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2017-10-23 16:16李秋霞
学习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群文课文阅读教学

李秋霞

教育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续经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孩子的语文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文课程框架已经到了必须拉大的时候了。群文阅读以多样化“议题”为纲,专题式地组织多篇课文,指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形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一种新形态,是语文课程建设与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收获。

群文阅读已跻身于教学领域,但有的教师嫌麻烦,不愿加以运用;有的教师即使运用了,也往往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成为花架子,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实,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群文阅读,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一、运用群文阅读指导朗读

2007年,台湾陈易志老师在南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课中他让学生读了6篇文章:《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湯》《兔子蛋糕》(绘本),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内容、叙写手法、文学要点的比较);引导进行交错的分析(石头汤里的和尚会如何解决敌人派里的困难)。现场听课的一位老师即时记录下听课的感受:“这节冷清的课,只有教师温柔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的确是不够热闹,如果放到我们的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那么我们的课堂上,能否接纳下这样的教学?”很显然,听课的老师对“群文阅读”感到非常新鲜,有点惊异,觉得与我们传统的课文教学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又直觉到它的巨大价值,内心处于一种想尝试又不敢涉及的矛盾中。

我们在矛盾,别人早已开始尝试,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初中课本中朱自清的名篇《春》,既是语文朗读训练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初中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教材。教学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朗读,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淙淙的流水,清脆悦耳的鸟鸣,婉转悠扬的牧笛声,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春暖花开、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春天的美好。群文阅读指导朗读,直观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学生完整的事物映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为学习课文内容铺好了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群文阅读创设情境

群文阅读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叶圣陶先生所担忧的单篇阅读的弊端:“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各体各派,应有尽有。从好的方面说,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但是从坏的方面说,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国文教学成绩不能算好,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在宣读单篇短章,没有收到好的方面的效果,却受到了坏的方面的影响。”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有些文章仅靠文字分析是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如果借助群文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接受得快,而且能引起情感共鸣:如《故乡》课堂教学中,我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选择了《家乡的桥》《故乡的红薯》和一首现代诗《乡愁》,推荐阅读:季羡林的作品《月是故乡明》。

三、运用群文阅读指导作文教学

传统作文教学已经落后,徒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虽然精批细改,学生却不愿品味体会,只注意分数。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指明了群文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运用群文阅读.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让学生互评文章,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减少教师课下批改的负担,而且能让学生从评改中找出差距,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生活,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群文阅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文课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