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11-10 05: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心胸射血体外循环

曹 飞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急诊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曹 飞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急诊科,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共120例研究对象,从2014年6月~2016年8月阶段内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患者中选取,以随机原则设置2个研究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行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胸比值、射血分数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胸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的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复苏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体外循环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应用效果显著。

行为护理;心脏骤停;复苏;临床护理

复苏是一种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方式,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脏骤停具有突发性,且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在5min左右的时间内即可对患者的脑、心脏等重要组织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患者的危害极大[1]。如果能够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立即给予正确的复苏抢救,可显著有效避免患者的脑损伤和心脏损伤,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2]。且临床研究指出,对于心脏骤停复苏患者在抢救治疗后,配合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复苏抢救效果,并有效改善其预后[3]。笔者以下就对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研究对象,从2014年6月~2016年8月阶段内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患者中选取,以随机原则设置2个研究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6.4+2.3)岁;致病原因:30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脑出血、5例肺栓塞、3例一氧化碳中毒。对照组60,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7.6+3.4)岁;致病原因:31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脑出血、5例肺栓塞、2例一氧化碳中毒。2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各项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方法

两组患者在复苏抢救之后均行择期手术治疗,其中50例患者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2例行瓣膜置换术、24例行室间隔封堵术、14例行射频消融术。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行为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首先要由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心脏骤停的发病原因、治疗情况,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以及坚持配合临床各项治疗的重要性。并且对治疗过程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介绍,并指导患者学习一些有效地预防措施[4]。其次护理员要对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对疾病认识水平进行评估,并且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矫正患者原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然后护理人员要让患者认识到什么是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并且积极纠正的患者各项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督促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5]。最后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结成对子,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结伴进行散步、锻炼、阅读等活动,不仅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使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良好的缓解[6]。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术后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术后ICU停留时间(d)观察组76.02+12.7853.58+14.32012.78+5.244.19+2.15对照组104.89+14.7371.28+12.6414.89+5.125.09+2.12 t-9.535-10.753-3.843-4.245 P<0.05<0.05<0.05<0.05组别体外循环时间(min)主动脉阻断时间(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d)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胸比值、射血分数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胸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当,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情况比较(±s,%)

心胸比值射血分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4.47+5.2452.79+4.8960.20+5.2460.10+4.78对照组64.89+4.0358.72+5.0360.74+4.8360.30+5.02 t-0.351-9.254-0.524-0.245 P>0.05<0.05>0.05>0.05组别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心房颤动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的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心房颤动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复苏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体外循环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应用效果显著。

[1] 董剑廷,李 飞,袁 勇,等.急性心肌炎并发新发心房颤动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治体会[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2):173-174.

[2] 郭 英,孙 勇,邢杨波,等.延伸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4,21(7):1811-1813.

[3] 吴航洲,王伟伟,陈学海.40例心房颤动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63-65.

[4] 余 辉.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112-113.

[5] 贾 明,王 红,周 晔,等.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困难患者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4,12(2):73-76.

[6] 张锡武,王树伟,张 本,等.房颤对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3):265-269.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59.11590.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心胸射血体外循环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奇怪的爸爸
“打开心胸,就能融入”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心胸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别做奇怪的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