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017-11-11 03:16陈晔武
科技视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教学资源教学改革

陈晔武

【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对微信平台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教学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构建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很有必要,并对国内外的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充分阐述。微信平台的搭建则可以从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着手,最后认为微信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要适合移动化、碎片化和微特征的原则。

【关键词】微信平台;教学改革;教学资源

1 研究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通过移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各行各业正在发展新的热点和生态。随着智能手机在近些年的价格下降和迅速普及,社会正在进入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以微信、QQ、微博等为主的移动互联交流是我国大学生日常生活、交流沟通中用到最多的三大应用。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目前使用尤其频繁的是微信,当前大学生微信使用的比例之高是令人惊叹的,以我校来说,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结合目前高职教育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微信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师生课堂间的互动交流减少,师生之间在课后的互动交流也不多。而当前微信在大学生的疯狂普及和流行,使得以微信为基础进行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种新的改革思路和必要。

2 研究的现状

德斯蒙德基冈博士早在2000 年在上海作的《学习的明天》就做过报告,认为M--Learning 的发展,学生将能更加自由的学习。只要通过智能手机的连接,不管你身处何方,随时随地都能运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2001年斯坦福大学移动学习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移动学习的新模式。该研究认为通过移动端,这个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该项目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将移动学习应用到了课堂,并且对个性化的学习、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改革,例如通过建设专业的交流平台进行交流,或者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甚至通过短信平台的信息发送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欧盟也进行过移动项目的专项研究,该项目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基于 J2EE 架构开发,能够用手机端进行网页浏览的方式进行移动的学习。日本则提出了“移动终端大学”,非常重视移动端学习模式的构建,认为未来是移动学习时代,可以随时不分地点地学习新知识,并且运用新知识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可以使学习者节约时间和提升学习效率。挪威、新加坡则比较早就开展过移动PDA项目的研究开发,并且在中小学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这种尝试是运用专业的阅读软件,让学生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我国对于移动设备学习的研究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最常见的是中小学率先进行的尝试,即PAD的学习,通过将相关的纸质课本教程、视频和图片等学习资料储存在上面,通过通讯软件和电子邮件等可以进行互动。直到微信的快速普及,并推出了微信公众号。目前微信在拥有智能手机的大学生中,微信APP的使用量基本达到100%,因此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开始得到大家的重视。研究者认为,微信平台具有开发成本低,碎片化知识传播,受众影响面大等特点,传播速度快,能与课堂的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等学习平台之间形成良好的互补。

混合式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的目的在于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微信平台的碎片化和移动平台特点非常适合与混合式教学的相互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均认为,移动学习是未来发展趋势。而在我国,微信作为一种社交软件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使用,又由于其以智能手机作为主要移动载体,具有非常便携的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微信支持移动学习,设计微信为基础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和与教学活动等研究还相对较少。

3 基于微信的学习平台构建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01年推出的手机软件,有类似于QQ的功能特点,可以进行聊天、发送语音、图片和视频,并且能将图片、视频等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具有非常容易使用,并且随时在线上,不分线上线下,微信所建立的朋友圈,能够获取朋友的情况,也能看到朋友分享的各种文章和信息,深受大学生喜爱,这很好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1 建立微信群

微信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功能,即可以建立相应的微信群。微信群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如以班长或课代表为日常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这里大家可以对学习的知识畅所欲言,进行问题的探索,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与知识的碰撞。也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3.2 建立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增加的功能模块,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公众号,你可以在公众号上发布各种信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语音和视频,可以同关注公众号的微信成员进行全面的互动沟通。只要教师在公众号上发布了相关的教学资源信息,关注的学生便可以收到信息,进行线上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因此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对每一位课程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移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尝试。

微信公众平台当前个人使用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推送。一是编辑模式。该种模式可以对教师个人已有的各种资源进行适当的编辑,进行菜单自定义,对知识进行模块化,方便学生进行资源的学习检索和使用;二是即时信息的发送,教师发布的一些比较有时效性的信息,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即时信息的传送,通过公众平台进行群发给学生。

3.3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具有强大的分享功能,因此可以用来进行资源的分享。在这里,教师以及学生都可以发布优秀的信息,知识的片段、微视频、案例等,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使得学习知识在学生的朋友圈中成为一种潮流。

3.4 微信云资源的整理

由于经常发布和搜集到各种各类的学习资源,因此可以将优秀的和重要的学习资源存储在微信云端,进行课程名称和文件夹的分类整理。方便日后资源的整理和调用。

4 微信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

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具有混合式的环境特点,既有学习信息的发布与资源的分享,而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中又有学生日常生活等沟通交流的存在。因此,在信息资源的发布上,必须要符合微信平台的特点。否则学习过程会有比较大的干扰。

4.1 资源类型要符合知识特点

由于移动学习的特点,因此文档、图片、语音和视频资源的建设要符合移动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有所区别。有些知识点的传授运用文档是适合的,但是可能要移动平台却是不太适合的。因此教师在资源的建设中要注意进行分类整理,符合学生移动学习的特点。

4.2 资源要碎片化

由于学生在微信的使用上是随时使用,很多时候是在零碎化的时间来使用,例如在公交地铁上。如果每个知识的学习时间过长,容易使学习过程受到打断,极大的影响效果。因此知识的设计要尽量碎片化,也就是说要内容要精、短和小。因此最好把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分割,分割成若干个有机连接的小知识点,时间上一般控制在5-8分钟为一个知识点,以方便学生的学习。

4.3 资源要符合手机微特征

学生一般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使用微信,而绝大多数是智能手机,手机的屏幕一般为4-6英寸。另外由于学生经常在户外使用微信,即在没有WIFI的环境下使用。通常原有的资源可能在电脑上观看比较合适,因此教师在知识碎片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转化,例如图片、视频资源进行适当的压缩,PPT等资源运用手机软件进行观看时事先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资源混乱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杨芬红,张世波,等.微信支持下理实一体化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6).

[2]Wikipedia.Haversine formula[EB/OL].2016-07-29.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versine_formula.

[3]韋小梧.基于Moodle的移动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85-87.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教学资源教学改革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