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需求”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7-10-19 14:01吴迪
消费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仓储岗位需求改革

吴迪

摘要:“岗位需求”模式是近几年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新的方向,采用这种模式的教学能有效的解决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助于企业提高用人质量,解决招聘后还要进行入职培训等问题。本文以仓储教学为例,对“岗位需求”教学模式如何应用到仓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探讨与尝试,并进行了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岗位需求”“仓储”“教学模式”“改革”

“岗位需求”是每个企业在岗位设置体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那个岗位,它的岗位需求都是作为应聘该岗位的人,所必须要掌握的东西。明确的岗位需求,一方面有利于职工清晰的了解自己对岗位的胜任程度,提高员工的工作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领导对员工的日常工作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管理;第三,明确的岗位需求也能大大简化企业的招聘环节,让企业能更有针对性的吸纳适合的优质人才;第四,在企业内部考核时,明确的岗位需求也更容易将考核工作进行量化,有利于对员工准确、公平的进行考评。所以,“岗位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是从前端开始就贯穿整个员工考核工作始终的一把尺子,职业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优质毕业生,就一定要掌握这把尺子的标准与尺度,并学会用它来指导和衡量自己的教学,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就業竞争力,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随着近几年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家长开始意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渐转变一直以来对于教育高学历的追捧态度。这也使得职业教育开始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基于工作过程”,还是“基于项目教学”等方式,都是职业教育在不断改变与革新的体现。但这些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于学生对于工作环节的掌握以及对工作整体流程的学习训练中,简单地说就是一直在向学生讲述某项工作该如何去做,而忽略了这些工作做到什么样才是好的。

通过与一些用人企业的沟通,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对工作流程及流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有关技能点有较清晰的把握,但对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却缺乏一定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学生更多的只是会做,但却忽略了自己工作的标准。这样的情况尤其对于从事基层工作但又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往往就会让很多人在毕业后的一年或者几年时间里完全不知道自己要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有一些人在面对别人的升职与加薪等情况后,自己选择放弃了这个岗位,造成很多毕业生在刚刚毕业后的一年或几年时间里出现不断“跳槽”的情况,而“跳槽”的理由有时可能只是为了多拿几百块的工资。在这种现状的背后,我们在批评现在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更应该反思的是——在学生“离职”的背后,是不是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没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

面对这样情况的不断出现,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我们就更应该从企业的“岗位需求”入手,不能只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态度。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捕鱼”,更应该教会他们怎么才能捕到更多、更好的“鱼”。培养出更多不但能在一开始就胜任岗位,并且能持续不断提升自我的学生,让更多的企业在优质的毕业生源面前,向我们敞开大门。

“岗位需求”有的企业也把它称为“岗位描述”,是指企业的某个岗位,对从业者自身基本条件、受教育情况、应具备的技能与能力,以及要从事的工作内容等描述的总称。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本专业的岗位分工非常明确,企业中各个岗位间的需求描述也非常分明。相对于其他不具备这些特点的行业来讲,更适合采用基于“岗位需求”的教学。采用基于“岗位需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这样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教学计划的不同。传统的教学内容由老师统一进行安排,往往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在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确定好的。这样的安排固然有它的好处,但学生也会因为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内容过多而感到厌烦。基于“岗位需求”的教学,首先要将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划分,经过分析列出这些岗位的需求,找出重复最多和最主要的几点需求,作为今后培养学生的重点;再结合岗位进行课程筛选,将与岗位相关的课程组成一个考评项目;结合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对考评项目制定有关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形式。由于专业内所涉及的岗位可能不止一个,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可以根据学生入学年限及岗位的从简到难的顺序分配课程与学时。由此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将不再是只有课程名称、教学年级和教学周数,而将是按岗位制定出的各个年级知识内容。以物流管理——仓储方向为例,学生的教学计划可以按理货员、库管员、叉车司机、仓库主管、仓储经理等岗位划分。

第二,考核标准的不同。现在的考核标准通常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制定或者是多名任课教师协商制定,但大多数教师其实是比较缺乏在企业中实际工作的经验,制定的考核标准多数是出于自己对教材、对行业的理解或者是出于自己当年在学校里的考试经验得出的,有些标准难免与企业的考核标准脱节。因此,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考核标准应借鉴实际岗位中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有关考核标准,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制定。用更贴近岗位需求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所学习的技能进行考核。

第三,课堂组织的不同。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课堂组织是以教师为先导,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然后再进行实训,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实训与教学的比例很难实现真正的1:1要求。“岗位需求”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以岗位技能和岗位职责为课程安排的出发点,脱离实训的教学则很难完成。所以,课堂组织将围绕着岗位需求有关的知识点进行,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际操作环节中,提倡学生分组或分工合作式的完成实训环节,并给予考核。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及培养有“潜力”学生的管理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采用基于“岗位需求”的教学有这样一些优点:

1.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既结合了“基于流程”的教学模式中强调的知识整体性、连续性和实用性;又能让学生在一个教学单元中了解与掌握该岗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能力进行学习与训练,那些内容需要反复练习,那些知识需要强化记忆将不再是老师的工作,一切由学生自主决定。与传统一考定输赢的模式相比,这种基于“岗位需求”描述下的考核标准,也将大大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endprint

2.有利于学生就业时向岗位的平稳过渡

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在毕业就业时往往显得很迷惘,面对众多的招聘信息,更多的学生选择的是被挑选或出于往届学生对企业的评价以及对某个企业的个人向往。至于到底自己更适合那个岗位,在这个岗位上自己又能做出怎样的职业规划,通常是被学生所忽略的问题。而通过“岗位需求”模式的教学,学生能更加清楚的锁定自己所能胜任的岗位,在进行招聘时也能更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就业目标,有利于毕业生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企业也能更顺利的找到适合自己招聘岗位的员工,有利于缩短員工从“新手”向“熟练工”转变的时间。

3.提早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考核机制

更接近企业考核制的考核与传统的死记硬背过关,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只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考核中,更多学生已经产生了排斥态度。而企业的考核机制不但有技能的考核也有对于一个人更加全面的考评指标,这些指标并不代表着某一个知识点或是技能点的掌握,而是对一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应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差距。用更加真实的考核环境,让学生更快速的成长起来。

以学制3年的物流管理专业——仓储方向的高职学生为例,就业主要所涉及的岗位(按工作技能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理货员、仓管员、信息录入、搬运员、调度员、配送员、仓库主管和仓库经理这几类。

教学计划的制定大致可划分如下:在第一学年由于德育类课程较多,可以安排“理货员”和“仓管员”两个岗位的学习。第二学年进行‘信息录入”、“搬运员”、“调度员”和“配送员”的岗位学习。到第三学年的前半年,开展“仓库主管”和“仓库经理”这两个岗位的学习,下半年学生开展毕业实习。

再以“理货员”岗位为例,其主要的岗位需求详见下表:教师可以根据上表中对‘理货员”岗位的需求描述,来组织自己的授课内容。采用分组实训的形式,让学生对“理货员”的岗位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考核权重对学生的实训环节进行考核。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学生与之前相比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一个学期的尝试后,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教会了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去使用知识。

当然,“岗位需求”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它自身的一些不足,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的同行来共同探讨、改进。

“岗位需求”的教学模式,是现有的教学模式的一个挑战。无论是在教师个人能力与素质,还是从教材选取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这种教学模式与其他一些教学模式比起来,改革的更加彻底。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学培训机构的特定课程里已经开始运用,但对专业和课程的要求使得它还并不能完全推广到更多的专业教学里,即使是物流管理这一专业若要将此种教学模式推广至整个专业,也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可能实现。

以上是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初步尝试与探讨的总结,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继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让它能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服务。有不妥之处还请同行、专家指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仓储岗位需求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电力物资仓储利库效率的提升策略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我国危险品仓储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