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精神的游戏化学习设计与实践

2017-11-04 06:43曾起堂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动机学习者游戏

曾起堂

基于游戏精神的游戏化学习设计与实践

曾起堂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游戏不再作为单纯的娱乐,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在教育领域中开展游戏化学习,已受到广泛的关注。该研究通过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在需要动机理论、心流理论和内在动机理论基础上,基于游戏精神,提出游戏设计与学习设计的有机融合,构建多种游戏化学习设计应用实践,并提出游戏化学习设计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游戏精神;游戏化学习;学习设计;动机

一、引言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中就指出:随着游戏玩家数量和不同类型游戏载体数量的激增,游戏已跨越单纯的娱乐领域,渗透到了军事、商业和工业领域,游戏化(将游戏的元素、方法和框架融入非游戏场景和情节中)引起了广泛的专注,并在教育领域日渐成为培训和激励员工的有效工具,认识到有效设计的游戏能够激励学习者增加学习产出和创造性。[1]

国外对游戏学习研究较早,开发了很多用于教学和培训的游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 法 国 的“Versailles 1685:A Game of Intrigue”、英国的“Kar2ouche”等。国内研究较晚,目前主要通过研究现状综述、理论探讨、案例分析、教学经验和开发游戏开展教育游戏教学应用研究。虽然逐步重视,但受到传统观念(受一些不良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家长和老师对游戏化学习抵触)、针对教学的游戏产品的单一且数量少、学习性与游戏性结合不紧密及技术开发团队的缺乏等因素制约,严重影响游戏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如何通过游戏化学习设计与实践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是建立在自由自主、愉悦体验、竞争与合作、创新与创造等游戏精神理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习者特征和不同学习任务内容,利用教学设计思想,采用不同的游戏学习策略,让学习者在游戏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得到训练提高并感受到竞争与协作的乐趣。本研究不仅注重教学游戏的设计,更关注教学游戏应用过程的设计。

二、游戏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游戏化学习,是基于游戏精神,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游戏化学习古已有之,《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演习礼仪教育孩子。游戏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有需要动机理论、心流理论和内在动机理论。

(一)需要动机理论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动机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根据迫切程度划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的不同层次需要。

设计游戏化学习,就是要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满足学习者“挑战、交流、独处、炫耀、情感体验、幻想”[2]等需求。

(二)心流理论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心流”理论,指出“参与者被从事的活动深深吸引进去,意识被击中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和思想都被过滤掉,并且丧失了自觉,只对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反馈有感觉,几乎被环境所控制”,[3]并提出了技巧与挑战两大重要因素。

设计游戏化学习,避免技巧与挑战失衡,以免带给学习者焦虑和怨倦情绪,要让学习者产生“心流”现象,让学习者“沉浸”于游戏化学习中,给学习者来带成就感和满足感,保持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

(三)内在动机理论

Malone的内在动机理论,把内在动机分为个人动机(包括挑战、好奇、控制、幻想)和集体动机(合作、竞争、尊重),认为正因为内在动机存在,而非明显的外在的报酬和鼓励,才使得人们对游戏乐此不疲。[4]

设计游戏化学习,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各种内在动机因素,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要,保持其学习的好奇心,使之对学习乐此不疲。

游戏化学习设计与实践应具备以下游戏精神特征:

1.自由自主。游戏是快乐的、享受的,要秉承自愿参与,规则自由接受,但又有绝对约束力,以自身愉悦为目的的游戏精髓。游戏化学习就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内在驱动力,由学习者自发和自愿选择,满足学习者不同需求,使学习者积极参与游戏化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2.愉悦体验。愉悦是体验的追求效果,沉浸是体验的最高境界。如何产生沉浸,即产生“心流”,就要满足学习者不同的需求。游戏化学习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带给学习者愉悦体验,沉浸其中,自觉提高,实现学习目标。

3.竞争与合作。游戏有利于规则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是进行沟通与合作的有效途径。游戏化学习设计时,要既合理设置竞争机制,又要培养协同合作精神,有效进行沟通,要担当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和珍惜彼此间的贡献。

4.创新与创造。创造性是游戏精神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游戏化学习的价值追求。游戏是学习者发挥创造力不可或缺的营养剂,游戏提供了尝试新事物的自由,是人类创新想象的源泉。保持好奇心,在开放的游戏学习空间,激发本能创新,在游戏学习过程中不断更新理解,做出新的行为。

三、游戏设计与学习设计的有机融合

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游戏化学习设计关键在于体现游戏精神,使游戏设计与学习设计有机融合,如图1所示。

图1 游戏设计与学习设计的有机融合

(一)游戏化学习情境设计

游戏化学习情境是完成游戏化学习任务的保障,提供真实与逼真的情境,有助于学习者融入环境,产生“身临其境”,扮演“角色”去完成游戏学习任务。

游戏化学习情境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让学习者产生“沉浸”,可以通过设计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形象,还可以通过设计学习者与游戏化学习情境的交互方式,使学习者心理得到体验,产生“沉浸”感受。

游戏化学习情境包括计算机虚拟环境、实验室环境和工作真实环境。这三种环境各有优势和所长,要根据游戏学习任务的开展和完成来决定。

(二)游戏化学习任务设计

常言道:“有了兴趣,学习就产生了”,游戏化学习任务是游戏化学习内容与游戏化学习情境相结合统一的主题。游戏化学习任务设计应该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要引导学习者进行游戏化学习活动,并给予学习者一定的奖励,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学习者特征,考虑知识内容结构的难易度,更要注意任务的可玩度,以保证学习者维持较高的兴趣度。

(三)游戏化学习过程

游戏化学习过程,是以游戏化学习任务驱动,设计相应的游戏化学习剧情和过程障碍,让学习者充分利用游戏化学习装备和工具,发挥学习者思考与判断,探索完成游戏学习任务。在游戏化学习任务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游戏化学习提供认知工具、交流和协作工具、自我监控和评估等工具,根据实际,采用不同学习策略开展游戏化学习,完成游戏化学习任务,达到游戏学习目标。

(四)游戏化学习效果检验

游戏化学习效果检验,分过程检验和终结检验。通过过程任务和总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采用游戏中的奖励机制、游戏学习日志、游戏学习报告、游戏学习论坛等形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四、游戏化学习设计应用实践

游戏化学习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设计使用游戏作为学习各过程的支持工具,这类就是要根据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习过程阶段设计不同的游戏进行游戏化学习;另一种是根据学习内容,通过游戏元素(如积分、徽章等)把整个学习过程当作一个游戏活动对待,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这两种形式可以互相转化。

在设计游戏化学习,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将游戏精神融入设计中去,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游戏化学习设计应用。

(一)创意游戏化学习——“蒙太奇组接”讲故事游戏化学习

在“非线性编辑”课程学习中,在掌握基本的非线性编辑硬软件操作的基础上,为激发学生创意激情,设计“蒙太奇组接”讲故事游戏化学习,如表1所示:

表1 “蒙太奇组接”讲故事游戏化学习

(二)问题解决游戏化学习——“计算机组网技术”实战对抗游戏学习

通常,课程实践都是“正向”实践,即根据知识和原理,正确地去操作实践,在“计算机组网技术”实战对抗游戏学习中,我们从“正”、“反”两方面实践学习计算机组网技术,如表2所示。通过对抗,锻炼批判性思维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践模拟游戏化学习

杰罗姆.布鲁纳强调:模拟行为可以免除或减轻正常行为带来的实际后果。通过真实的模拟,免除失败痛苦的后顾之忧,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体验操作实践的乐趣,在愉悦的心态下,充分自由发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表2 “ 计算机组网技术”实战对抗游戏学习

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学习,可以采用当前网络的股票大赛来进行游戏学习,一般这些大赛采用虚拟资金、模拟盘比赛形式,股票数据信息来自当前实时股票行情交易信息。目前,网上有很多模拟炒股大赛可以借鉴使用于课程“证券投资分析”的游戏化学习中,如沪深常规赛(报名时间:无需报名轻松参赛;比赛时间:比赛不停欢乐不断;操盘资金:500000.000模拟)。[5]

(四)元游戏学习

自己设计制作游戏学习,是游戏化学习的最高境界。这种元游戏学习,把游戏的设计制作过程简化为选题、设计、编码、运行四个简单过程,通过设计制作简单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来学会软件工具的使用,掌握编程技巧,提高学习者动手实践的能力。

如学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利用VB编写游戏程序来学习,如编写“锤子、剪刀、布游戏”、“打地鼠游戏”、“俄罗斯方块游戏”等,这些游戏规则简单,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在学习“计算机二维动画Flash”这门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利用Flash编写益智游戏程序(如五子棋等游戏)[6]来学习,使学生不在停留于简单的二维动画制作,能够深层次熟练掌握如ActionScript等互动性、娱乐性、实用性开发。

五、游戏化学习设计与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一)游戏化学习是为学习服务的,是为学习而游戏

游戏化学习是基于游戏精神,是让学习者身心自由自主、愉悦体验,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实现高效学习。游戏化学习设计和实践过程,不能因游戏而游戏,是要因学习而游戏,要从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出发。不要认为只有高大上的游戏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根据实际需求,传统、简单的游戏也照样能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如在小学提高“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力的学习中,传统的“24点纸牌游戏”就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游戏化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

游戏化学习是学习者与教师共同参与游戏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游戏化学习中,不仅是游戏化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游戏规则的制定和裁判者,也可以是游戏中某一角色等等,在游戏化学习过程实时监控,跟踪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习者学习相关知识,促进学习者学习和进行学习反思和总结,实现学习指导帮助作用。教师应避免放任自流或干涉太多,影响游戏学习的愉悦体验,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实现游戏化学习指导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整体性,其目的就是使游戏化学习更有效。

(三)加强学习者游戏素养的培养

通过游戏化学习,目的就是使学习者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能在游戏化学习情境能做出具有批判意识和创造性的决策。这些与提高学习者游戏素养是分不开的。培养学习者游戏素养,就是要培养学习者在游戏知识、游戏规则、游戏技能、游戏动机、游戏情感和游戏意识[7]等方面协调健康发展,有效解决游戏暴力和成瘾等问题,促进协同合作,使学习者思维敏捷、发散、创新。

六、结束语

游戏并非儿戏,游戏化学习将引领着学习者回归天性,它把自由自主、愉悦体验、竞争与合作、创造性等游戏精神理念融入到学习中去,在自由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中,使学习者“玩”中学,激发兴趣,满足自己需求,解决学习者厌学心理,有效沟通与合作,主体性得到彰显,体验学习的愉悦,产生新的创念和成就。

[1]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发布[EB/OL]. (2014-07-25)[2017-08-20]. http://www.ict.edu.cn/world/w3/_n20140725_15789.shtml.

[2] Richard.R.游戏设计:原理与实践[M].尤晓东,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Csikszentmihalyi.M.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M].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Publishers,1975.

[4]尚俊杰,蒋宇,庄绍勇.游戏的力量:教育游戏与研究性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

[5] 沪深练习场[EB/OL]. (2017-06-02)[2017-08-20].http://jiaoyi.sina.com.cn/jy/matchlist_detail.php?matchid=1&cid=10000.

[6]高岚岚.全新开启学生自主创新的大门:教育游戏设计模式构建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2.

[7]张倩苇.信息时代的游戏素养与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14-18.

G43

A

1008-7346(2017)04-0092-05

2017-08-12

曾起堂,男,福建大田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钟 晴]

猜你喜欢
动机学习者游戏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