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同寻常的“拒族”

2017-11-01 07:24
新传奇 2017年37期
关键词:米妮数码产品工作

那些不同寻常的“拒族”

当“低头族”越来越多、“网络依赖”逐渐蔓延,一些人开始对数码产品说“不”。他们拒绝用手机,不看电子邮件,封存电脑……被称为“拒电族”。此外,还有“拒升族”、“拒买族”、“拒怒族”……这些不同寻常的“拒一族”究竟为何而“拒”?

与“拒电族”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低头族”。如果说“低头族”主要属于任性的自由,那么“拒电族”就主要属于逃避的自由了。而无论任性还是逃避,都不是合人性的生活方式

拒电族

上班时刷邮件,下班后看平板,睡觉前盯手机,周末还会被各种电话“狂轰滥炸”……当“低头族”越来越多、“网络依赖”逐渐蔓延之际,一些人开始对科技数码产品说“不”。

有人拒绝使用手机,有人不看电子邮件,有人拔掉网线,有人封存电脑。更有甚者,以上种种“自我隔离”的手段一并用上。这些“特立独行”的人,被形象地称为“拒电族”。他们为什么会拒绝电子数码产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数码产品琳琅满目,并且越来越智能化。这的确给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带来了巨大便利。古人说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可以说已经完全成为现实。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智能化电子产品在带来信息和知识惊人增长之时,也导致各种有用无用的资讯狂轰滥炸式涌入我们的脑海。信息本身可能会变成干扰源。无聊的信息、低级趣味的信息、重复的信息、真伪难辨的信息,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厌倦、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由此引发了抵触乃至心理障碍。所谓“拒电族”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

其实,“拒电族”拒绝的是工作之外的工作、休闲之外的休闲。“拒电族”更多的是为了找回良好的个人身心状态。

理性的都市人应该不会真正、彻底、永远地拒绝扫码支付、网络购物、美食外卖、共享单车、电子邮件等。当数码电子产品普及而引发人与技术合一化的时候,电子产品不再是冰冷的物品,而成了人的一种器官或者说器官的延伸,成了一种生存方式。

所以,摆在世人面前的选项,可能不是“拒电”而是如何取其利拒其弊。就此而言,与其做“拒电族”,还不如做“拒弊族”。也就是说,要用我们的智慧有效克服科技数码产品和互联网时代的弊端,而将其有利性充分彰显出来。

拒升族

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黄东顺利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工作。5年来,他先后参与了公司的多个重点项目,并获得一致认可。前不久,领导找到黄东提出要给他升职。出人意料的是,黄东竟然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位置越高,肩上的责任也越重,生活的乐趣也失去得越多”。

像黄东这样的“拒升族”不在少数。专家分析,“拒升族”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固步自封型”。这类人往往信奉“明哲保身”“不做出头鸟”等理念。凡事做好自己的三分田,平时说话不得罪人,但也没有多大的魄力,所以哪怕有提拔机会也会推辞。

二是“自知之明型”。例如,对一些中年人来说,往往要面临来自家庭、工作和自我等多方面的调适压力,而职位的提升会打破这种平衡,因而有人会选择拒升。

三是“别有所求型”。此类人往往抱着一种“边做边看,边看边换”的心态。他们虽然表现较好,但这份工作往往并不是他的梦想,或者并不是他追求梦想的最佳途径。从这个角度出发,“提拔”对他追求梦想其实是一种牵绊乃至阻碍。

四是“心有不屑型”。这种人往往觉得自己已经做得不错了,当不当领导并不会增加或降低自己的成就感和责任心,所以抱着无所谓、不强求的心态。

但也有观点指出,升职不仅需要很强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及领导能力。如果心不在焉,对部门或公司事务持“各扫门前雪”的态度,自然不适合升迁,也就谈不上作出智慧的决策了。

拒买族

买买买!从网店购物节到实体店大促销,不少人享受“花钱的快感”后,突然发现剩下的就是守着一大堆不实用的东西。于是,有人痛定思痛,自嘲再买就剁手;还有一些人干脆放弃购物,成为“拒买族”。

28岁的萨什·米妮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单身母亲。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让她成了一个网购“瘾君子”。没过多久,米妮发现自己的钱包瘪了,信用卡也严重透支。她感到,东西买得越多,内心反而越发空虚。面对一屋子暂时没用却又弃之可惜的物品,米妮终于决定加入“拒买族”行列。

所谓“拒买族”,一个基本的标准是:一年内不买新衣服、鞋子和佩饰,“除非真的很需要,没有其他东西可取代”;不买零食,“在家自己做点零食和小点心”;不买新的洗护用品和化妆品,“用完现有的护肤和化妆品后,要么不用,必须用的话尝试自己制作”;不买新的居家用品,可以和朋友交换,或者废物利用;允许医药、旅行方面的消费。

专家认为,“拒买族”崇尚理性购物、减少浪费,不让泛滥的物质掩盖生活的本质。其积极意义在于促人反思: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我们的快乐之源是否来自物质消费?

拒怒族

“部门里的某某人就爱找麻烦,无论我说什么都要唱反调,不知跟我有什么深仇大恨?”“那个新进来的小朋友,三天两头迟到。昨天我说了几句,竟摆起脸色来了……”都市白领每天大量时间待在办公室,人多口杂,个性差异大,工作压力也大,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而怏怏不快甚至怒火中烧。不过,也有一些人成为“拒怒”一族,能巧妙避免职场怒气。

不怒的秘诀首先是不要在众人面前挑起冲突。开会时,意见不合,不应用很冲、很直的口吻反驳。想让对方把你的话听进去,或进一步问清楚情况,最好能找个双方都有安全感的空间。

其次要保持自信,愿意倾听并善于合作。自认糟糕无比的人,在和同事互动时容易产生负面暗示:一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或反驳时,就会以为对方是在“找麻烦”。而自信的人面对不同意见时,知道要对事不对人。如果一个团队中,大家都拥有自信并愿意倾听、懂得合作,那不必要的冲突、误解、纠纷、怒气就会少很多。

接下来要不吝啬于真心感谢和赞赏。如果参与者都抱着本位主义,觉得自己最辛苦,对方没做什么事,那么合作自然会有很多不愉快。相反,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并不忘把赞美、肯定挂在嘴边,也许会让合作效率大为提升。

最后要注意别硬当“超人”。疲劳经常是压垮情绪的最后那根稻草。如果工作负荷确实感觉太重,应想办法积极调整。例如,主动向主管反映,让他理解你需要休息一下,否则工作也容易出错。

拒忙族

“每天,我一大早到学校,几乎晚上11时才回家,学得如此拼命,可成绩仍旧是上不去。”高三学生黄燕在QQ上写道,自己彻头彻尾是一个高考的“穷忙族”。

“穷忙”,给人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幸福感的缺乏。其间,还会掺杂不满、激愤、自卑等复杂情绪。那么,“穷忙族”如何才能习得翻身术?这就要学学那些“拒忙族”。

一要学会规划,让忙碌变得有价值。有观点提出,忙碌,是偷懒的另一种形式,那是因为你懒得去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动。就此而言,要做到真正的充实,有必要将所有的事情进行一个先后排序。

二要平衡自我,增强幸福感。以学生为例,应尽可能让自己在一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规划好的任务。离开课堂后,则应充分享受属于休闲空间,做到劳逸结合。

三要确定适宜的期望值,激发奋斗动机。研究表明,期望对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种预期目标,足以激励自己做到最好,但不是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解放日报》2017.8.28)

猜你喜欢
米妮数码产品工作
会开花的蝴蝶结
节日美食——米妮饭团
旅途不设“线”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米妮和卡娜
快乐的米妮
让人美丽的数码产品
黑·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