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发达到极致,还需要爱吗?

2017-10-26 18:12余驰疆
环球人物 2017年19期
关键词:奇点科幻宇宙

余驰疆

对物理学者、科幻作家来说,有个词充满了吸引力——奇点。这是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种形式,具有无限大的密度和无限弯曲的时空,在这个“点”上,所有物理理论都会失效。后来,这个词的涵义被不断拓展:上世纪80年代,科幻作家弗诺·文奇定义了“新时代的奇点”,即一系列超人智慧技术诞生、人类时代就此终结的时刻;2005年,发明家雷·库兹韦尔又预言奇点将在2045年到来,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将达到人类智力总和的10亿倍,人能将意识上传到电脑,之后变成虚拟存在或机器人,从此长生不老……奇点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但问题也来了:当奇点降临,当人类都成了永生的虚拟形态,我们还会有爱吗?我们还需要爱吗?

需要,这是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给出的答案。在最新小说集《奇点遗民》中,他用未来故事勾勒出人类面对科技与人性时的艰难选择,阐述了他对“人”的理解:爱,让人成为人。

书中收录了刘宇昆最著名的几篇小说,包括 《爱的算法》和获得“轨迹奖”的《折纸动物园》等。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作品,还有一些短文,虽然写的只是未来世界的鸡毛蒜皮,但背后的思考同样充满深意:在《迦太基玫瑰》中,主角莉斯放弃了肉身,上传了意识,最后发现自己被禁锢在了芯片中,数字化运行5秒后,系统因为无法承受人的思考而崩溃;在《奇点遗民》中,主人公的父母为了永恒走入数字世界,家庭分崩离析,三人都失去了幸福,多年后主人公遇到和父母相同的情境,最终选择与恋人在破败的旧世界中留守,浪漫地直至世界尽头;而在《世外桃源》中,数字世界的“原住民”芮妮此生都无法理解,曾在旧世界生活的妈妈,为何对一个“区区三维的行星”如此眷恋……在刘宇昆的故事里,有人选择成为字节,有人选择为爱滞留,但最后都是爱战胜了科技——书里那些抛弃了爱与思考的人,最后被程序绑架,成了真正的机器人。

在描绘这些故事的时候,刘宇昆用了异常细腻、深情的文字,无愧于“摧心刘”的名号;但同时,当他在叙述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宇宙规律时,又严谨得找不出丝毫漏洞——他就是典型的科学脑子文学心。

1994年,刘宇昆考入哈佛时,就在数学和文学专业上犹豫不决,虽然最后主修文学,但仍选修了数学和计算机。毕业后,他进入西雅图微软成为软件工程师,没几年又想重回人文怀抱,考了哈佛法学院。后来当了律师,他觉得忙碌的工作让自己丢失了情怀和感受力,干脆转行当专职作家,有了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他的人生也和他故事中的许多人一样,不断在世俗的成功和内心的情感间徘徊。他说:“我曾經浪费了那么多光阴,如今已承受不起。”没有爱的日子,都是浪费。

也有人质疑过刘宇昆的情怀,他自己在小说中也写过:在《爱的算法》中就有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母亲始终认为,所谓人类的情感与爱,到头来都只是大脑黑盒里的算法而已。但刘宇昆始终坚持,爱是没有办法被计算的,他说:“在这个寒冷、黑暗、精密的宇宙中,表达爱你的方式多得像闪烁的星星一样数不胜数。”endprint

猜你喜欢
奇点科幻宇宙
趣谈一笔画
秋夜里的歌唱家
Burst Your Bubble
蜇人后会死的蜜蜂
宇宙第一群
未来科幻城
这宇宙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