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内容初探

2017-10-23 16:31陈聪
学习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陈聪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四个忽视”,严重地阻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问题,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双向实施两个方面,对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初探。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如何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体系,其中包括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手段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对此,我们作了探索和初步尝试。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要求,为拟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经提供了依据。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成“教育、教学、发展”三大任务的落实。由此,我们制定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1.思想品德素质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日的学习同将来的社会生活、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心理品质素质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文化知识素质

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双向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只有更新教学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性,增强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对数学课堂教学作了“三项改进”的探究。

其一,加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日的学习同将来的社会生活、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数学学科内容充满了辩证关系。

我们注意揭示教材中的辩证关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顺逆关系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统一的观点;渗透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观点;渗透一切事物都在發展变化的观点。

要使学生学习数学能够同数学本身的精确与逻辑的严密相适应,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

其二,加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探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我们注重三个方面的教法改进: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巩固和运用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数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发展归纳、演绎、类化、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与转化,培养学生多角度、 多方位地考虑问题、 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认识“问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或解决的办法,当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时,要采取特殊的思考方法,使思维变得开阔、灵活、独特。

其三,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究,促进学生知识、情感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学生的动机、兴趣、习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分析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占各国素的25%。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

总之,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到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各起多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应该明确非智力素质也是教育的对象。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注意到了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李素琴.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5,(5):89-89.

[2]向武胜.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5,(5):246-246.

[3]徐宝琴.实践小学数学教学的“少教多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5,(2):83-83.

[4]杨荣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俪人:教师,2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