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生思维提高计算能力探微

2017-10-30 07:50刘芳
成才之路 2017年29期

刘芳

摘 要: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减少错误,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师不能固化思想,以成人化视角审视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打开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9-0040-01

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苦恼于学生在做习题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教,学生才能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呢?由于成人化的思维蒙蔽了数学教学的视觉,部分教师总是理所当然地代替学生的思维,而很少去洞察学生的想法。本文以“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的内容为例,探究如何顺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题:把一个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剪成4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统计,有近一半学生的答案是:20×4=80(厘米),80÷4=20(厘米)。学生的想法到底是出于怎样的理解?带着心中的疑惑,教师与学生进行了正面的“交锋”。

一、探问——为什么这样算

师:同学们,你们这样算是怎样想的?生:先算出大正方形周长,用20×4=80(厘米),想要求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这里因为正好分成了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所以把大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再算出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原来如此,教师开始理解学生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求出大正方形的周长,再平均分给4个小正方形,这不正是教师一直给学生灌输的“解题思路”吗?

二、突围——到底该怎么算

师:挺有道理,不过……话音没落,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生1:老师我认为这样算不对。他们求出的并不是小正方形的周长。80是大正方形的周长,用80÷4=20(厘米),其实求出的还是大正方形的边长,或者说是4个小正方形其中两条边长的和。生2:我们也可以“描一描”小正方形的周长,弄明白了再计算。师:这是个好方法,我们一起来“描一描”。描过后,你们大家有什么想说的?生3: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其实只要知道它的边长就可以了。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大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也就是20÷2=10(厘米)。生4:还可以用“剪一剪”的方法,就是从大正方形上拿出一个小正方形,单独看一看它的周长该怎样算。师拿出教具进行演示: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生5:剪一剪这样更直观,更方便理解,20÷2=10(厘米),求出小正方形的边,10×4=40(厘米),进而求出小正方形的周长。

三、升华——还可以怎样算

正欲“鸣金收兵”之时,又有学生举手。生6:老师,我还想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用20×2=40(厘米)。师:还可以这样算?说说你的想法。生6:根据前面的分析,知道了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大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所以,2条大正方形的边长就是4条小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用“20×2”来计算,求出小正方形的周长。教师要肯定和鼓励学生打开思维,并结合图形进行讲解。

四、反思——怎样能做得更好

直观化、表象化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尤为明显的特征,这一方面受限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也较大地源自教师的教学固守。在本案例中,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不能完全“抽”出小正方体这一单一个体來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成人化的思维视角在固化了教师教学思维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进程。只有探问到学生错误的原因之后,把学生见到的“表象”从直观意念中直接“剥离”开来,辅以前后承接上的具体的演化过程,学生的思维大门才被打开。源于此,贴近学生的实际、顺应学生的思维而教,应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这样的追求下,教师不妨以“三问”来做到时时自省。第一,你把儿童当儿童了吗?儿童只是儿童。但是,教育现状让教师的眼里缺少了儿童韵味,导致面对的儿童不再是儿童。在数学课堂中,不要剪断学生思维的翅膀,而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面对学生的旁逸斜出,会无情打断,无暇顾及。教师想的、做的,应是学生需要想的、需要做的。第二,你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吗?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既是教学的资源,也是学习深入的路径。然而,面对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教师是否只有埋怨、感叹和无奈?教师是否能主动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其实,“笨有笨法,巧有巧功”,学生的错误,是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所在,暴露出了他们思维中的盲点、断点、困惑点。教师不妨走近学生,走进错误,或许能收获不一样的精彩。第三,你了解学生的课堂需要吗?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被认同、被尊重的需要。尤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所以,数学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强行灌输和代替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操作等活动的机会,避免让形式大于内容。只有跳出说教的范畴,给学生以自主,顺应学生成长的意愿,在“助人自助”经历中创造未知的精彩,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固化思想,不能以成人化的视角去审视学生,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打开,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苏火林.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点滴思考[J].华夏教师,2015(02).

[2]钱玥.着力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6(02).

[3]陈光杰.关于小学计算教学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4]张礼霞.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J].西藏教育,201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