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地区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1〕

2017-10-21 06:06李荣平杨春红许荣陈琥郭迪斌王飙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异构酶赣南类风湿

李荣平,杨春红,许荣,陈琥,郭迪斌,王飙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赣南地区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1〕

李荣平,杨春红,许荣,陈琥,郭迪斌,王飙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阳性率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发展预后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连续检测128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和6个月后的GP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按照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阳性标准,将128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GPI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ESR、CRP、RF、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水平。结果:治疗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GPI表达阳性患者77 例,阳性率为60.16%;治疗前及治疗1、3和6个月的GPI、ESR、CRP、RF、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呈显著下降趋势;GPI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CRP、RF、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均显著高于GPI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0.05)。结论:赣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GPI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似,GPI表达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显著相关,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病情评估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类风湿关节炎;赣南地区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关节肿胀、疼痛、僵直等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1]。若患者早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则晚期需长期用药,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致残率较高。早期、有效、高灵敏的诊断方法是减少RA发生的关键,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临床学者陆续发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对R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灵敏度不高而无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4]。GPI是糖异生和糖酵解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酶类,近年来学者发现GPI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RA关系密切[5]。本研究旨在调查赣南地区RA患者的GPI阳性率,并通过比较分析GPI阳性与阴性患者各项病情活动指标寻找GPI对RA发展预后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从而为RA患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线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6月就诊的128 例RA患者中,男76 例,女52 例,年龄(56.40±13.26) 岁,病程(12.25±9.17) 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参照2010年ACR/EULAR分类标准或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确诊[6]。纳入标准:3 个或3 个以上关节肿(≥6 周);关节肿胀部位主要为掌指、腕关节或指间近端关节肿胀;关节肿胀呈现对称性;晨僵维持时间在1 h以上,且间断出现达6 周以上;类风湿因子阳性;手X线片改变;类风湿皮下结节存在。以上7 个条件中满足4 项以上者就可确诊为RA。排除存在其他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和严重感染者。

1.2 检测指标

所有病例在入院后均常规给予营养、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以及功能锻炼治疗,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和6 个月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血清分离后置于-20 ℃条件下保存待测。

1.2.1 GPI的检测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GPI水平,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检测:将抗GPI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滴取足量血清样本置于标板内,经过孵育(1 h)-洗板-孵育(1 h)后,加入底物显色剂,孵育15 min后置于酶标仪(492 nm)上进行检测。GPI水平≥0.2 mg/L即认为是阳性,否则为阴性。

1.2.2 各项病情活动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魏式法进行检测,水平超过20 mm/h则判定为异常;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水平超过7.9 mg/L则为异常;类风湿因子(RF):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水平超过30 IU/mL则判定为RF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水平超过5 U/mL即判定为抗CCP阳性;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患者关节具有疼痛感或发生肿胀的个数。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GPI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情况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3和6 个月后GPI表达水平分别为(3.88±1.39) mg/L、(2.21±0.79) mg/L、(1.05±0.34) mg/L和(0.19±0.16) 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GPI表达阳性77 例,阳性率60.16%。

2.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项病情活动指标情况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3和6 个月的ESR、CRP、RF、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ESR、CRP、RF、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项指标情况

2.3 GPI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项病情活动指标比较

GPI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CRP、RF、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均显著高于GPI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0.05)(见表2)。

表2 GPI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3 讨 论

GPI最早于1968年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研究中发现,是糖异生和糖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关键酶类,主要作用是催化D-磷酸葡萄糖向D-6磷酸果酸转化[7]。GPI存在于细胞外液和细胞质中,特别是在关节腔内,研究发现该酶具有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活性、营养神经以及促进细胞增殖和转移等作用[8]。自2001年Schaller等[9]报道在R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存在较高水平的抗GPI抗体,GPI对于R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逐渐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既往研究[10-12]认为GPI对于R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抗原,GPI在机体内引发与抗体产生的免疫反应,诱导机体B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GPI自身抗体,促进RA的发生和持续存在;GPI免疫复合物通过FC受体介导激活血清内补体,引发关节部位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炎症反应,加重关节炎症状;GPI可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导致RA患者免疫系统紊乱;GPI在体内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壁、关节滑膜表面和滑膜动脉上,并可通过Fc受体激活补体替代途径诱导关节炎症的发生;GPI还可通过与滑膜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面受体相互结合,介导炎症细胞和炎性因子向关节发生局部迁移,加重炎症反应的发生;GPI免疫复合物覆盖在软骨表层,干扰软骨表层的保护因子通路,诱发硅酸盐类物质破坏,加重血管翳形成、滑膜增生和关节损害。

本次研究调查发现,RA患者GPI表达阳性77 例,阳性率为60.16%,高于谭维贤[13]的研究结果(55.40%)。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表达水平来看,RA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3和6 个月GPI表达水平分别为(3.88±1.39) mg/L、(2.21±0.79) mg/L、(1.05±0.34) mg/L和(0.19±0.16) mg/L,治疗后的GPI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GPI表达水平逐步下降。GPI表达水平的变动趋势与ESR、CRP、RF、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的变动趋势一致。ESR、CRP、RF、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是当前确定的指示RA疾病活动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早期动态检测血清GPI抗原也可有效判定RA疾病活动程度。为进一步研究GPI的指示作用,研究对比分析了GPI阳性和阴性患者的RA疾病活动程度指标,发现GPI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CRP、RF、抗CCP、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均显著高于GPI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0.05),进一步提示GPI表达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有着显著相关性,与田玉梅等[14]的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赣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GPI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似,GPI表达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有着显著相关性,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病情评估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1] 温博,曾升平.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9):1014-1016.

[2] 朱旭明,丁小青,杨燕.类风湿因子、快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0):3007-3008.

[3] 曾小峰,艾脉兴,甘晓丹,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5):281-284.

[4] 郑刚,邵月凤,张宁.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2):9-11.

[5] 张静思,陈鑫苹,陈斌.RF、抗-CCP、AKA及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5,44(13):1788-1789.

[6] 赵金霞,王志敏,栗占国.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改进对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4):236-239.

[7] 卢春利,刘小玲,闻苗苗,等.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4):90-91.

[8] 韩龙,杜翠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2,19(6):561-564.

[9] SCHALLER M,BURTON D R,DITZEL H J.Autoantibodies to GPI in rheumatoid arthritis:linkage between an animal model and human disease[J].Nature Immunology,2001,2(8):746.

[10] MATSUMOTO I,STAUB A,BENOIST C,et al.Arthritis provoked by linked T and B cell recognition of a glycolytic enzyme[J].Science,1999,286(5445):1732-1735.

[11] MATSUMOTO I,MACCIONI M,LEE D M,et al.How antibodies to a ubiquitous cytoplasmic enzyme may provoke joint-specific autoimmune disease.[J].Nature Immunology,2002,3(4):360-365.

[12] 李茹,栗占国.类风湿关节炎抗原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2):108-110.

[13] 谭维贤.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08-109.

[14] 田玉梅,谢丽华,张浩.RF、GPI、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5):2914-2917.

刘毅(1981— ),男,江西省丰城市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工作。

1671-8631(2017)10-0741-03

R593.22

B

2017-04-01

(本文编辑:张红)

〔1〕本课题为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编号:15)

猜你喜欢
异构酶赣南类风湿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印度合成新型化合物可杀死癌细胞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红花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建立NHEJ修复定量体系并检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依托泊苷对NHEJ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