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平衡罐治疗及护理干预

2017-11-03 13:28许小霞吴彩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功能

许小霞 吴彩兰 邵 霞

·中医护理·

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平衡罐治疗及护理干预

许小霞 吴彩兰 邵 霞

目的:探讨中医平衡罐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0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平衡罐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腰椎功能及生命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腰椎功能及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腰椎功能及生命质量评分的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同时,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复发病例,而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中医平衡罐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协同改善作用。

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平衡罐;护理

10.3969/j.issn.1672-9676.2017.20.057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系腰椎间盘组织因急慢性损伤所致的纤维环破裂并累及神经根与马尾神经的病理学现象,可伴不耐受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疼痛,甚至并发下肢活动障碍[1]。既往针对LIDP荟萃分析证实,手术治疗虽能缓解疼痛、腰腿麻痹等症状,但作为有创治疗方案,其对脊柱结构及稳定性的负性影响显而易见,故手术远期疗效不佳,因此,当今LIDP的临床治疗多以药物配合中医传统疗法为主[2-3]。LIDP高发人群多为中青年,故以往研究对象多为中青年,鲜有针对中老年LIDP患者行中医平衡罐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报道,鉴于此,笔者对80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研究,分析中医平衡罐对中老年LIDP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LIDP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8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1~76岁,平均(58.37±12.04)岁;平均病程(3.69±2.58)年;合并症为糖尿病11例,高血压病11例,高脂血症1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8.40±12.33)岁;平均病程(3.71±2.49)年;合并症为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10例,高脂血症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经影像学资料与临床症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2)年龄>40岁,可耐受治疗并具备自理能力,能完全配合后期功能训练及护理干预。(3)既往无平衡罐治疗史,无LIDP手术指征。(4)患者腰背部未见皮肤损伤,或其他部位可见轻微皮肤损伤但不影响治疗。(5)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6)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7)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不可控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2)自身免疫或凝血功能障碍。(3)严重外科疾病,或参与研究前6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4)先天性脊柱类或其他非腰突症的脊柱病变。(5)合并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患者。(6)既往有非手术治疗史且病情无改善患者。(7)严重内科疾病,如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河南三石生产,H13024045)、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Taiwan Biotech Co.Ltd生产,HC20120037)以对症缓解临床症状,骨盆牵引,嘱咐患者绝对卧床、多饮水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平衡罐治疗配合护理干预。

1.3.1 平衡罐 (1)穴位。本次治疗选取膀胱经穴、夹脊穴、督脉穴及左右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肺俞穴、肾俞穴。(2)步骤。将膀胱经穴、夹脊穴、督脉穴3个穴位以左上-右下-左中-右中-右下-左上为闪罐顺序,按留罐-拔罐-留罐步骤行3个循环模式;再自膀胱经穴向夹脊穴、督脉穴行推罐,推罐顺序为先患侧再督脉,行3个来回,并于左右心俞穴、肝俞穴等行坐罐治疗,时间为5 min。(3)单个疗程为5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3 d,均行2个疗程。

1.3.2 护理模式 (1)强化基础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疾病护理,给予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并强化疾病知识所涉及的护理要点,将措施具体化,如该病患者多伴腰部受寒,故在行平衡罐治疗时应严格遵循保暖措施,维持适当的治疗室温度,同时叮嘱患者使用电热护腰带,做好腰部保暖工作,并示范功能训练方式(3点及5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直力踢腿等)便于患者掌握。(2)强化营养指导。在常规营养指导如叮嘱患者食用易消化食物、加强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多饮水的基础上,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的症候描述将患者症候分类,如肝肾两虚型指导患者多食用易消化且能滋补肝肾的食物,如淡菜、芝麻等。(3)强化功能训练。当患者经治疗可下床活动时,应及时指导正确行走方式,如直立腰背部,出院时应叮嘱患者继续维持功能训练,避免过度侧屈、激烈肢体运动、风寒、久坐等行为,并在后期康复中对功能训练及行走方式给予持续追踪。对部分未住院治疗患者可通过建立微信群或电话随访方式,采集患者每日训练情况,并认真询问训练过程;对不规范的训练行为予以纠正,并将患者家属列为护理指导对象,使其能在非住院时期督促患者完成功能训练。(4)强化并发症及合并症护理。因患者为中老年,疾病所致的运动量过少或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且患者多存在单一或多个合并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加之中老年人机体血液循环及免疫力相对较差,故在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的同时,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制定定时护理表,包括翻身时间、按摩时间,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则在护理表中加入血压测定时间,并认真记录,避免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也利于掌握合并症的控制情况,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纠正。(5)强化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对不良情绪予以及时疏导并分享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还应指导家属对患者给予一定关注度,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内心所想,对导致不良情绪的危险因素予以解决,督促并鼓励功能训练行为,不仅避免消极情绪导致的心理应激反应,也避免中断功能训练,影响疾病康复。(6)强化后期康复措施。通过查阅往期文献资料,收集可能导致LIDP复发及不利于术后康复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解决方案,将其制成保健手册于出院时发放,手册内容包括具体功能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再通过微信群、电话随访方式追踪患者后期康复过程,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功能训练指导,以敦促患者更好的完成后期康复。(7)加强随访。对所有患者建立随访时间表,随访方式为电话或门诊随访,每周1次,维持6个月,随访目的是了解患者当前功能训练情况、疾病恢复情况及营养饮食状态等,并给予患者针对性指导,纠正其错误行为。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干预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如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压痛、肌力下降的改善情况,并采用自制调查表评分。(2)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估量表(JOA评分)评价,量表内容包含临床症状、体征、日常活动受限程度、膀胱功能共4个维度,单个维度分值为29分,分值与腰椎功能呈正相关。分别于干预前、疗程结束后评价。(3)生活质量。采用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量表(QLS-DSD)评价,从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综合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值为1~115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评价时间亦为干预前、疗程结束后。(4)满意度调查及随访。于治疗结束后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量表涵盖治疗行为、治疗效果、治疗耐受度等多个方面的满意度,由患者独立完成,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并以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统计疾病复发率。随访时间为6个月。

1.5 疗效标准

1.5.1 疾病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对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的描述,将其分为临床缓解:经干预后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神经系统表现消失,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5%及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神经系统表现较干预前显著好转,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神经系统表现较干预前轻微改善,但不显著,患者仍伴难以耐受的疼痛,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观察指标中的临床症状、体征、神经系统表现等均未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幅度小于30%或上述指标症状有加重趋势。

1.5.2 症状评价标准 (1)腰痛评价依次为1分(腰痛完全消失)、2分(轻微疼痛,可耐受,不伴活动受限)、3分(疼痛明显,可耐受,伴部分行为能力受限)、4分(疼痛明显,不耐受,完全无法自理)。(2)腰部活动受限评价依次为1分(腰部活动正常,无受限)、2分(腰部功能轻微受限,患者自述可耐受,能坚持完成相关活动能力)、3分(腰部功能受限,不能完成大部分活动,影响生活质量)、4分(腰部活动严重受限,不能完成相应功能,无自理能力)。(3)压痛评价依次为1分(对腰椎或病变不问行按压无任何疼痛)、2分(按压时按患者自述轻微疼痛,但可耐受)、3分(按压时疼痛强烈,患者自述难以忍受)、4分(按压时患者自述剧烈疼痛,并伴肢体动作,不可耐受)。(4)肌力评价依次为0分(被测肢体未见肌肉收缩)、1分(被测肢体可见肌肉微缩,但关节活动受限)、2分(被测肢体负重状态下关节活动受限,若解除负重则不伴活动受限)、3分(被测肢体负重状态下能完成关节活动,但无抗阻力能力)、4分(被测肢体具良好负重或抗阻力能力)、5分(被测肢体不仅具负重活动能力,并能进行充分抗阻力运动)。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疾病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注: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随访结果比较(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及随访结果比较(例)

3 讨 论

LIDP系由腰椎间髓核、纤维环等组织退行性病变所致的骨科综合征,并累及脊神经根,最终导致腰痛,常合并下肢麻痹疼痛、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且具有病程长、治疗周期长、易反复等特征[6]。综合既往文献资料,鉴于手术的创伤性及其术后并发症、疗效分析,临床认为LIDP的治疗应以非手术的保守治疗为主,在常规西药消炎、对症缓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传统疗法使患者获取更大治疗效果[7-8]。

祖国医学则认为LIDP的基础病机系由寒湿入侵、肝肾亏虚所致,应以逐寒祛湿、充盈肝肾为治疗大法[9],当今将推拿、针灸、火罐等传统中医疗法用于LIDP便是基于此治疗理念。中医平衡罐则是由传统拔罐疗法衍生而来,兼具拔罐疗法的温经通络、逐寒祛湿、行气活血之功效[10],其临床应用愈渐广泛。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较多学者发现,影响LIDP疗效的主要因素除治疗方案外,护理干预亦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该部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能力相对较差,患者自身又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本身便具一定的治疗及护理难度;且综合既往临床治疗护理经验,我们还发现在中老年LIDP的临床治疗中,功能训练方式不规范、忽视日常腰部保温、营养状况不佳、难以维持功能训练、不正确的腰部运动及行走方式、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延缓中老年LIDP患者康复进程,也是诱导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给治疗效果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加之中老年患者机体新陈代谢相对较弱,其恢复进程较一般中青年更长,导致护理干预行为难以长期坚持,进一步加大临床治疗及护理难度[10-11]。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不仅强化疾病相关知识,还将功能训练、正确的行走方式、腰部活动方式及疾病护理中的着重点如腰部保温等整理后将具体操作规范化并予以示范指导;并通过对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进行具体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尽可能将饮食类型进一步充实,避免饮食单一导致食欲不佳影响营养摄入;同时,针对功能训练方式错误、难以维持的现状,我们采取将家属纳入指导对象结合长期随访指导,及时对不规范的训练行为及可能影响腰椎恢复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并指导正确方式,对可能影响中老年LIDP患者治疗及康复进程的不良现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将此种护理模式干预方案用于我院收治的中老年LIDP患者,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中医平衡罐治疗,并配合此种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该类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高价值的临床治疗数据。

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症状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生活质量QLS-DSD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疗效、症状评分及JOA评分、QLS-DS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平衡罐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对LIDP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对腰椎功能、患者生命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作用。究其原因,LIDP的基础病病理表现是脊柱退行性病变,再因脊柱退行性病变导致脊柱整体失衡,因而,治疗同时纠正脊柱整体失衡十分必要。而中医平衡罐作为一种良性刺激性整体疗效,其治疗目的是纠正并维持组织平衡,通过罐内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快速充盈后破裂并以溶血为表现方式导致毛细血管内出现大量类组胺物质,随血液流动循环至机体各器官组织,刺激器官功能活动,继而提升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并长时间维持此种状态,通过肝素、组胺等物质的合成代谢所有扩张血管,加速腰椎及其周围血液循环;在此基础行闪罐,通过阴阳相配的对称取穴模式分别对部位进行刺激达到强化其对应功能的目的,继而调整脊柱平衡;推罐则能通过协调左右方式温经通络,平衡阴阳,继而促进脊柱整体平衡的恢复;而通过在左右心俞、肝俞等穴位进行坐罐,便能温阳扶正,通过温煦脏腑恢复机体平衡,为恢复脊柱平衡打下基础[12-13]。

同时,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虽对疾病相关知识、功能训练、营养要求等也有提及,但未见深度分析及规范化指导,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因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弱,单一口头化指导并不能改善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这也是导致部分患者因对功能训练方法掌握模糊,出现错误功能训练方式的主要原因。且本病患者多数无需住院治疗,仅需定期复查或开展物理训练治疗,无医护人员长期叮嘱,患者本身对疾病知识掌握相对不足,故导致部分患者一旦病情略有好转后便忽视腰部保温工作,继而导致因受寒诱导疾病再次发作,更是难以落实完成功能训练。加之中老年人自身体质相对较弱,长期卧床导致运动量过少、食欲不佳等状态,但常规营养指导饮食较单一,而本病恢复期又相对漫长,多数患者因饮食单一导致胃口不佳,影响营养摄入,导致机体免疫力进一步衰退,不仅不利于术后恢复,也提高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该类患者合并症较多,更是易导致并发症级联反应,进一步延缓康复进程,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而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通过指导患者制定翻身卡、按摩时间表、随访调查表等方式对患者治疗中及疗程结束后的病程进行持续追踪,持续指导功能训练,对患者家属也给予相关知识教育,使其在后期康复中能起到监督功能训练的作用。针对中老人免疫功能低下,身体耐受能力相对较差的现状,我们给予营养干预,并通过针对性的体质分析丰富饮食种类,与中医平衡罐协同提升机体免疫力,使其有良好的机体状态完成功能训练。针对长期卧床引起的不良心理情绪,我们分析后发现,患者因长期卧床认为自己给家庭造成负担,或因卧床时间太长导致焦躁、抑郁等情况,或认为疾病恢复进程缓慢等导致其心理负担过重,继而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为此,我们通过调动家属参与、深度交谈等方式能更精准地发现患者情绪不佳的主要原因,便于针对性疏导,由护理人员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人员用其良好的专业素养为患者分析疾病恢复进程,通过分享成功案例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家属则发挥其情感交流作用,双重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心理应激,延缓疾病康复。通过长期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模式使护理行为日常化,使腰部保温、行走方式、功能训练等成为日常,将其形成护理习惯,达到延续护理的目的。

LIDP患者的临床护理目的在于使患者维持后期功能训练,本研究通过改善生理、心理及电话随访或家属监督等方式综合干预,以维持功能训练,并控制合并症,且通过家属、患者、医护人员三方协作共同强化并规范护理行为,能更好地使功能训练得以维持、合并症得以有效控制;将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着重点,如保温护理、行走方式等具体化,也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行为有更清晰、更科学的认识,让该护理模式日常化,这也避免了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及行为诱导疾病再次发作[14-15]。本次研究通过6个月的随访也进一步论证了上述观点,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周期,且采用平衡罐治疗配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率则高达12.50%。通过对患者满意度调查亦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不仅提示平衡罐治疗配合护理干预能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也提示该治疗方案更符合中老年LIDP患者治疗需求,患者接受度高。

综上所述,平衡罐治疗兼具拔罐疗效与整体平衡治疗理念,继而改善脊柱整体平衡,促进康复,并达到改善腰椎功能及生命质量的目的,且中老年患者易接受。

[1] 庞 静,胡 婵,胡进晖.自我管理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1):181-183.

[2] 王 涛,康 汇,李红川,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组织MMP及TIMP指标的变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12(6):129-131.

[3] 饶照红.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后实施自我管理的效果与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40(5):681-684.

[4] 程小芸, 温秀梅, 陈尚杰,等. 空调环境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初探与护理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1):56-57.

[5]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

[6] 符莉莉, 李长清, 许海娜,等. 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13(8):94-96.

[7] 徐 奎,覃正仕,赵 权,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5(1):109-112.

[8] 宋 敏,曹林忠,柴居堂,等.基于阶梯疗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J].颈腰痛杂志, 2015, 36(6):445-448.

[9] 马信龙.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J].天津医药,2015,43(11):1235-1238.

[10] 闵亚青, 赵 平.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治[J].空军医学杂志,2016,32(5):354-357.

[11] 郭 涛,魏人前,邓 睿.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 2016, 28(8):1110-1113.

[12] 韩广敬.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不同突出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7):1711-1714.

[13] 郝庆英,刘楚吟,付婵娟,等.腰椎内固定术后间断夹闭和持续负压引流法引流量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11-414.

[14] 钟凯华, 徐海斌, 白素平,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磁共振成像和病理学变化对照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4):314-317.

[15] 何军雷,王 温,李成光,等.益肾蠲痹汤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1):162-164.

(本文编辑 陈景景)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lancecuppingtherapyandnursinginterventionformiddle-agedandelderlypatientswithprolapse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

XUXiao-xia,WUCai-lan,SHAOXia

(Cha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zhou 213003)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lance cupping therapy for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Methods: A total of 80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the relevant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6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lance cupping therap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routin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plans were compared. The clinical symptoms, lumba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were scored and the improve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symptoms, lumba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cours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in the scores of clinical symptoms, lumba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recurrenc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6 recurrence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Based o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lance cupping therapy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Lumbar disc herni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lance cupping; Nursing

213003 常州市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许小霞: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7-07)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