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的哲学与形而上学的批判

2017-10-17 23:59林明晓
卷宗 2017年25期
关键词:形而上学生活世界直观

摘 要:马克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的“直观”认识方式,达到了对感性世界的正确认识,而马克思也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由此彰显辩证法的批判本质。本文试图分析马克思的直观的哲学与其形而上学的批判这两个路径,从而考察其共同的目的,即面向生活世界这一发展方向。

关键词:直观;形而上学;生活世界

本文系“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JSCX2017-037HLJU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都提到了“直观”,其中涉及到“直观”的涵义转换与不同的理解,其目的是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面向现实生活世界。马克思的著作中,总会涉及到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亦即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一种颠覆,复归辩证法的批判本质,从而实现社会历史批判。

1 直观的哲学

如果说费尔巴哈所强调的是哲学的直观,那么相对来说,马克思所强调的便是直观的哲学,并且,马克思所诠释的“直观”,是与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紧密相连的。“直观”是认识论概念,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即不经过中介而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形式。在《马克思主义辞典》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把直观看作是认识世界的唯一形式。费尔巴哈认为, 直观提供本质。他把认识孤立于社会实践之外, 孤立于历史之外。黑格尔认为,“直观”包括理智的内容,它不是在一些个别的零碎的东西中胡乱摸索,而是对于对象的合理性内容的整体性的把握。

马克思在《提纲》中的第一、五、九条中,都提到了“直观”,这里的“直观”即是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所具有的局限性,借此来批判费尔巴哈抛弃实践、只从客体的角度去片面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这种“直观”,即便避开了费尔巴哈所不满意的“抽象的思维”,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马克思批判对市民社会当作现成的、既成的和一成不变的直观性理解,认为应该对市民社会进行改变,其中的人,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在历史性的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由此,《提纲》第十条指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马克思在《形态》中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性,认为费尔巴哈“不得不求助于某种二重性的直观,这种直观介于仅仅看到‘眼前的东西的普通直观和看出事物的‘真正本质的高级的哲学直观之间。”[]关于“高级的哲学直观”的涵义,将利用《手稿》帮助理解:《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这位决心转向直观的抽象思维者是抽象地直观自然界的。”如上所述,借助黑格尔哲学来理解“高级的哲学直观”是可以的,但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上升到(思维的)具体,费尔巴哈只停留在第一个环节的具体,黑格尔则是前进到了作为第二个环节的抽象,这自然是认识的必经之路,但绝不是认识的终极归途,也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才更加前进,形成马克思的直观的哲学,从而在认识论上有所突破。

由此可见,在马克思这里所诠释的直观的哲学,在其发展路径中,是把“直观”作为认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是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一个必经途径,这一环节,类似于认识的反映。只停留在“直观”是认识不到事物本质的,像费尔巴哈那样延伸了“直观”的效用也是不正确的。

2 形而上学的批判

马克思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可以通过两种关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加以理解:1、与辩证法相对的形而上学,即传统教科书中所说的“静止”、“片面”、“孤立”的思维方式。2、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知识论或理论哲学,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两种关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相连的。理解两种相连的观点,需要联系哲学史,涉及到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的认识论(转向)哲学,通过对第二种观点的理解,有助于理解第一种观点。

古代哲学把抽象的、超感性的、彼岸的实体直接断言为“本体”,即把人之外的客观存在当作本体,本体论哲学追求的是世界本质或终极存在,需要为世界寻求统一性,这种素朴实在论相较于近代认识论所具有的反思性而言具有非反思的特性。正是因为古代哲学的这种诉求,才被海德格尔将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称之为神本学形而上学。近代哲学被认为是认识论转向的哲学,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就是将主观意识的此岸“自我”本体化,即近代认识论哲学关注的是人的思维、意识,即人类能否认识存在?人类如何认识存在?由此,海德格尔将认识论的形而上学称之为主体形而上学。

作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与作为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思维(思想内容)与存在(存在的本质)具有同一性。而且,近代哲学之所以关注认识论,是为了回答古代本体论哲学所遭遇的困境:无法和解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但是,认识论在近代的发展也依然难逃困境: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和谐。

古代哲学追求彼岸的实体,近代哲学探索此岸的“自我”,近代哲学家中,笛卡尔从不可怀疑的“我思”出发,康德从先验自我入手,费希特立足绝对自我,到黑格尔诉诸绝对精神等等,由此可见,哲学家大多会贯彻非此即彼的实体化和绝对化思维,也正是从这一点上,形而上学便具有了“孤立”、“片面”的特征,这是来自于形而上学本身的思维方式。并且,当我们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或认识方法,辩证法一直是服务于形而上学的,辩证法也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相连接的中介,亦即辩证法是思维与存在之间的中介。列宁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者一致来自黑格尔,这里的逻辑学也可以看成是本体论,而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也就是概念辩证法。

关于形而上学的两种观点,所指向的是对于辩证法的批判本质的遮蔽,这种传统形而上学,是对于“终极本质”的盲目追求和“非历史”、“非时间”的“绝对”,这也正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于黑格尔辩证法所作的分析。马克思对形而上学所作的批判,在彰显辩证法最核心的批判本質的同时,还为面向生活世界做出了发展,即是说,辩证法的批判特性,可以更恰当的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历史,从而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类的解放作出贡献。

3 结语

马克思的直观的哲学与其对形而上学的批判,都是为了达到面向生活世界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解放。从同一旨归这一角度来说,直观的哲学与形而上学的批判是殊途同归的两条路径,但其实二者有着相同的发展理路:马克思诠释“直观”就是为了由此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为了批判费尔巴哈缺失实践的哲学思想,而由此也引申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所具有的抽象缺陷,这也就体现出马克思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一个颠覆与批判。并且,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直观”是认识论概念,而形而上学是集合本体论、认识论的范畴,所以,对于“直观”的诠释范围,也许放到形而上学的范畴下才更加合理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容易理解马克思的直观的哲学与形而上学的批判之间的殊途同归关系,也更方便去把握马克思所要达到的面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旨归。

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林明晓(1993-),女,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

猜你喜欢
形而上学生活世界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谈教育的“严”
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