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时期建筑空间营造

2017-10-30 01:43聂明皓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

聂明皓

摘 要:现代建筑大师赖特认为“建筑的本质不在于其四面墙与屋顶,而在于其内的空间”。所以“建筑不惟以其实体的造型、结构、风格与装饰细部,向人们传布某种文化信息,建筑空间也同样具有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深入到不同建筑空间的文化背景层面上进行一些考察,就会发现,空间,较实体,负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的主要建筑创作呈现出了为皇权服务的设计特色。用“华美”的装饰以达到“重威”的目的,也彰显“团结”的气魄。所以,这一时期内部的主体建筑是金碧辉煌、雕刻绘涂的装饰风格。汉代是一个崇尚“大”的时代,“以大为美”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关键词:汉时期;室内空间;装饰风格

一、汉时期建筑空间营造的社会文化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王横扫六合,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国祚短促的秦朝在农民起义声中被瓦解,后经四年的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其后有十余年的新莽代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至公元220年亡于曹魏。这是一个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多民族融合、文化多元交织发展的历史时代。

汉朝以气势恢宏的高台建筑象征天下一统、皇权至上。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秦朝时,因为秦始皇滥用民力使社会经济由盛而衰。汉初,推行“与民修养,无为而治”的政策,轻徭薄赋,复苏经济。后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已是繁荣局面,非汉初所能比。盛行汉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对造物思想影响深刻。用“阴阳五行”的理论,重构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规范,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为宗法社会的人们规定了道德价值取向,建立起以儒家纲常为核心的社会伦理秩序。这种道德伦理秩序直接影响到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包括室内空间营造的内容和形式及创作对象的空间形态与组织方式。

二、汉时期建筑空间形态

室内空间营造是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创作活动。这种创作受到建筑技术及其构造空间的限定。创作是在限定的空间内,对围合实体的界面及建筑构件进行装饰性的设计,对室内空间布局的组织与定义,对室内家具的造型、家具及配件的配置,以及对各部分在颜色、质地、形状和艺术风格的协调。因此说,建筑的室内空间形态既是室内空间营造的限定条件,也是室内空间营造的创作对象。

汉时期建筑材料的采伐及加工技术因铁质工具的普遍应用,加工生产的材料更能适合建筑营造技术的需求。对人工材料的加工,在重视加工技术的同时,开始重视对材料的装饰,甚至以材料为文化载体,对其雕刻图绘,如画像砖石,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装饰文化现象。建筑的构造技术由开始的以土筑为中心土木混合结构慢慢地往以木构骨架为主的土木混合结构转变。至东汉,全木结构技术已逐步成熟。建筑技术的进步,促使这一时期的建筑空间形态形成了方正、高敞、通透、连续、可自由分隔的特征。

涂绘、雕刻、包络是这一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的主要装饰手段。室内空间界面如地面、墙面、柱体常用涂绘的方式进行装饰,墙面多涂以白色,柱涂朱色,“白墙朱柱”成为这一时期室内装饰的基本色调。地面装饰或“土被朱紫”,或用砖铺饰;对室内木构件的装饰主要以雕饰为主,或者稍微着单色;用织物装饰,不仅仅用来包络梁柱,还用来装饰墙壁,就是所谓的“壁衣”。秦汉时期已盛行用壁画来重点装饰室内空间的界面。

(一)建筑材料的进步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術从开始到成熟是个漫长的连续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时期,在每个时期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早在巢居穴居时期,已经会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以土、木为主,以石铺地。这一时期的建筑材料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形成的天然材料,主要是土、木、石头等,一个是人为加工制作的,主要有陶制的砖和瓦。这一时期大家对天然材料的加工和认识跟之前的朝代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天然的木石材料成为建筑的主要材料。在这一时期的建筑形式和建筑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木材和石材仍有着不同的影响。瓦的普遍应用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外形的确立。砖不仅有适合建筑构造材料的条形砖,为满足拱券结构的材料还有一些异形砖。

(二)汉时期建筑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

这个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使这个时期的建筑空间形态发生变化,并出现以下几个特点: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由于受传承是最古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而又发展出各种空间类型;建筑空间的组织形态继续跟先秦的空间组织形态相似,即前面是办公、见客的地方,后面是人们休息睡觉的地方;堂室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和室内空间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大大增大。

三、汉时期建筑空间界面及构件装饰

(一)室内地面装饰

白色的墙壁朱色的柱子,是这一时期室内空间环境的基调。这一时期室内装饰的工艺与材质以及装饰的材料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雕刻技术,一些木雕、玉雕、石雕等都被普遍运用在墓室内部的画像石、画像砖和皇室建筑中了。

这一时期主要的大型建筑都是建在高台之上,高台有自然形成的土台和人工夯实两种。室内地面大多都是夯筑而成,坚固防潮,但是会留下高低不平的夯窝。对地面的装饰手法一般是在夯土的地面上涂抹泥灰,让地面变平整,之后再涂刷面层。西汉皇宫的遗址考察中发现了其他的做法,前厅为方形砖铺装地面,后屋用泥土涂抹铺在地面上,并用鲜艳的朱红色来装饰。依照汉朝的法制,红色是天子的专用,但是从文献记载看来,贵族的宅邸也有使用红色的,汉代大宅建筑的墙面和地面使用红色的做法是禁止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使用,可见那个时期红色不仅用以重威,也可用以显贵。

(二)室内墙面装饰

宫殿、官署等高等级的建筑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土木混合建筑或独立的木构架建筑,建筑的主墙主要是夯筑墙体,在建筑结构没有完全不依赖承重墙体的时候。建筑的间隔也是夯筑而成的。在它的表面先用植物的茎做成粗泥涂平墙壁,然后用掺有谷糠的细泥抹平墙壁表面,这样可以保护墙体,形成一个相对平滑的墙壁,基本上形成了墙不透露出形状。endprint

(三)顶棚造型与装饰

这一时期的室内空间上部空间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彻上明造;二是张设承设;三是施以藻井。对“彻上明造”的装饰多施以雕刻或者彩绘。本时期藻井主要应用于宫殿建筑的室内,藻井中彩画的题材多以水生植物为主,它的寓意是厌压火祥。

(四)室内木构架装饰

这段时期的室内构件装饰是室内空间营造的重要内容,以室内的梁、柱、柱础、斗拱等构件为主要设计的对象。装饰手法有三种:一是以雕刻纹饰为主;二是略施单彩绘画;三是用织物包络装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护建筑构件和满足审美需要。通过对室内木构件的彩饰绘图,可以加强对室内环境的细节部分更加艺术性的描写;通过不同的装饰题材,可以表达美好的愿望。

(五)装饰题材与色彩

早期纹样或以神灵鬼怪,奇禽异兽为主,表现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或者以图写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的事迹;也有表示吉祥的题材,如灵芝铜雀等;还有反应现实生活题材的,如宴请舞乐。这些题材在秦汉时期室内环境中体现得比较充分。

汉代室内界面装饰已有彩绘的莲花、水藻等水中植物和水的形象,对于以木结构为主的汉代建筑而言,用这些与水有关的题材装饰寓意是用来压火。这是“厌胜”思想在室内装饰中的体现。

室内装饰色彩与彩画源于材料的防护和审美双重原因。不溶于水的颜料,微小的颗粒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和隔绝性,刷在土或者木头上,干了之后能形成薄薄的保护层,来防止空气、光线等各种腐蚀。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颜色是不可缺少的,色彩和彩画能表现建筑构造的大体形式,又便于突出局部和细部。

四、汉时期家具与陈设

室内的家具与陈设,主要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人们的室内起居、饮食、工作等行为主要是坐、卧两种体态,这就决定了室内家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以满足坐卧需求为主的。建筑为室内家具提供了陈设的大环境,帷帐则为室内家具组织提供了不同属性的小空间。席地坐卧的生活习俗在中国历史久远。在漫长的岁月里,席是人们生活起居中必备的家具,它既是坐具也是卧具。这种因长期席坐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礼俗观念,成为了早期汉民族地区生活起居的典型特征。

这一时期的家具仍然以低矮的家具为主,社会生活起居方式由早期的席地跪坐向跪坐于床榻之上转变,转变的原因主要有:1.这一时期的建筑内部空间形态发生变化,使得坐具的升高变为可能。2.席地而坐最大的问题就是“下湿伤身”。3.铁质工具的普遍使用,低矮的漆木家具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替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家具。正是这些原因,使得汉代成为我國早期古典家具的第一个兴盛期,也是低型家具的全盛期。

五、结语

汉代室内空间的营造已经开始对绘画、雕刻、文字等各个组成部分的综合运用,达到了结构与装饰的结合,成为传统中国建筑室内装饰的传统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116.

[2][日]伊东忠太.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上)[M].李云俊、张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日]伊东忠太.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M].李云俊、张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日]伊东忠太.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下)[M].李云俊、张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张继海.汉代城市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北京:三联书店,2006.

[7]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8]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9]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10]杨耀.中国古代家具简况·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1]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前言[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12]张十庆.从帐幔装修到小木装修——古代室内装饰演化的一条线索[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1,(06).

[13]王贵祥.建筑空间的文化内涵[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01).

作者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
冰雪谧境酒店室内空间设计
幼儿园室内空间色彩设计研究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曲线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湘西木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的应用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杨洁宇作品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浅析植物在北方室内空间的作用
浅析室内空间中色彩设计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