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学院式微课个案研究及其微课开发启示

2017-10-27 14:28郑小军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启示微课

摘 要:可汗学院式微课是萨尔曼·可汗及其可汗学院创作的极具个性特点的一类微课作品的统称。本文以《角的定义》为例,剖析了可汗学院式微课在选题、内容框架、基本结构、用时安排、突破重难点、提问设计、教法学法设计、语言艺术、媒体呈现等方面的特色,归纳总结了其对微课开发的六点启示,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微课;可汗学院式微课;微课开发;角;启示

中圖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20-0015-04

近年来,随着微课的迅猛发展,国内外涌现出大量优秀微课作品,例如可汗学院、全国性微课大赛、国内外主要微课网站和慕课中的优秀微课。对这些优秀微课进行分门别类、细致入微的个案研究,可以总结出优秀微课的共性规律,例如基本特征、基本构成、设计原则、制作方法和基本要求,以便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快速高效地设计微课提供示范和借鉴。

一、可汗学院式微课的基本特征

可汗学院式微课是萨尔曼·可汗及其可汗学院创作的极具个性特点的一类微课作品的统称。与其他教师出镜类微课不同,在可汗学院式微课中,主讲教师只闻其声不见其面(不出现在微课画面中),教师边讲解边用彩笔在“电子黑板”上书写内容要点、标注、图示,将知识点和思维过程可视化地清晰呈现,辅以恰当的举例、巧妙的提问和风趣、幽默、个性化的语言,将学习者紧紧地吸引。在可汗学院网站,除了可以反复观看知识点微课视频以外,还针对该知识点提供即时练习、实时学习评价和个别化指导,使学习者能立刻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效果,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消除了挫折感和无助感。[1]可汗学院发布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终身学习,涵盖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金融经济、人文课程的成千上万个微课,被翻译成10余种常用语言,惠及全世界亿万学习者。可汗学院式微课已成为短小精悍、低成本但实用高效型微课的代名词。图1是网易-可汗学院公开课《几何学-角》(http://open.163.com/special/Khan/angles.html)40个微课之一《角的定义》的画面截图。

二、可汗学院式微课《角的定义》个案分析

1.微课选题、内容框架及用时安排

《角的定义》是可汗学院《几何学-角》40个系列微课的第一个[2],对于后续学习至关重要。整个微课包括角的定义、角的标记、角的测量三个部分。其中,“角的定义”、“角的标记”既是本次微课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难点;“为什么要用三个字母表示一个角”是学习疑点、认知障碍点,也是易错点;角的标记符号“∠”容易与小于号“<”混淆,是易混淆点和易错点;“角的测量”虽然不是本次微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属于必要的扩展内容,同时可以引出下一个学习主题(如何测量角)。除去6秒的片头,整个微课用时6分50秒,各部分时间分布大致如下:“角的定义”约1分30秒,占总时长的22%;“角的标记”约3分30秒,占总时长的51%;“角的测量”约1分50秒,占总时长的27%。微课面向初学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既包括了学习重点和难点,又涵盖了学习疑点、认知障碍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和扩展点。整个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不到7分钟,但内容充实,聚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结构相对完整,并且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思路清晰、自然流畅,教学用时安排合理,详略得当。

2.微课教学过程分析

在“角的定义”部分,可汗通过从A点出发依次画出AB、AC两条射线,图示解说这两条射线的特点是有同一个端点(顶点A),然后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为角(Angle),接着总结角的共性是点A不仅仅是射线AB和射线AC的端点,而且还是角的顶点。为了化陌生为熟悉,可汗用拉丁语中的“拐角”(Corner)与角(Angle)进行类比。通过图示、标注、书写要点、类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初步建立起角的概念。

为了引出“角的标记”部分,可汗运用了过渡句和设问:“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怎样标记它。怎样标记一个角?”这是微课的第1个设问。过渡、衔接得非常简洁、自然、流畅。

在“角的标记”部分,可汗采取与初学者对话的口吻,首先分析了为什么不能直接标记之前画的角为角A——因为单用一个字母标记,别人会不清楚角的具体位置。接着引出让人一眼就能看懂的标记角的符号“∠”,并且将它与相近相似的小于号“<”进行比较,使学习者明晰两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学习者既熟悉了角的标记符号“∠”这个新知识点,又解决了“∠”容易与“<”相混淆这个易错点、易混淆点,可谓一举多得。接着,可汗利用角的符号将角A正确地标记为∠BAC或者∠CAB。期间,再次提到拐角,还用“开口”(Opening)与角(Angle)进行类比,帮助初学者进一步熟悉、理解角的概念,化陌生为熟悉。同时,强调指出用三个字母标记一个角时,要注意中间的字母必须是角的顶点。这里通过强调注意事项突出学习重难点和关键点。为了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要用三个字母表示一个角”这个疑点、认知障碍点、易错点,可汗继续采取与初学者对话的口吻,进行设问:“你可能会问,干嘛费那么大劲把三个字母都写出来,就叫它∠A不得了么?”这是微课的第2个设问。这个设问巧妙地创设了一个疑点和认知冲突,促使学习者从被动地听讲者、旁观者转变为思考者、探究者。接着,可汗画出线段DE、FG,两条线段相交于点H(如图1所示)。接着,可汗运用设问创设问题情境:“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命名这个角,就叫它∠H?”这是微课的第3个设问。可汗通过图示、标注和举例,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非要用三个字母表示一个角。为了突破这个学习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可汗不厌其烦,非常耐心地举了∠EHG、∠GHE、∠DHG、∠GHD、∠FHD、∠DHF共6个例子,加上之前的2个例子∠BAC、∠CAB和之后的2个例子∠BAC、∠XYZ,前后共举了10个用三个字母正确表示一个角的例子。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可汗学院式微课之“聚焦”和“小精微”特点——既短小精悍,又高度聚焦、细致入微,实现了精细化教学。endprint

为了引出“角的测量”部分,可汗继续运用过渡句和设疑教学法:“现在,我们已经大致学到了角的定义以及角的标记方法。接下来,你可能会产生疑问,因为似乎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相同的,有些角看上去比其他角更大,开口更大,有些角看上去比其他角要小,这也正是我要说明的。”简洁、自然、流畅地引导学习者进入“角的测量”部分的学习。接着,可汗依次画出∠BAC和∠XYZ,引导学习者比较这两个角哪个开口更大,哪个开口更小。最后,可汗指出,测量一个角实际上是测量它开口的大小,测量角的方法就是测量这个角开口的大小。如此,顺利引出下一节的学习内容(如何測量一个角)。

三、可汗学院式微课对微课开发的启示

1.树立“两次创作”的微课开发理念

优秀微课是两次创作的智慧结晶——第一次创作是微课的选题、创意和教学设计,第二次创作是微课教学设计的技术实现即微课件制作、微视频录制、后期处理、合成发布。微课开发应走出纯技术制作、纯开发工具使用的误区。微课设计要求导入快、直奔正题、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案例(举例)典型、提问巧妙(问题引导)、小结干脆利落、语言精练。[3]如果说“短”“小”只是微课的外在表现,那么选题精巧、内容精选(契合学习需求)、设计精心(创意灵感、教法学法)、提问精妙、讲解精细(融合语言技巧)、制作精良,才是优秀微课的内在品质。

2.树立“学习者中心”的微课开发理念

可汗学院式微课为什么给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课程和教学,真正支持个性化、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学习者能够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体验学习的愉悦,消除了面对面教学辅导带来的情景压力,免除了外部评价的困扰。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和课件不同,微课虽然也包含教师“教”的一面,但其核心、着眼点不是教师单向的信息传播、知识点传递,更不是教师风采的“个人秀”。微课设计者必须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中心,进行换位思考,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摸清学习者有哪些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关键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进行个性化、个别化、有针对性的学习设计。必要时吸收学习者参与设计(参与性设计, Participatory Design,简称PD)。这样设计出来的微课才有可能符合学习者特征(认知规律)、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带给学习者美好的学习体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常态化的微课开发首选平民化、草根式、低成本、可持续的技术路线

因为拥有的资源极少,可汗学院式微课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平民化、草根式、低成本、可持续的微课开发技术路线,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与国内盛行一时、直到现在还颇有市场的“竞赛型”、“高大上型”、“烧钱型”、短期功利的微课开发技术路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此外,以学习者为中心、聚焦学习内容、教师不出镜却具有类似于教师在黑板上讲课亲切感的可汗学院式微课与以教师为中心、全面记录课堂教学过程、用于优质课评比和教师风采展示的课堂实录型微课大相径庭。在微课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总体态势下,可汗学院式微课有其独特优势和独树一帜的地位。

4.高质量的微课开发需要学习高手深度参与,深谙学习之道

从成长经历看,萨尔曼·可汗成为微课达人,并不是偶然的,主要得益于如下三点:第一,得益于他是多个学科专业领域的学习高手。萨尔曼·可汗先从世界名校MIT获得了数学学士和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两个学士学位,之后获得该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还从哈佛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由此可见,萨尔曼·可汗原本就是一个学习高手,深谙学习之道,所以能够在数学(理科)、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工科)和工商管理(文理兼顾)等多学科专业领域的学习中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这为他后来创作数学、科学、金融经济、人文课程微课,成为全科、全能型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得益于他2-3年的家教经历。[4]萨尔曼·可汗成为微课达人之前,曾有辅导表妹、侄子、外甥、外甥女学习数学的家教经历。这塑造了萨尔曼·可汗“一对一、家教式辅导、学习者中心(换位思考)、个性化、个别化、可视化、风趣幽默”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在数以千计的可汗学院式微课中得到充分体现。第三,得益于对在线教育的热爱。萨尔曼·可汗在2010年创办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时就确立了自己的使命是“对所有人提供免费的世界级教育”。可汗学院式微课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高质量的微课开发需要该领域内既热爱教学,又深谙学习之道的学习高手深度参与,如此可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学习高手(深谙学习之道)+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微课的在线教育”是萨尔曼·可汗的名师成长模式,也是互联网时代名师的成长路径之一。

5.微课开发应遵循系列化、专题化、网络化原则

《角的定义》是网易-可汗学院公开课《几何学-角》系列微课之一。《几何学-角》共40个微视频,介绍角的定义等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测量及计算角度。角的种类涵盖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对顶角、邻角、补角、圆周角和圆心角。微课开发应遵循系列化、专题化、网络化原则,即从一门课程某个学习单元/模块/主题缜密的知识体系出发,选取其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热点和扩展点,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微课,加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教学活动组织(包括思考、讨论、练习、测试、实验、实习、展示、交流等),构成单元/模块/主题微课程。[3]系列微课嵌入到在线课程,将能够更好地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并且有助于消减单个知识点微课可能的碎片化、浅阅读等短板问题。

6.善用教法、学法,善提问、巧设疑,激发学习动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角的定义》微课中,作者针对初学者学习不同知识点巧妙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图示、标注、书写要点、类比、设问、对话、过渡、强调、举例,等等。例如,通过“拐角”、“开口”与“角”进行类比,化陌生为熟悉。教师应善用类比,帮助学习者通过熟悉、简单、直观、可视化的已有知识和先前经验,理解、掌握陌生的、复杂的、抽象的、隐性的新知识、新经验。通过图示、标注、书写要点、类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初步建立起角的概念。通过图示、强调、举例进行精细化教学,破解学习难点、疑点、关键点。通过比较,解决易错点、易混淆点。通过设问,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习。教师应善于通过设问等方式巧妙地创设疑点和认知冲突,促使学习者从被动地听讲者、旁观者转变为思考者、探究者,帮助学习者从无效、低效学习转入有效、高效学习,从浅层学习进入深度学习。

四、结语

当前,我国微课发展正处于从数量、规模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变的拐点,高质量的微课研究至关重要。应加强国内外优秀微课的个案研究,总结出优秀微课的共性规律。为此,本文以可汗学院式微课《角的定义》为例,提出了微课个案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微课的选题、知识点分解、基本结构、用时安排、重难点、提问、教法学法、语言艺术、媒体呈现等,并且给出了微课开发的几点启示:树立“两次创作”“学习者中心”的微课开发理念,遵循“常态化、平民化、草根式、低成本、可持续、系列化、专题化、网络化、学习高手深度参与”的微课开发原则,善用教法、学法,善提问、巧设疑,激发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张西宁.可视化微课设计的实践研究——基于对可汗学院的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4):30-34.

[2]网易-可汗学院公开课:几何学-角.[第1课]角的定义[DB/OL].http://open.163.com/movie/2011/5/B/F/M82IBC067_M82Q19NBF.html.

[3]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97.

[4](美国)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5]郑小军等.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编辑:郭桂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示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