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全局兼顾细节 积极履行代表职责

2017-11-03 22:23卢慧萍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大代表分类代表

卢慧萍

俞立中是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在大学管理岗位工作了20多年,俞立中也是第十三、十四届市人大代表——他是一个被学生爱戴的大学校长,也是受选民信任的积极履职代表。

履职活动不缺勤 代表建议没少提

俞立中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微信好友有许多学生。同学们毕业后,还经常与俞立中聊聊最近的工作。学生们喜欢俞校长,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思维活跃、能主动接受新事物,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他分享。俞立中为教育倾注了心血,也收获了满满真情,他得到了学生的敬重,这是一份只有教育工作者才有的回赠礼物。

上海纽约大学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一颗明珠。除了中国学生,学校还有相当多的国际学生。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年轻人在这里进行思维碰撞和文化融合——互相了解各自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的世界是他们的功课之一。来到上海纽约大学,第一印象是敞亮开阔,无论教室还是办公室,都呈开放式风格,就像师生们的视野,放眼国际。上海纽约大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一项尝试,作为首届校长,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面对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俞立中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同时承担市人大代表的职责,绝对是挑战。

俞立中用行动给出了挑战的结果:他的代表履职活动几乎全勤,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代表建议,他被评为市十四届人大履职积极代表。

俞立中极为重视人大代表的履职。为做到尽职尽责,他提前将代表履职活动都写到工作日程表上,由此,学校工作安排可以避开代表履职时间。两者的时间穿插来自于俞立中的认真和细心。有时候为了协调好两者的日程安排,他尽可能压缩出访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便赶上人大的会议或考察活动。

任职人大代表期间,俞立中全程出席了每年的市人代会,多次参加了闭会期间召开的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等活动,多次列席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了每年的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和由市人大侨民宗委、外事委、普陀代表团组织的检查、调研和议事日活动以及人大代表参与信访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社区等活动。他作为市人大外事委员会新成立的外事代表小组成员,参加了“出境入境管理法执法检查”在黄浦区、自贸区管委会、教育系统的调研以及多次讨论会,在调研过程中他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思考,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俞立中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了“市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信访工作专题学习班”“市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 “‘一办法两规定讨论会”等学习班和研讨活动,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履职水平。

只有整体进步了 个体才会受益

在履职过程中,俞立中很重视上海的总体发展规划,他认为,只有上海整体进步了,才能有效保障民生,每位市民才能实实在在受益。因此在履职中,俞立中能从大局出发,将民生问题与城市发展结合,提出改善民生的高质量建议,期待惠及个体。

俞立中多年任职大学校长,养成了从宏观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并从大局出发提出代表建议。例如,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促进会的理事长,在与促进会理事、区县科技站辅导员的交流中,俞立中意识到本市社会教育资源尚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于是提交了《关于在组织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充分利用学会、协会资源的建议》,在建议中他提出要更重视教师素质培养,要采用更为活跃、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创新培训机制,并充分利用学会、协会资源,对整个上海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从总体上提高中小学的教师素质,这一建议得到了市教委的积极响应。又如,在长期担任大学校长期间,俞立中意识到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重要环节,于是他提出《关于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留学生就业政策建议》,建议为留学生留上海工作创造便利条件。这个建议不仅有利于拓宽创新人才的内涵和来源,实现人才结构的多样化,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生,提高上海高校留学生的比例,搭建更牢固桥梁,与国际接轨。这一建议从国家的全球战略考虑,具有长远的效益和意义。目前,上海已经针对留学生留沪创业、就业问题推出了相关政策。

俞立中还就市民关心的雾霾问题,从上海的整体规划考虑,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PM2.5污染研究和综合治理规划的建议》。為促进上海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提出了《关于研究制定本市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规划和学科布局规划的建议》。为促进上海的整体生态文明建设,他提出了《关于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效结合,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协调实施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有了改进措施。

不放过细节 善于思考和分析

俞立中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能从某个细节联想到代表履职的某项工作。有一次,上海纽约大学有个来自新西兰的学生在做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课题,俞立中就问新西兰学生,新西兰怎么做垃圾分类工作的?这位新西兰同学回答时,俞立中注意到她说的一个细节:新西兰的孩子从小就被反复教育要怎样进行垃圾分类,例如学校要教小朋友什么垃圾应投掷于哪个类别的垃圾桶。俞立中立即从这个细节联想到上海的垃圾分类和教育问题:垃圾分类的习惯要从小培养,教育要从小孩子抓起。因此在代表座谈会中,俞立中发表建议: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的宣传要具体到分类细则,例如:哪些垃圾属于干垃圾,哪些垃圾属于湿垃圾,许多市民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政府应该有具体的准则,告诉市民哪些垃圾属于哪个类别,这样会提高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而教育理念关乎全民族的进步,应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小孩子的素质教育。俞立中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

在参与基层活动时,俞立中注意到一个现象,现在的居委干部越来越年轻化了。对这个细节,俞立中并不放过,他认真思考:老的居委领导退休的越来越多,而接手的年轻社工会不会不“接地气”?于是他在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建议:1、对退休年龄不要一刀切,为新老干部交接留足时间。2、老的居委干部在带年轻人时,应注意培养年轻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社区问题繁琐复杂,面对具体情况应有相应的处理能力,要随机应变,不能“照本宣科”。3、要关心年轻社工的工作和生活。4、居委干部人手有限,街道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形成街道和居委会上下一条心,共同创建文明社区。

俞立中在生活中也不放过任何细节,时刻将代表履职挂在心中,甚至路过一些道路,他也会细心观察这条道路的路况,从而提出代表建议。例如,他根据观察和调研,提出了《关于本市中山北路、金沙江路口交通安全治理的书面建议》,建议消除该区域的安全隐患。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作为人大积极履职代表,俞立中却很谦虚,总说自己很平凡,“没什么可说的”。而实际上,他站在大局角度,为上海的未来和发展提出了某些行业高屋建瓴的代表建议,同时也从细微处观察民生反映民情进而提出某方面具体的代表建议。他时时刻刻将代表履职记在心中,不忘初心,不忘人民群众重托,尽职尽责当好人大代表。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大代表分类代表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各区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四季的代表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月圆代表什么
看望委员、代表
按需分类
卓尼县人大常委会为县乡两级无固定收入人大代表发放生活补助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