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7-11-12 13:40贾宁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与素质教育缺乏的现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及对未来展望的认识,据此提出相应措施建立基于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并对最终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内涵丰富、理念高尚,通过外在约束与内在道德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奉行者能自然而然调节自身的行为举止。通过传统文化来打造大学生职业素养体系是当前时代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助力,对于提升学生素养,营造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做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计发放500份,回收48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85份。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后有如下结论:

(一)大学生宏观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愿意了解程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愿意”“想了解”的占85%,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兴趣,这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获取途径分析。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阅读各种书籍,而通过学校课堂教育的只占7%。课堂本应该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但现在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微觀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主要挑选了古代文学、传统节日进行详细调查。

1.大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主要从大学生对四大名著的阅读量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四大名著全部读过的同学只占22.5%,而大部分同学都只读过两三部,更有5%的同学一部也没读过。这是值得深思的。

2.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不同看法。调查中发现,中国情人节和西方情人节相比,喜欢中华传统节日的人占到了64.5%。更是有56.5%的同学表示每年清明节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去扫墓。

(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未来展望

1.大学生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影响的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73%的大学生传统文化对当今的中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具有极大的肯定性的,也为我们后续的工作提供了信心。

2.大学生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分析。调查显示,有60.5%的同学认为,应该将传统文化开设为一门课程;63.3%的同学认为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社团;87.3%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网络、传媒、电视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采取的措施及实施

(一)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开设相应的选修课

根据问卷结果我们发现,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应将其开设为一门课程。为此,我们选派一些精通传统文化的教师开设了《中国书法赏析》、《弟子规》等系列选修课,同时邀请一些文学名家来校进行《孙子兵法》等专题讲座。

(二)成立传统文化协会,大力开展各项活动

邀请民间剪纸艺人前来为同学进行剪纸培训。并开展了剪纸比赛,从中选取优秀作品于校园进行了“剪纸展”。举办了以“孔子我来了”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知识趣味问答,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参与。举行“品古韵幽香 承华夏文明”传统文化文艺汇演,全校近八百名学生观看了演出。

(三)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

思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合进我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并通过传统文化来看待当今的一些热点问题,取得了强烈的反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

(四)随时随地的传统文化宣传

在校园的宣传栏、LED屏、教学楼的电视中定期播放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楼道中张贴相应的宣传画、标语等,让学生可以时时处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实施分析与总结

(一)实施效果分析

在以上五个措施并举下,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明显提高,同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对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甚至有同学表示,感觉自己以前的生活太颓废太没有意义了,接触传统文化以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二)实施措施总结

1.树立正确导向,纳入教学体系。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新闻媒体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介绍和宣传一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速中国传统文化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转型;从学校的层面,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把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是课外可有可无的消遣,应纳入教学计划。

2.融入两课课程,创新思政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学生乐于且易于接受的学习方法,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把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尚情操的陶冶结合起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现实人生境界的提高联系起来,与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提高认识,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形成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提高在现实生活中识别善恶美丑真假能力的教育结果。

3.成立专门社团,发挥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有利于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和内化。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诸如理论学习研讨型、文艺活动型、实践型等多种形式。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组织和展开。大学生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活动既是理论学习的延伸,也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化。

4.融入校园文化,时刻感受熏陶。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创造一种文化情境,一种文化氛围,去感染、启迪、陶冶和塑造学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个场景、每个细节,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德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M],北京:社会科文献出版社,2006

[2]廖君丽 从传统文化角度探究高职学生文化管理[J],速读(上旬),2016.5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WH125YB05)

作者简介:贾宁(1981.11)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学生教育。长期担任传统文化协会指导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与创新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