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01 13:39刘蓉魏楠楠田寅莹
教师·中 2017年9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

刘蓉 魏楠楠 田寅莹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教师可结合文献检索的课程特点,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文献检索教学中。文章介绍了翻转课堂的特色,并分析其在文献检索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对文献检索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文献检索;教学

一、文献检索课程的特色

1.文献检索课程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培养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利用信息能力的方法学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各类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这些资源均可以通过微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成为教学的一部分。翻转课堂的显著特点就是微视频教学,与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

2.课程的特点

传统文献检索课的内容主要有检索理论、信息资源介绍、检索实践及信息检索综合利用三大模块,授课方式按讲授—练习—考核的程序进行。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翻转课堂成为现实。翻转课堂使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反复观看,适合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

3.学习模式的改变

“90后”的大学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的概念深深融入了他们的思想。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求助网络。同时,学生上网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图书馆配有电子阅览室,宿舍也有网线。电子设备和资源的普及,让这种模式成为现实。

二、翻转课堂在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1.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文献检索课具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块,根据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教师指引—反馈评价”基本流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1]。

鉴于前人研究的基础,本文构造了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翻转课堂经典模式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和课前练习;第二,课内解决问题和知识内化;第三,知识总结和反馈评价[2]。同时,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包括三个层次,即:第一,课前知识取得,细分为预习教材、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和课前练习;第二,课内知识整合,细分为营造学习环境、教师引导与解答疑惑、小组讨论;第三,课后知识创新,细分为作业练习、协作学习、学生评价和知识应用。

2.课前知识获取

在课前知识获取过程中,教师必须熟悉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的了解状况、接收知识的意愿等。教师可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每章节授课的内容,展开形式多样的讨论和交流。另外,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课前在线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自测,进而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将自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们将会根据不同学生所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

3.课内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指对已有知识的重新组合,从已有知识中创造出新知识。学生形成新知识后,教师结合学生疑问和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讲解,并与学生所持有知识进行融合,加以吸收后重新构成新的知识体系。在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当中,课内知识整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辅导作用,要求教师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一系列自主学习类活动,嵌入学生的各类生活案例以及热点问题研究与探讨。

4.课后知识创新

课后知识创新表现为练习作业、协作学习、评价学习、知识应用。文献检索课是具有极强实用性的课程,学生完成课前、课中学习之后,教师通常会布置若干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学习。课后,学生可以组建若干个小组,展开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对文献检索课形成发现和创造,以实现知识创新。与此同时,学生能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步养成探索性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田艳艳.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5(13):17-19.

[2]许旱峤,罗凌云.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文献检索课案例教学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4(5):93-96.

(作者单位:刘 蓉 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技术部;魏楠楠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代庙小学;田寅莹 合肥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