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用好新条款 畅通交通保平安

2017-11-03 21:43龚安举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违法全市

龚安举

超过75%的市民认为申城交通畅通状况明显好转,市民对执法部门综合满意度达94.5%。今年3月,修订后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经过几个月的执法实践,民众对上海道路交通秩序、执法规范程度、交通设施状况等满意度均有所提升。

9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赴市公安局就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参加。市公安局负责人介绍,条例实施5个多月来,市公安局用足用好条例创设的新条款,依法严格执法管理,相关重点条款、亮点条款、温馨条款的执法效果逐渐显现。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8%、12.5%、21.5%,违法停车类、拥堵类110警情同比下降49.9%、21.2%。

主要做法

加强培训 相关内容纳入驾考题库

一是健全配套措施。对相关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开展针对性评估、清理、起草等工作,修订发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裁量基准》《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本市道路禁止通行 限制通行措施的通告》,起草“本市车辆登记限制措施若干规定”。

二是提升执法能力。制定下发8期执法指引,组织全市交警开展在线培训87期,征集并释疑一线执法疑难问题140余个。每周召开分管局长和交警支队长、整治办负责人参加的视频调度讲评会,及时纠偏解难,确保执法质量。

三是广泛宣传教育。利用移动电视终端、市境道口、进沪高铁、部分航班等媒体媒介开展普法宣传。在条例实施当日和5月1日,向全网3500万手机用户发送2轮提示短信。将条例相关内容纳入驾驶人考试题库,严把考试和培训关。

依法严管 “车让人”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持续依法严管机动车。累计查处“货车占用客车道”4.4万余起、“乱鸣号”17.7万余起、大型车辆“野蛮行驶” “闯禁令”10.8万余起、“乱停车”247.1万余起,全市239条黄线道路基本实现“零违停”。在全市16个区每月滚动推进易堵、易乱、交通类警情和事故高发路段攻坚性综合整治。此外,开展“机动车礼让行人”专项治理,“车让人”的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是将整治行动向非机动车和行人延伸。教育、查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204万余起、查扣非机动车17万余辆,教育、查处行人交通违法25万余起。落实街镇主体责任,在全市218个街道遴选448条道路作为规范非机动车和行人行为示范区域。建立行人交通违法累进式教育处罚机制,进一步凸显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下发执法指引,明确基层民警对行人违法的教育责任。

运用科技 推进共建共治

一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推出交通违法视频举报网页和手机APP,收到线索13.7万余条。在设置和调整单行道、道路停车泊位等工作中,履行征询、协调相关公众意见程序130余次。

二是强化行业自治自律。督促2.1万余家公交、出租等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约谈快递、送餐、共享单车行业领军企业12家,实施送餐人员“一人一车一证一码”、人员记分管理等7项管理措施。

三是深化科技手段运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全市排摸出66个重点路口并落实民警驻点管理。建成电子警察1.1万套,执法数量占总量的35%。运用相关识别技术,精准发现800余名“问题”驾驶人。试点运用声呐技术,发现查处机动车违法鸣号行为3100余起。通过高架警示屏及时曝光违法车辆号牌,向违法车主即时发送提示短信和挪车短信。

四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非机动车源头治理,累计排查电动自行车销售店2600余家,取缔违法违规销售店54家。

五是主动参与交通规划。对北横通道、“交响音乐博物馆”等市重大项目规划提出交通管理意见。会同交通部门制定发布了《上海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共审核118项、评价133次。

便民惠民 提升服务能级

一是增强窗口服务能力。处理交通违法窗口日均延长开放2小时,在全市29个市境道口公安检查站实行全天候受理。破解“上牌难” “验车难”问题,在大型居住区就近新增电动自行车上牌点26个、增设上牌工位73个,累计上牌137万余辆,并对“验车大户”等大型车辆单位实行预约验车、错峰检测。

二是拓展“互联网+”服务功能。升级“上海交警APP”,新增“一键挪车”等功能,注册用户超过178万,线上处理交通违法13万起、接收缴款57.2万笔。推广使用“快处易赔”微信公众号,日均线上快速处理400余起无人伤的轻微交通事故。

三是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开展长海医院等周边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内环外圈—逸仙高架合流段、沪嘉高速—中环汶水路立交等拥堵结点、秩序乱点得到明显改善。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全市900余处占道施工配套交通组织措施。

四是推動完善交通设施。全力推进201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停车难”问题突出的小区周边,新增夜间道路停车场68处、停车泊位2430个,超额完成50处、1000个泊位的年度目标。协调交通部门,新设单行道22条,完善各类交通管理标志牌1100余处,在79处公交港湾式车站设置97个出租车扬招点,设置禁止长时停车线(黄虚线)1600余处。

主要问题

贯彻实施条例尽管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常态长效管理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瓶颈问题。

超大城市“路车矛盾”长期存在。上海市道路通行里程1.8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515万辆,日均进出沪机动车约63.3万辆,非机动车保有量约1863万辆。道路交通资源客观上难以完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对执法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道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本市外环线内禁止非机动车通行道路达120.6公里,且缺乏连续有效的通行路网,大量非机动车骑行人因“少绕路”而闯禁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齐抓共管局面尚未形成。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推进还不均衡,全社会参与程度不够高,尚未全面形成道路交通齐抓共管的局面。

非机动车治理有待加强。本市禁止燃气助动车、未纳入“上海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的电动自行车(即非标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尽管公安机关“发现一辆、查处一辆”,但源头管控不力造成末端管理防不胜防。部分加气站仍在为燃气助动车提供充装服务,一些企业仍然在生产、销售非标电动自行车,导致此类车总量依然“高位运行”,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此外,今年以来本市共享单车行业迅猛发展,全市总量超过150万辆,在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乱投放、乱停放、乱骑行等现象,亟需健全管理机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交通问题是城市管理永恒的主题和难题,上海公安机关将聚焦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总愿景,持续用力,把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与确保安全、畅通有序、改革创新、爱民便民更好地结合起来,依托“智慧公安”建设持续提升执法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始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做到严于日常、敢于攻坚、善于创新、精于管理,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打造最安全的国际都市作出新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违法全市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探讨
这些行为,你以为 没违法其实违法了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2017年广东省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