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城市老年教育需求的满足

2017-11-15 11:55李学书崔一鸣
职教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学书+崔一鸣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老年教育的作为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也攸关自身发展,决定着老年教育需求的满足。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需求,老年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节老年教育供给规模;以个体需求为依据,优化老年教育供给结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激发老年教育供给活力。老年教育自身改革动力要以“供给侧推动”为主,“需求侧拉动”为辅,遵循老年教育规律,坚持教育供给规范化;消除壁垒,完善老年教育供给体系;多元参与,提高老年教育供给质量;以老年学员需求为本,促进老年教育供给多样化。老年教育的改革要从供给侧将“物”与“人”有机联通,解决深层矛盾,强化老年教育优先供给;建设多元主体,满足个性需求;秉持主动作为取向,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老年教育领域;老年教育需求

作者简介:李学书(1975-),男,安徽颍上人,上海开放大学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崔一鸣(1994-),女,河南鹤壁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发达城市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和创新研究”(编号:14YS143),主持人:李学书。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4-0048-06

相对于传统需求侧管理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新供给经济学概念,重在解决长期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潜在增长率的提升,更好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和社会两大领域[1]。作为社会领域的老年教育的发展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也攸关自身发展,决定着老年教育需求的满足。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老年教育发展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而其需求的满足应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更加注重“供给侧推动”,以“需求侧拉动”为辅;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相互协同。

一、供给侧改革中老年教育需求满足的因应之策

由于老年教育强大的社会性、产业性和公益性,不但要以“物”因素为基础,还直接受制于社会多因素影响,尤其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关联性。一方面,老年教育作为一种消费需求处于经济“需求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把教育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选项。另一方面,老年人作为劳动力、人力资源已经获得广泛认可,老年教育需求的基础处于经济的“供给侧”。作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者,罗默和卢卡斯认为,教育是促进内生性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提升劳动力和创新的基石。老年教育作为一项老龄事业,具有特殊功能和社会价值,是促进内生性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需求侧看,目前我国发达城市老年教育同时存在需求不足和需求过剩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一座难求,而有些专业没有学员选修。同时,老年人学习需求升级换代、个性化趋势明显,高雅文化需求、生命质量提升需求、高品位生活需求等快速增长;而从供给侧来看,既存在不合时宜的供给过剩,也存在着高品质课程和学习支持服务供给不足。因此,老年教育需求变革应该“两手抓”,但在关注“需求侧”同时,重点着眼于供给侧,创造性满足老年群体传统需求,同时诱发出新的个性化需求。鉴于老年教育和经济密切关系,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联系着其“供给”和“需求”,因此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从供给侧入手”,还是“满足需求侧要求”,老年教育必须有相关应对举措。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节老年教育供给规模

社会需求是老年教育目标与内容的主要来源,通过发挥老年教育社会功能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其主要目的之一。与老龄化问题相关的社会问题成为老年教育需求开发和内容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如老年人保健、交往需求和休闲娱乐等规约了老年教育需求满足的基本视野。诚然,老年教育需求内容的选择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发展和老年人学习需求变化而不断更新,某些需求可能成为过去时,但也可能反复出现。这就要求老年教育研究者和设计者,借助于强烈的有效需求意识,通过敏锐的观察,洞察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及时对老年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从而开发出社会认可的老年教育资源。以老年教育课程为例,作为老年教育载体和需求的体现,其适切性是一个动态变量,因此,老年教育课程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还要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和水平相适切。社会需求是一个整体观念,一个相对理想目标,而课程开发与开设是现实的,其目标、手段、规模、速度要和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毕竟政治发展的层次决定了能否为老年教育需求满足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能否为其满足提供充足的物质、经费保障和基础设施;文化发展水平决定了能否为其建设提供必要的思想和文化基础、技术与方法、正确的舆论导向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年教育供给发生“位移”,“短缺”和“过剩”并存的结构性问题出现了。为此必须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教育规模调节机制。首先要建立省(直辖市)级党委或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老年教育统筹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师资调配、设备配置等,更好促进老年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其次是基于老年人群及其学习需求变化的预测,建立区县区域老年教育规划机制,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老年学校、学习中心及学习网点等详细布局和控制性规划,动态调控教育布局空间,并以时间为序,多阶段规划合成,增强灵活性。再次是建立老年教育公共资源综合调配机制,争取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场所有效利用,将闲置校舍充分利用起来,防止被非教育行为“侵占”,同时在社会力量支持下开办“空中老年大学”和“网上老年大学”,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老年人需求。

(二)以个体需求为依据,优化老年教育供给结构

社会撤退理论指出,老年人退出职业生活后必然从社会财富生产者变成消费者,从社会建设者变成享受者,从社会中坚力量变成社会弱势群体。这样角色变迁和社会地位变化,如没有前期的老年教育的疏导,该群体会在生活上和心理上产生沉重压力,也因此促使他们产生各种适应生活的新需求,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需求会变得越强烈。这些新需求包括:安全需求、适应需求、康宁需求、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并随着时空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特征。以上海为例,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相比,上海老年人群体除了基本需求外,还表现出对精神文化和提高生命质量需求。这些需求将随着社会发展和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从低级到高级变迁的时间特征越发明显。因此,在进行老年教育課程开发和教学实施时,关注老年群体多层次需求同时,还应该考虑该群体在特定时空下的一些特殊需求。endprint

为此,必须建立满足个体需求为特征的老年教育转型升级机制:一是由老龄组织专家或老年大学等教育机构对未来老年教育个体需求走向进行研究,建立老年人个体需求预测机制,定期发布预测报告;二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种涉老产业和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及科学研判,建立老龄产业报告机制,对缺口或过剩情况向社会发布,供老年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以及老年学员学习需求选择做参考;三是国家或者省市老年教育管理机构对老年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开发设定“天花板”,建立专业与课程预警机制,并进行“兵棋推演”,办学院校根据“警报”自动调剂专业和课程开设,确保机会公平;四是根据老年教育的发展需要,实施老年教育院校动态调整计划,确保国家、直辖市、区县三级学校类型和区域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完善转型发展机制;五是既要为有条件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教育,也要创造条件为困难老年群体提供学习的机会,建立开放办学机制;还要加强对外教育合作,甚至开展老年教育国际合作,鼓励更多有实力的普通高校开办老年教育专业和课程,共同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激发老年教育供给活力

很多发达城市老年教育机构在加速内部运作改革,以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这条老年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充分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规范作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行政管理和办学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引进社会办学机制,促进供给多元化;发挥“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强化老年教育学习点建设和网上老年教育的开展;规范市场准入,激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和行业活力,积极支持和投身到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这既为老年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又对老年教育机构和资源重构提出了挑战,如何运用好“政府引领”与“市场调节”,克服由此而产生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冲突将是一大挑战。

为此,必须建立起以制度创新为导向的激活体制和机制。首先,全面贯彻老龄事业和老年教育方针政策,建立创新老年教育管理体系,提高办学活力,制定《老年教育法》,或利用终身教育方面法规强化老年教育地位,明晰老年教育机构自主办学和市场积极参与的新型关系,确立好各方面责、权、利。

其次,理顺现代老年教育学制。将有关内容覆盖各级各类教育体系中,创新老年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整合创新课程和适应性课程,强化实践学习课程,推动老年教育知识传承、技能发展、素质提升和谐统一;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线上线下之间、办学机构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有机整合,从制度上保障老年教育办学和管理多样性。

再次,改革老年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借助第三方评估等,明确老年教育公益性和福利性底线,在确保“非准不入”原则下,让市场充分参与,改变党委和政府办学为主的格局,以便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多形态的优质老年教育产品。事实上,随着发达城市经济社会的安定与繁荣,老年教育消费热情已经被点燃,新的教育消费需求不断出现,巨大教育供需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又一个老年教育奇迹在不断被创造出来。

二、老年教育需求改革的推进方略

老年教育需求满足也可以分为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两种方式。正式老年教育30年发展历程证明,针对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从供给侧入手实施的一些改革可以解决需求矛盾问题。比如,上海、南京等城市老年大学上世纪末,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和电视台等单位开展老年空中大学,利用网络开展网上老年大学等措施,扩大老年教育规模,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入手,采取一些以管控为特征的老年教育改革,促进了老年教育秩序的稳定,但其不足和问题也不容小嘘。比如,老年大学刚刚成立时,领导体制单一化,以及后来地方和中央老年教育领导体制不一致;出于政治考量,拒绝市场因素过多介入等行为,提高合作办学门槛,事实上这些做法限制了教育投资。因此有学者指出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从需求侧来分析和解决往往是消极的[2],因此必须重视“供给侧改革”,变“控制教育需求”为“顺应教育需求”和“创造教育需求”[3],结合中国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按照老年教育自身的逻辑来供给教育,从而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一)遵循老年教育规律,坚持教育供给规范化

就目前我国发达城市老年教育发展阶段而言,落实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促进老年教育规范化建设。规范化建设是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符合老年群体的自觉要求和迫切愿望,是老年大学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推广,是老年教育发展必然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此,必须强化理论基础认识:把老年群体作为“动力因”,确立其主体地位,同时当作“目的因”,关爱并为他们服务;将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宏观学理基础;以老年教育本质、目的、规律为直接依据;坚持人文管理、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方法论,和谐文化建设是其整体导向。必须以科学原则为指导:坚持特色规范,起步晚但发展快的实际,体现中国特色等;坚持适度规范,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有机整合的规范,防止以多样化为由忽视基本供给质量,也不能以统一性为由忽视其特殊性和独立性;坚持分类规范,承认老年教育类内的统一性和类间的区别性,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老年教育机构提出不同要求;坚持逐步规范,正确处理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用先进引领后进,防止大起大落,少走弯路。必须深入开展项目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设置相应评价标准[4]。鉴于我国发达城市老年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可以出台全国示范性老年大学评价标准,并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创建主体、主导和各自任务,创建工作评审原则以及相应方法等。

(二)消除壁垒,完善老年教育供给体系

老年教育供给是一个系统工程,供给质量和效率直接受其体系是否健全的影响。目前,发达城市老年教育供给体系还存在老年教育與其他类教育机构之间横向融合不够、机构间纵向流通不畅等问题。同时,老年教育间存在类型壁垒,老年教育机构与各类社会教育间的斜向合作等有待深化,在普通教育和老年教育机构之间互不开放,同一个城市间不同老年教育机构间学习转换也十分困难,老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间人、财、物很难共享。在阶段壁垒方面,主要表现在终身教育立交桥没有真正搭建起来,不同类型学校差异大,学分银行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区域壁垒方面,由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老年群体享受教育供给的水平差异比较大,以及居住地政策原因,互相流动也存在阻力。这些壁垒阻碍了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的满足,不能按照自身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纵横畅游”。因此,要打通各种壁垒必须通过老年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整个老年教育体系能够互通有无。为此,一是建立老年教育体系优化模型,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就对各级各类办学机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学习点的规模、衔接等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确保不同类型的老年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资源配比结构合理;二是搭建斜向合作、纵横贯通的老年教育立交桥,发挥省、直辖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优势,突破各种利益格局的阻梗,让每个老年人都可以按照自身学习需要和实际条件做出自己的选择;三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学习制度,确保教育机会平等,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档案”、“学分终身累计”制度,按照学分和学历安排、组织老年群体享受不同阶段和层次老年教育;四是强化老年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着力提高各级各类社会老年教育教学的质量,支持郊区老年教育发展,规范社会老年教育办学行为,健全终身教育体系。endprint

(三)多元参与,提高老年教育供给质量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供给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优质资源数量少,不能够满足老年群体学习需要;二是发布不均。解决之道是依靠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和老年学员,集大家之智慧,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入学机会,并在互联共享中做大做强老年教育。为此,一是要建立老年教育招生激活机制,在保证公平、质量基础上,通过改革调动老年学员、教师、管理者等各方的积极性,取消一些利益取向的消极做法;二是建立老年教育创新奖励推广机制,对取得的具有真正创新、推广价值的成果予以认定、奖励,推动老年大学优质资源建设取得实效;三是建立老年学习需求和教育质量评估发布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办学机构的学科专业或课程质量进行抽查,并发布相应评估报告,进行分类指导,以便更好改进工作;四是建立优质教育共建机制,推进优质学科专业联动发展,做好传帮带工作,将优质的、示范性老年学校和一般学校捆绑结对子,实现从点状的优质教育向块状的优质教育突破;促进老年教育超越式发展;五是建立“互联网+老年教育”机制,将优质课程和学习资源互联化,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有机整合,让更多老年学校、更多老年学员享有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和机会。

(四)以老年学员需求为本,促进老年教育供给多元化

把每一位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将其学习力和创造潜力都挖掘出来,保证享受到良好教育,关键是让老年教育有更多选择。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同质化现象都很严重,并且老年教育选择的壁垒随处可见,选择空间也很有限,因此,很难保证老年群体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实现,不利于释放社会老年教育消费需求,同时,对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障碍。为此,必须建立老年教育选择机制,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一是制定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老年教育规划、拨付针对性的教育经费、实施不同标准的督导评估,从而在政策上确立教育多样化的导向;二是开发更多类型的课程,增加可选择的门类,给予老年大学校本教材开发权以及选择的权利,鼓励教师提供富于变化的教学指导,提供更多消费空间,共建多样化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三是打破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院校之间、不同课程之间选择的“阻隔”,建立老年教育跨界选择机制,逐步确保课程教材、指导教师、就读形式、学习年限等方面的自主权;四是建立老年教育办学淘汰和整合机制,去除“空壳教育”和“低效教育”,淘汰那些超过了最低控制线的学校、专业、课程、教材、教师等,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老年教育需求改革的协同之路

教育与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区别又相互作用。比如,促进老年教育需求的滿足,既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也与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经济作为社会发展基础层面范畴,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带动老年教育方式和途径的革新。比如,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可以为老年人群移动学习提供条件,同时也激发他们网上学习的需求,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过来也会带动相关产业升级,进而促进经济改革。比如,大量人口流入的发达城市,必要的校舍是满足老年教育需求的保障,因而促进了“去房地产库存”的实现。因此,实施“两侧”结构性改革,能将“物”与“人”从供给侧有机联通[5]。

(一)解决深层矛盾,强化老年教育优先供给

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老年教育投入在增加,总量不足与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建立促使老年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势在必行。为此,社会各界必须充分认识到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发展老年教育的战略意义,创新组织架构,完善重大政策和制度,健全管理体制;构建一个融入政府行政体系的老年教育组织架构,各级政府应主动承担老年教育工作主体责任,形成完备的宏观管理体系,在保持和改进多元管理基础上,设立负责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协调委员会,致力于顶层设计[6],真正将老年教育视为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各相关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切实做好规划,统筹协调解决资源配置和体制机制等问题;将老年教育统计纳入全国教育统计范畴,定期公布相关数据,相关工作也要纳入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考核内容,形成发展老年教育的支持性政策环境。

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来看,使老年教育惠及更多老年人的关键是明晰办学、管理、评估等各方在促进机会公平中的权责,建立需求保障机制。一是建立老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体责任机制,理清各级各类老年教育相关机构关系,确保老年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财政资金优先投入,相应拨款要根据需要保持增长态势,老年人终身教育补贴在普及基础上逐步增长;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教育法》所规定的涉老方面权益和主体责任,普惠性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务真正落实到人;二是在坚持教育公益性基础上,建立市场供给老年教育的合理回报机制,改变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各方面投资老年教育事业。例如,支持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老年教育服务,鼓励社会大型企业应用自身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并允许在合理区间之内获得回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盈利性质的老年教育监管,加大对不求回报的老年教育投资活动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三是建立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机制,实施咨询和评估会制度、完善老年教育政策制定听证会制度、实施后评估制度等。

(二)建设多元主体,满足个性化需求

对发达城市老年大学来说,补齐教育供给短板、发挥课程创新优势是“两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任务。因此,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老年教育服务,我们要充分用好两个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利好政策,改变目前城市老年教育供给主体单一,郊区和市区供给差异大局面,在有针对性的抬高“教育底部”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供给体系,满足老年群体高品位的学习需求。

首先,健全以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主体的远程老年教育组织体系。充分利用开放大学及其分校系统和社区教育系统的功能,推动老年教育供给多元化,扩大老年教育受众面,同时,坚持就近、便捷、快乐为原则,把老年教育延伸至乡镇、街道和村居,利用社区学院构建学习网点,提供更多稳定可靠的教育服务,积极为老年人群建设家门口的老年大学。endprint

其次,动员普通高等院校积极参与老年教育事业,主动将丰富的资源用于老年教育。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举办老年大学比率较低[7],因此要鼓励高等学校开办开放式的“老年大学”或“老年学院”,开设老年教育方面专业和课程,开放高校图书、教学设施等优质资源,提供优秀师资力量等;允许老年人群参与大学生中进行学习,在条件许可情况下,通过合作举办或出租、或借用等方式,利用节假日或晚间的校舍闲置时间,全面支持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再次,加强部门和行业间多重共创共享机制,满足老年教育需求。老年教育涉及社会诸多方面,因此建立有效的连接和充分沟通的机制,教育部门和老龄委应主动整合和利用好文化、民政、金融等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社会专业机构、社会志愿者组织等各方力量,服务老年教育发展;开发各行业或各类资源中的教育(学习)因素,对有关资源进行教育学意义上加工、联结与统合,在功能与目标上与老年教育建立联系,并面向老年群体开放;通过“医养教结合”方式,发掘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的教育因素,多形式服务于老年教育。

(三)秉持主动作为取向,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老年教育不应该被视为经济消费者,以及被动应对的“角色”。为此,要建立以主动作为取向的教育尺度衡量机制,在深化综合改革背景下,完善自身,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创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水平。据调查,最受欢迎的老年教育内容主要围绕着个人情趣、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高雅生活品质的需求受到青睐。因此要改变直接借用普通高校课程的现状,提倡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发现代实用内容,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为此,老年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要进行充分调研,重视课程设置的广泛开拓与深度满足的统一性、适应性课程与引导性课程统一性;完善传统课程与实行课程创新相结合原则,丰富课程内容,促进老年群体以更積极的态度去生活;进行教学设计方面推陈出新,丰富载体,充分运用交互式微型课堂,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使老年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习积极性[8]。

其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学习方式。查显示,绝大部分发达城市老年大学学员已经拥有电脑,了解互联网初步知识和技能。按受欢迎的程度,老年人学习方式依次为传统课堂教学、线下体验学习、网络教学、电视学习。但高科技迅猛发展背景下发展混合式老年远程教育是必然趋势,也是解决供给不平衡的有效辅助途径。老年教育办学单位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在线学习平台,并深化其信息咨询、学习支持和资源建设功能,引导老年人突破学习时空的限制。

再次,加强师资建设,促进专业化发展。面对复杂的老年教育师资结构,办学机构应该保护和发挥好在职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积极进行引导,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开发面向实用性、休闲性、娱乐性、文化性老年教育课程资源,提供职称晋升和培训机会;鼓励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充实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发挥他们积累的精神财富和时间保障的优势,让他们既老有所学,又老有所用,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应有尊严和待遇;动员老年学员充当学生教师的角色,解决师资短缺,同时也给他们提供展示平台,保证他们的联动收入。同时要组织教师深化老年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老年教育教师的评先评优方面,适当考虑并给予倾斜,以便更好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仲阳,左娅.供给侧,怎么看?怎么干?[N].北京:人民日报,2015-12-28.

[2]金海年.新供给经济学的主张与应用[R].中国经济报告,2016.

[3]熊丙奇.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得抓牢牛鼻子[EB/OL].http://news.163.com/15/1229/01/BBVEASPC00014Q4P.html.

[4]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课题组.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3:71-76.

[5]贾康,苏京春.“五维一体化”供给理论与新供给经济学包容性边界[J].财政问题研究,2014(11):3-10.

[6]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高娟.社区老年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8]李学书.中外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反思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54-59.

责任编辑 王国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运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银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劳动关系探讨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