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双性化教育的措施

2017-10-14 23:48徐桂东
魅力中国 2017年23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

徐桂东

摘要:语文是赋有人文气息的学科,熏陶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不仅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有很大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别意识。语文教学中关于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因材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相结合的措施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因材施教;双性化教育;性别意识

刻板化认识是一种思维定势,即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没怎么接触过就对其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单一的评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对性别的刻板化认识就是普遍认为女生学习语文一定要比男生语文成绩好并且优秀,就像所有人都会认为男孩子应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高大威猛,女孩子该弱小一样。语文教学到了高中好像成了多余的,因为在以前早已接触过,不会因为上了三年的语文课你的成绩就会提高很大一截,所以,在高中的校园里,学生们总会说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语文学不学都一个样,总是那些分,怎样也不会高也不会低”。同学们在心中就有了一个思维定势,甚至有的學生把高中语文课堂作为复习别的学科的复习场所。这些对男女生性别意识地培养很不利,造成学生对性别认识的偏差,进而影响教师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的实施,这是现当代教育应当予以重视的部分。

在语文课堂上,总有一些现象,女生听的很认真,男生却嬉皮笑脸或迷迷糊糊的听课,导致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男生身上。为了维护课堂秩序,所以老师大多以提问的方式引起男生的警惕,使其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女生本就是安静的动物,即使我不学习,我也不会扰乱课堂纪律。因此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语文课堂上女生参与不足的问题。

一、改变语文教师的性别刻板化认识与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男生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其心理发育较晚于女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帮助他们提高文科弱项尤为重要。到了高中以后,男女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趋于平衡,这就要求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真正做到男女生心理发展的优势互补。语文老师和学生都要克服性别刻板化认识和行为,如何使语文老师克服刻板化认识和行为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克服这种障碍首先必须让老师质疑自己的行为与认识,比如并不是每个女生的语文成绩一定高于男生,也并不是女生的感性思维就决定她对语文一定感兴趣,男生的理性思维决定他就对数理化感兴趣的。语文老师质疑了自己的性别刻板化认识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还需要教师依据自己的怀疑引导女生从死记硬背的规律中解脱出来,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拓展能力。并且鼓励女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大胆提问,参加小组谈论等,给予女生更多的鼓励与赞扬,不断增强自信心。另外,培养男生的识记能力与写作能力等,积极倡导男生给予女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并培养他们倾听别人的能力。对于学生对性别刻板化的认识和行为,一方面需要语文老师的教育,另一方面需要自身的努力。语文成绩的确有高有低,虽然分数拉不开多大的距离,但是总还是有高分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不要总觉得男生的语文成绩永远超不过女生,也不要觉得男生的文采一定低于女生,只要努力,一切都是可以发生的。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一般情况下,女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比男生更强烈一些,特别是到了初中以后,男女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很大的差别。男生根据自己特有的理性思维,兴趣趋向于数理化,女生则偏于文科的学习。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声画合一、图文并茂的视听效果来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于偏理科的男生,老师要及时给予注意和指导,而对于依旧对文科感兴趣的女生继续寻找学习语文的乐趣,引导女生尝试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断扩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到了高中阶段,学习语文的思维模式基本定型,教师在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素养的同时,注意男女生互动学习的培养,要经常组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教学活动。

三、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

因性施教是指教育者根据男女学生心理生理与心理的差异,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进行教育,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健康的的发展。因性施教得承认差异,在教育中,不能否认男女生之间存在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措施对待男女生。双性化教育是摒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双性化是顺应新时代的一种角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到,不正确的性别教育不仅影响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样也危害智力方面的发展。双性化教育就是为了使每一个人身上都具备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尤其是在心理素质发展上一个人要具备男性和女性的优势和优点。

语文基本能力就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应该以训练最基本的能力为语文教学中的最低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方面就要根据学生以及男女生不同的智力和心理素质差异上进行不同的教育,也就是要在语文教育中的基本能力训练中实施因性施教和双性化教育。

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不仅重视男女之间的差异,还关注了性别形成受社会教育文化的影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理想的性别教育模式。

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现代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保证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不仅使男女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使通过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的人成功的机率倍增。充分了解并认识到男女生的智力差异是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的前提,在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中实施具体措施是既是根本又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创新和探索,扩展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曹玉苓,《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校外教育,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