导的任命方式,是对大学办学特点的忽略,不了解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不清楚高校自身专业的学科,仅仅用行政的管理手段对学校进行治理是行不通的,很容易对学校的长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endprint

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具体对策

1.校方对于向应用型转变的措施

(1)办学定位

学校的发展程度都取决于办学定位是否准确,可以在目标、层次、宗旨等方面进行与自身特色相结合的定位。我国在现阶段十分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地方高校也应该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与人才市场的沟通交流,清楚自身特点,培养有专业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做出进一步贡献。

(2)师资团队

目前我国的师资团队都相对偏理论性,实践性方面较弱,较短期间内寻求到大量的具有“双师型”特点的教师。“双师型”教师一般是指在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教学上都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不熟悉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目前师资队伍发展的短板,教师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改革的关键,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并且对于“双师型”教师有明确的考核制度以及基本的要求。

同时可以在与高校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兼职教师的招聘,可以缓解缺少实践性强的师资力量的缺口;同时在校老师可以一同参与企业的科研,提高自身实践水平,鼓励在职教师投入到所执教专业的一线工作岗位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是建立完善的应用型师资团队的正确方式。

(3)领导层管理

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教育家应该是大学校长的首选,提倡教育家办学,并拥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某一领域的学术方面有所造诣,这应该是我国对大学领导管理者的选择的根本依据。同样,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了解学校自身特色,以培养出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教育管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若干思考

2.政府配合辅助促成应用型转变

政府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并给予正确的服务,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整个转型体系。在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和评审过程要严谨,拥有全面配套的战略规划,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做到职责具体化,有效的实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政府要为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工程提供资金的保证,对各个高校的转型进程进行监管,以保证每一笔资金都可以被合理的使用,政府对于项目的资金支持可以促进转变进程的加快,走出当前的困境。资金的调配可以鼓励地方本科高校的改革决心,因此政府要根据高校的不同性质,对资金的分配以及管理进行相应的改良。

高校的主体作用是政府应要关注的问题,使地方本科高校拥有自主权,可以真正做到管理与评审的分离。政府要明确高校转型的过程中高校自身才是这次改革中的主体部分,政府应和校方在改革方案上相互认同,政府适当的将权力下放,使地方高校提高自主权与主动性。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手段。地方本科高校要以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為基本方向,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同时,地方本科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特性进行转型,实现符合国情发展的根本性变革,脚踏实地不断深入,将转型工作落到实际工作中,为建设高等教育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长江.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文学教育,2015.

[2]胡晓清,李建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4(21):20.

[3]侯长林,罗静.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与回归[N].中国青年报,2014.

(责任编辑陈志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发展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