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对学生个人发展影响的研究

2017-10-19 10:20魏宝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家访沟通方案

魏宝宁

摘 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班主任先期要做大量具体的准备工作,有时是还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进行商讨,同时与家长协商沟通共同量身定做,制定出适合于孩子成长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家访 方案 回访 沟通 家校联盟

家访是教学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育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家访的意义和效果是正能量的,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促进作用的。

家访是家长、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桥梁,是维系双方感情的纽带。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孩子在家中的学习状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家长态度、家长的期望值等一系列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孩子的表现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印象,有利于教师量体裁衣,制定针对性强的方法、策略。同时,通过家访,能完整、准确的表达出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要求,消除家校之间隔阂,从而拉近家校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在家访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了解家长的想法和意愿,把家长的期望及时有效地折射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也能把家长对学校发展、建设的良好意愿反映给学校,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而学校的想法和做法则可以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解释,详尽的转达给家长,从而消除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隔阂,找到双方最佳的契合点,建立有效地家校联盟和有效地沟通机制,打造和谐的家校关系。

在家访的准备、运行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一些原则和方法,不能随心而为。经过细心地研究和总结,我觉得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遵循时效性原则。及时的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动态,与家长进行必要、有效地沟通,捕捉适合的家访时机。2.要遵循主动性原则。班主任应该是积极地联系家长,主动地与之沟通。3.要有平等性原则。教师能及时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恰当的进行角色转变。4.要有巩固的过程。在有效地沟通后,通过一段时间对孩子的观察,要把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及时的反馈给家长,同时,也要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要使得家校双方均有成就感。5.量体裁衣,制定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

接手本班以来,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的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依据成绩、能力、品德等方面,划分出不同的层次。然后依据划分结果找到解决的方案。我们班总体上而言,个体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不是很悬殊,但是个体间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一些非智力因素的习惯差距较大。

陈X同学在我们班一直以来表现优秀,成绩始终排在班级前三名,个人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比较好,能以身作则在班里能起到带头的作用,是我们班的班长。按照传统的理念,这么优秀的孩子应该在所有的老师眼中是块宝,不会有什么问题,即使有也可以当成小数点后几位忽略不计。但是,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我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语文成绩的进一步提升和在学生会的工作。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梳理,我收集整理了孩子在校一段时间的表现及意愿后,我和语文老师共同进行了探讨,从孩子的性格入手,初步制定了他的成长方案。之后我们一起联系了孩子的家长,一起来到了孩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初访。

孩子从小是和爷爷、奶奶长大的,老人对孩子个人素养的培养没有足够的关注,虽然孩子比较懂事,但他不善于和别人进行有效地交流,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上小学时期,不知何种原因,孩子曾经默默不语,不和任何人进行交流,性格十分孤僻,家长束手无策。中学时代,成绩大幅的下滑,令人堪忧。进入到高中,正值课改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时期,孩子思辨的优势得到展现,自信力有所提升,并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但是在质疑的环节上语言的表達能力较弱,常常词不达意。孩子也表达了在学校和在家时的收获和不足。我发现家访时孩子的表达能力并不像在校期间那样词不达意,甚至有些侃侃而谈了。经过双方充分的交流,我们共同修改了孩子的成长方案,孩子也表示认可。

家访后的一个月,我和语文老师再一次的对孩子进行了回访。孩子在后一段的学习生活中表现明显不同于以前,从小组的讨论、展示到对问题的质疑,语言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孩子自信力明显提升,笑容成为孩子校园生活的名片。语文学科的成绩提升,作文能力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有的篇目甚至在班内进行展出。学生会的工作也进行的游刃有余。孩子的家长也明显的感到孩子在家的时候,经常地对新闻、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表评论,有时讲的头头是道。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感到十分的欣慰,并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家长对学校的工作表示十分的认可,并愿意加入到家长委员会当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通过家访,我发现孩子是需要成就感的,家长是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而我们的工作更是需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家访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虽然有时并不一定有回报或是得到家长的信任,但是它需要教师辛勤的付出和仔细的研究。“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隐隐的敲打着我的心扉,我也时刻的问自己:孩子们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在教育的长河中,我仅仅是一滴小水滴,希望能滴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荆志强.幸福的做老师[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2]魏书生.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M].内蒙古出版社,2008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访沟通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家访策略研究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