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突破背后的开放力度与方向

2017-11-09 13:21张立栋
中国民商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设厂独资合资

张立栋

“十九大”闭幕之际,铺天盖地的宏大叙事报道中,掩藏着两条不那么起眼的“小新闻”。

两条新闻都和外资股权比例有关。

一个是特斯拉将在中国设厂——和很多人关心的爆款电动车即将降价不同,我看到的是其连带动作:在华外资汽车企业50%持股上限即将突破。

与此同时,某著名外资银行高管表示,期待中国能够提升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投资持股上限,如果未来有可能,会考虑在华独资开展更多业务。

特斯拉在上海自贸区设厂,并且是独资设厂,必然会触发国内对汽车产业引进外资的股权比例红线。

从上海方面信誓旦旦表态来看,设厂之事基本落定,这就是说,政策方面的准备已然成熟。

而外资银行家此时的公开表态显然不是空穴来风,同样可以把它视为某种政策的先行指标。

根据现行法规,外资车企在中国建厂生产必须与中方合资,并且所占合资股权比例不得高于50%。据我所知,合资大多是五五开。而境外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单一外资股东持股不能超过20%,多个外资股东合计不超过25%;证券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9%;寿险公司不超过50%。

我们知道,当初对股权比例的设置并非拍脑袋的结果,而是基于当时条件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叠加考虑的结果。而如今可能出现的突破,则有了更多深意。

首先是更自信了——敢让你在合资企业中拿大股、控股,甚至独资。背后当然是产业实力整体提升的客观现实。更重要的是,它从细微的“操作层面”展示了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态度。

这些年外资持股的限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15年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已将“限于合资、合作”条目数从之前的43条减少到15条。而且,这个版本正在修订,未来我们将看到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缩减限制类措施。

今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专门提到将进一步放宽对一些行业的外资准入限制。

当然,开放持股上限的速度,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取决于改革的进程,也取决于市场内外部条件的成熟程度。

实际上,外资尤其是外商独资比例的加大,对本国企业的竞争和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大多数国家的实践来看,开放程度和产业成熟度基本成正比。而超过一定时间周期的股权比例限制,既不利于对外开放的战略实施,同时也不利于本国产业的健康成长。因此,无论是方向还是力度,我们都能从这两个“小新聞”中看出政策层面的大信号。

两个月之后的2018年,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正如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所表示,未来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正是上述新闻的一个最佳注解。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厂独资合资
合资卖油怎么才不亏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制度距离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中外橡胶工业创新三部曲(十二):经验集成,全面创新:外资轮胎企业来华设厂发展引发的思考
试论国有独资公司制度的完善
本期导读
外商独资化对我国民族产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