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辞人格对心理咨询的研究意义

2017-10-30 18:47王玲
成才之路 2017年29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人格技术

王玲

摘 要:心理咨询事业正飞速发展,很多心理学家都提出心理咨询师人格与技术并重,甚至超越技术的观点。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先天适合心理咨询这一职业的人格特征。因此,文章先就修辞人格进行解释与阐述,后就咨询师人格对心理咨询的意义进行总结,提出了利用修辞人格来弥补实际人格的不足,并且就如何通过修辞人格来提高咨询师人格吸引力进行了阐述,最后进行了现状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修辞人格;心理咨询;人格;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9-0026-02

近年来对心理咨询师培养的调查发现,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的培养与塑造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拥有稳定特质的人格,并不是能够轻易就改变的。在修辞学中,修辞学学者提出了“修辞人格”这一名词。为了帮助演说者通过其表现来影响和调动受众者,可以利用修辞人格来弥补其实际人格的不足,从而达到演说的目的。这一过程和心理咨询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构建符合心理咨询师人格特质的修辞人格,就表现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修辞人格的定义与来源

1. 修辞人格与人格的区别

人格(personality)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尊严、魅力等的综合体。而修辞人格(ethos)则是来源于修辞学,是演说者通过把握受众特点、演讲氛围等因素,为受众呈现出有利于演讲的人格特征,并非其本身人格。

2. 修辞人格的来源及定义

在《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既然修辞术的目的在于影响判断(公民大会所做的决议,审判所需要的判决),那么做演说的人员既要考虑如何让其演说去证明他的论点,还必须能够表现他的某种品质,并且明白如何让判断者处于相应的情绪。”因此,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修辞人格这一词,后经古罗马修辞名家西塞罗的补充,修辞人格得到了详细的阐释和发展。修辞人格是一种身份所应该具有的人格,它取决于修辞者在当时所处环境中所拥有的身份,这种身份给予修辞者应该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因此,修辞人格可以说是脱胎于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做决定的方式、生活的方式甚至于生存的方式。修辞者在发表言论之前,必须根据自己在公众前被分配得到的角色以及自己和受众之前的互动关系,决定自己应该塑造和表现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言语被接受的合适而有效的修辞人格。

二、修辞人格的组成

分析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分别对修辞人格所进行的描述,对于修辞人格的组成成分,两人的理论有着共同之处。

1. 声誉

声誉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由于其发生在演说之前,具有无法被演说者控制的特征,被亚里士多德所淡化。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演讲者的声誉,对其演讲有着铺垫作用,受众往往是根据演说者的声誉来进行判断的。并且,在书中还曾讨论过一些有利于演讲者的特征(声誉),比如出身、外貌、品性,等等。一些论文中提及的案例都可以提供有力的证据,比如有关奥巴马的修辞人格构建中,奥巴马的区别于他人的多重混合身份背景就为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2. 美德与智慧

亚里士多德提及美德时,他将美德分成了正直、勇敢、节制、大方、豪爽、慷慨、和藹、见识以及智慧,并且将这九大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功能描述,还特别列举了这九大美德的反面,以及提出——最受人尊敬的是正直和勇敢,对他人最有益的美德就是最大的美德,等等。在《修辞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又将智慧称为见识,并作为一项修辞人格的组成部分单列出来。他认为,所谓智慧(见识)就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判断事物的好与坏,来达到使人幸福的目的。西塞罗在提及智慧(知识)的时候也说过,一位演说者须精通所要谈论的事物,必须对即将提及的话题甚至涉及的文化传统都要了如指掌,全面了解其本质及方方面面。

3. 善意(好意)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过,一个人纵使拥有智慧,学识渊博,人品也好,但是如果不怀好意,不将自己知道的劝说告知他人,那么也不能使受众信服。亚里士多德认为,善意指的是那些为他人的利益付出但不求回报的行为,而友谊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礼尚往来”之上。因此,往往友谊是建立在善意之上,善意是友谊的开端。

4. 受众的特点(情感)

西塞罗在提及有关受众这一部分时认为,作为一名演说者,他的修辞人格是要建立在把握受众的情感以及特点上的,尤其是对受众情感的把握,是塑造修辞人格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塑造修辞人格的过程中,演说者需要完全把握受众所处的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受众的情感特点,以求能够很好地调动受众的情绪,唤醒他们的各种情感需求,从而达成共鸣,使受众接受。

三、心理咨询师人格与修辞人格对心理咨询的意义

1. 心理咨询师人格对心理咨询的意义

谈到如何做一名心理咨询师,绝大数人都能够想到,需要经过专业的知识学习、技术培训以及一定的临床经验。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光有知识、技术和经验是不够的。现如今,在心理咨询这一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即将要成为或者已经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格特点。并且开始认识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出色地完成心理咨询的工作,咨询师的适当的人格和优秀的技术缺一不可。

美国心理学家班克特认为,人格高于或者先于技术。在2001年的一篇对作为心理咨询师所必要的条件进行讨论的文章中——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温培源医生(北京160医疗健康心理咨询台)的看法是——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不是指其外部的标记,也不是指其内在背景,而是指他作为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特别是指他的核心特质——人格特征。这就如同选拔运动员和电影演员一样,重要的不是看他是否受过专业训练,而是看他具有何种内部资源和潜力。霍大同教授(四川大学心理所精神分析学家)也说过,想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甚至心理治疗家,其先决条件是要看这个人是否具有适合心理咨询这项工作的人格气质。

以上两位大家都向所有想要成为或已经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提出了一条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先天素质,换句话来说就是特指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适合咨询的人格可以让咨询师取得值得信任的第一印象,促进受众与咨询师的交流,让咨询师可以充分发挥其心理咨询的技术,能够很好地在与来访者共情的同时,理智地进行分析。

2. 修辞人格对心理咨询的意义

鉴于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意义,学校在对即将要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学员或者对已经成为咨询师的人员进行培训时,对其人格的构建与改造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人格的独特性与稳定性的特征,在一定时间内,尤其是在培训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对于人格的充分构建与改造的。那么,在进行咨询活动时,如何体现出有利于咨询活动的人格便成了心理咨询师们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对心理咨询师所必须具备的人格特点的归纳,恰好符合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总结的修辞人格的所有特点,无论是在声誉、善意,还是美德、智慧和对受众的把握上。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近年来心理咨询发展的走向来看,未来心理咨询也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心理咨询这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然而,技术可以学习培训,人格则很难进行改变,以符合心理咨询的需要。因此,将修辞人格的成功构建作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条件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调查显示,大部分咨询师出于对咨询效果以及和来访者良好交互的考虑,通常并不会在来访者面前展现出自己实际日常的人格特点,而是就来访者的特点尽可能塑造出符合一名优秀的咨询师要求的人格特质,以期进行一次成功的心理咨询。

有些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也会在培训中针对人格特质这一方面对学员进行培养,为他们构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所应该拥有的特质,但是也并不是要求其学员将自己的真实人格改造培养,而是为他们塑造出一个比较完美的修辞人格。同时,根据调查显示,心理咨询师在培训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锻炼,可以使其实际人格特征得到缓慢的成长。因此,如果心理咨询师先塑造好符合心理咨询所需要的修辞人格,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使用,那么心理咨询可以得到很好的进行,同时塑造好的修辞人格也会作用于心理咨询师本身,促使其实际人格特质更加完善,越来越趋向符合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要求的特质。

四、对于修辞人格和心理咨询师人格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修辞人格作为修辞学的一个专业术语、一方专业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绝大部分仍然是在原来自己的领域内。在查找资料时,从近五年的资料来看,基本都是语言、文字、文学类占较大比重,而能涉及其他学科尤其是心理学的则少之又少。而对于心理咨询师人格的研究内容,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是做心理咨询师的人格与工作倦怠二者之间的关系、职业枯竭问题,或者是针对培训班学员的人格特征调查。在针对咨询师人格塑造和成长这一方向上,占比较少,基本是来自咨询师本身的自我成长报告。这样的数据,基本不能成为大方向培养咨询师人格方法的基础。并且,涉及修辞人格的国内文章也寥寥无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重视,对心理咨询师人格的重视,修辞人格对于心理咨询的作用也得到了挖掘与重视。在对心理咨询进行深度研究与挖掘的如今,使用修辞人格对心理咨询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作为对心理咨询师有益的一个领域,修辞人格需要得到心理学家,尤其是心理咨询专家学者的重视与研究,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让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拥有符合其身份的人格特质,让来访者可以更加受益,让我国的心理咨询事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帏.心理咨询师人格与修辞人格之间关系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04).

[2]陈汝东.认知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从莱庭,徐鲁亚.西方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陈承雄.试论西塞罗的“修辞人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5]陈承雄.互文下的亚里士多德“修辞人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09).

[6]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吴永昇.奥巴马修辞人格构建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8]董友春.成为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J].青年与社会,2012(07).

[9]溫培源,霍大同.等.谁适合做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人员资格的讨论(Ⅱ)[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03).

[10]吕伟红.心理咨询的共通因素与咨询师的人格条件[J].学术交流,2009(02).

[11]蔡沐尧.浅论心理咨询师人格成长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4(06).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人格技术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