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学生在写作中做到真情和文学虚构和谐统一

2017-10-19 16:32李永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和谐统一真情实感

李永霞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7-9年级的写作要求第一条就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在现实现实写作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能够做到真情和文学虚构的和谐统一。让文章在抒发真实情感的同时,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让学生不再被生活阅历所束缚的同时,学生的写作之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真情实感 文学虚构 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7-9年级的写作要求第一条就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回答记者“中国故事要怎样讲?”这个问题时是这样回答的:“关于讲中国故事,我觉得很惭愧,其实很多故事可以讲得更精彩。我想文学艺术或者说这个故事,核心还是关于人的,人的命运,人的情感,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理论家是以理服人,文艺家是以情动人。只有真理才能服人,也只有真情才能动人。所以我想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就要把真情实感灌注到故事里。”这就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好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一定是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情,即使有时遇见写作要求我们写的内容是自己从未体验过的,我们也要学会用“移花接木”法——“虚构”来写,并能传递出真情。

虚构,简单来说就是凭借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方法。虚构不等同于瞎编乱造,它一定是要以熟悉的生活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想象,把发生过或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又或者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经过加工整理“移植”到自己身上来,虚构的事件或情节一定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逻辑性,只有这样,虚构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这样也就做到了真情和文学虚构的和谐统一。

现实中很多学生的作文很难把握住真情实感和文学虚构的和谐统一,要么真实却不感人,要么内容虚伪做作,虚构过了头。

我们倡导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但并不是说每一个字和细节必须与现实丝毫不差。我的一个学生写过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情节是这样:“我的爸爸在我面前永远表现出一副冷漠的样子。有一天,爸爸要带我去逛超市,我非常害怕爸爸的冷漠面孔却又经不住超市里玲琅满目的美食的诱惑,我决定跟着爸爸去超市。我们要想进超市,就必须要穿过一条马路,看着川流不息来往的车辆,我正准备冲过马路时,爸爸一把拉住了我。”读到这我们应该觉得情节还行,之后一定是爸爸带我安全抵达超市,从而凸显爸爸一副冰冷的面孔下却也有着平凡的爱子之心,从而顺理成章凸显文章的主题“父爱”。可这位学生偏偏写到这儿时极为真实地写到“爸爸一把拉住我,一直等到行人路灯亮起才走过马路。爸爸边走边说:‘让你跑那么快,撞死你活该!”这也许就是这个学生爸爸当时的真实表现。但是语言描写得太过直白,就会把文章想要凸显的“父爱”大打折扣。这不是一句爸爸是“刀子嘴豆腐心”就能说过去的。生活中确实有些父亲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文学的加工——适当虚构,符合这位没有文化不会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爸爸的身份话可以这样写“爸爸边走边说:‘你总是这样大意,看,刚才多吓人呀!”

这就好比两个人同时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看到沙漠后说:“沙子真多、真黄呀!”一个兴奋地吟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说第一个人说的不真实吗?我们承认其说的是大实话,也是这个人当时的真实想法,可惜这样的真情不感人。你能说第一个人就是虚伪的人吗?显然不能。他这不过合理地运用了想象和联想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大家认为那种抒情更好?很显然第二种。真正把真情和虚构和谐统一到了一起。

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不等同于脱离生活实际。但是,现实中孩子们的写作往往虚构太多,导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众所周知,中学阶段让学生写的记叙文无非就是写人记事,只有情感真实才能以请动人。那么,学生们在作文中是如何通过记事来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呢?记得,有一次学生们在写关于母爱为主题的作文时,很多学生写自己生病发烧了(这其中竟然还有学生写自己发烧烧到48摄氏度),是妈妈半夜背起自己就往医院冲,累得满头大汗来到了医院,并且整夜未合眼来照顾自己。读完孩子们写的作文后,我就深深体会到,孩子们在很多例文的影响下,学生们主观的认为只有自己病了,妈妈为自己无私的付出才能凸显母爱。但是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几率有多少。我长这么大,就从未有过母亲彻夜照顾生病中的我的经历。更何况,我们生活的地方不是山沟,那个妈妈在遇到孩子生病时还傻乎乎的背着孩子靠双脚跑到医院,坐车岂不更快的让孩子接受治疗?难道孩子就为了“感人”故意写“跑”去医院来凸显母爱?敢问写自己发烧48摄氏度的学生,虚构能不能基于生活常识?所以,班里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是虚构同一件事,甚至部分情节是凭空编造的,这就导致文章显得虚情假意,谈何以情动人。这样虚假的文章谁还愿意读?所以,针对这样的写作问题,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们学会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用心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如何让同样的主题写得有创意,那就要学会运用几种虚构的方法:一是上文提到的移花接木法。二是添枝加叶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件普通的事在我们合理想象力的帮助下再加点内容,让其更加情节更加曲折,更具表现力。三是偷梁换柱法。例如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優秀品质,我们把他不好的事例都换成好的。如我们经常见的好人好事的宣讲类文章。四是无中生有法。当我们要写的作文超出了我们的生活常识,我们就要发挥想象,无中生有来写。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写作思路才不会被生活阅历所束缚,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带给读者真情实感。

总之,在这样一个要求抒发真情实感的前提下,学生唯有把抒真情和文学虚构二者和谐统一在文章中,学生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学生的写作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莫言.谈文学创作:灌注真情实感讲好中国故事[OL].中国青年网,2015

[2]陈庆红.课堂教学关键问题及解决初中卷上中下[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3]刑焕.《童年趣事》写作训练教学设计[Z].《在社会综合实践中,发现、提炼写作素材》国培计划(2016)培训资源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谐统一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要追求真善美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任务导向有色女性主义批评
试论报纸版面的和谐统一
真情实感好行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
小学生作文指导研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