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生学”和“学生要学”之我见

2017-10-30 15:53王玲月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教育

王玲月

摘 要 本文就高中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问题开展研究探讨,本文认为: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要学生学”和“学生要学”相结合,才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又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教育 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古有项羽,今有莫言等等人物,都是由于“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成了某一领域中的佼佼者,于是有人提出,高效教学就是要改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我认为这种说法本身有待商榷。

首先,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特点。有学制,有教程,有课程标准。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要学生学”和“学生要学”是相伴相随紧密联系的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学生要学的知识是在老师指导下的知识,老师要学生学的知识是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的知识,这些知识安排,前后衔接更符合科学的规律,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学”不能实践,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要学生学”和“学生要学”侧重点不同而已。

就高中学段来说一般一开始是老师根据教材引导学生学什么,课堂上老师根据教学设计问题,问学生的时候较多,学生课后、课下也可以向老师提问“我”没听懂的地方,要求老师继续讲解;以及还想要学什么,要求老师指点。然后进入“要学生学”和“学生要学”互动阶段,一般我的课堂表现为学生提问预习教材时碰到的问题,由此向老师发问并延伸“我”还想知道的问题,老师作答后随即追问学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便解决更高深的问题。最后学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就各知识点的题目学生可以课前递条要求老师讲解,课上老师讲解后展开师生交流。回顾整个过程无法分清楚什么是“要学生学”的,什么是“学生要学”的,归根到底,是在二者的交叉相随中相互推进进行的。

随着学生在高中时间的推移,“要学生学”为主的方式逐渐会被“学生要学”为主的方式代替,但“要学生学”不会完全退出教学中,因为学校教育课堂集体活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实行完全自主式的“学生要学”根本无法完成一对五六十人或一对六七十人的个别辅导。但到了高三阶段可以适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逐渐由“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学生会学了,“学生要学”也就能真正展开,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教学内容才能很好地完成。

其次,学生自身的情况也不允许教学完全转化成“学生要学”的状况。刚入校的高一学生还不太明确高中要学什么,达到怎样的高度,这时老师的课堂应该更多地表现为“要学生学”,如語文必修1的第一单元诗歌学习,老师明确要求分析诗歌要学意象、意境,要会分析意象、意境;要稍微懂得诗歌的节拍与节奏,还有重章叠句或回环往复的妙处,要学习写景的方法等等,虽然在初中时学生就懂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课上还需老师要求学生试着分析出此景之情与彼景之情。第二单元的文言文学习,学生要学的是文言文怎样翻译成现代文,至于此文言文在写作上的妙处还需要老师提要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分析。尤其高中对文本的分析能力提高了,老师在高中生初学阶段一定要做好“要学生学”的工作。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即使学生明确了高中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在一些容易出现问题或犯错误的地方,作为教师的我们依然要提醒学生注意,补充相关知识,讲解学习方法,并用相关练习引导学生弥补缺漏,这既是“学生要学”,也是“要学生学”,以便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小狗包第》,学生能够概括关于作者和小狗包第的故事,但容易忽略第一段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能感觉到“文革”期间人性的扭曲,却不能理解为什么巴金因此被称为“中国的良心”,学生忽略的重要内容老师就需“要学生学”,对于学生的疑问老师解答是鼓励“学生要学”的积极性。再例如必修2第二单元的《赤壁赋》,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到课本编者要他们理解“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却忽略了“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更没有思考苏轼为什么在明月出来之前吟唱《诗经》中这首《月出》,而不是在“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之后触景生情而吟唱此诗,前者是编者“要学生学”,后者则是老师设计问题“要学生学”,讲课时许多时候也是由于“要学生学”进而触发了“学生要学”,所以“要学生学”和“学生要学”在高中阶段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更不用说学习《先秦诸子选读》更是以“要学生学”为主,但是进入课文初始却往往是“学生要学”——对照注释好奇诸子们说了些什么。

项羽、莫言是有理想、有明确奋斗目标的人,而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追求不大明确,一味随大流安排自己或不跟着老师走就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他们学的过程就成了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寻找自己所喜欢与所擅长的过程,只有做好“要学生学”这一步才能为下一步“要学生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有些老师打着“学生要学”是高效课堂的旗号把课堂的方向和问题全交给学生的做法,我不赞成,这不符合学校教育的初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导,不利于问题的系统、深入探究,课堂上学生是活跃,有兴趣了,注意力集中了,但长此以往,会达不到或偏离我们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如“要学生学”和“学生要学”相结合,既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又能保证教学的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