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的隐喻叙事

2017-11-16 06:02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电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朱迪乌托邦

谢 静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文学曾经被指为是“隐喻的艺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并非只有文学才能作为隐喻的载体,在图像、影像这些在当代影响力更为广泛的领域中,隐喻也是大量存在的。在电影中更是不仅有隐喻现象,还有隐喻叙事。尤其是在受众中有大量儿童观众的动画电影中,由于“观看先于语言,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正是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隐喻叙事更是不可替代的。迪士尼动画长片《疯狂动物城》(Zootopia,2016)上映后获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双重成功,它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动物乌托邦,在一个看似老套的“鬼马双警”式的、有趣的案件叙述中埋藏了大量隐喻,在使观众获得娱乐和放松的同时,又促进了观众对现代社会进行反思。

一、《疯狂动物城》中的直观隐喻

《疯狂动物城》中的直观隐喻指的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存在的隐喻叙事,这是最容易为观众所发现的。

首先是最为明显的语言隐喻。《疯狂动物城》中的“动物城”一词就是一个具有修饰意味的语言隐喻。Zootopia由意为“动物园”的zoo与意为“乌托邦”的Utopia组成,即动物乌托邦。“动物”就是“乌托邦”的修饰,它揭示的是乌托邦的特质,即是由动物组成的。这个乌托邦城市的基本运行方式,城市中市民相处的理念,市民、市长等人的形象与地位,他们的职能与分工等,都是隐喻表达。而动物又是人类本体的喻体,以动物来比喻人类由来已久,这既与人们朴素的科学认知有关,又与人们与动物的亲近情感有关。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人类的前身便是动物,而在文化积淀中,东西方都有着类似于“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的习语、俗语。可见动物是能够在观众脑海中构建出某种印象的。而这种印象恰好有利于电影输出其价值观,即抛弃了先入为主的固有看法的乌托邦才是理想的乌托邦。

其次是意象隐喻。《疯狂动物城》中存在大量意象,如各种面目不同的动物,各个城区的设置,甚至是动物们的工作等,其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动物意象。以动物角色而言,疯狂动物城是反对“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整部电影对于人们形成的固有偏见一直是持批判态度的,大到电影主线剧情绑架案,朱迪等人揭穿了“食肉动物并不一定凶狠嗜血,食草动物未必就善良温顺”的真相,小到朱迪与尼克去裸体俱乐部时目睹了明明什么都不记得的大象被恭维“记性真好”而感到无言以对,这些都是在不断对观众阐明电影的中心思想,即不要带着对种族/族群的有色眼镜来判断每一个个体。电影打动人的地方也在于原本对狐狸有恐惧感的兔子朱迪最后能与尼克化干戈为玉帛。

但是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说,电影又是不断有意在对刻板印象进行重复的。在研究每一种动物的特性时,创作者就已经意识到,动物是必须被以刻板印象的方式来描述的,只有这样,刻板印象才成其为刻板印象,而主人公最后对刻板印象的摆脱才具有意义。如在电影中的黑社会里,体积大的“打手”是北极熊,这主要是利用了人们对熊科动物强力刚猛,以及由北极联想到“冷酷”的印象,而体积小的鼩鼱反倒是“老大”,这看似有反差,但实际上是因为在真实世界中,鼩鼱是一种极为凶猛、残暴且贪婪的动物,它们每天必须吃下四倍于自己体重的食物,在食物短缺时能够吃自己的同类,这种不择手段者来领导空有蛮力的北极熊是合适的。与之类似的还有电影中卖盗版碟的“公爵”黄鼠狼,人们对黄鼠狼的认知大多为偷鸡,电影中公爵也是一个喜欢非法得利的人物,绑架案的破获首先便是由公爵去抢劫“午夜嚎叫”开始的。在电影结尾,所有动物都在夏奇羊的歌声中载歌载舞时,还有一个镜头是公爵一边跳舞一边从旁边一个动物的裤兜中偷钞票。而狐狸尼克与公爵是早就认识的,显然尼克也身处于这个由擅长小偷小摸、小算计者组成的社交圈中。鼩鼱隐喻残暴的、非正当行业的有权势者,公爵隐喻从事低端犯罪的小人物,这些都是意象隐喻。

二、《疯狂动物城》中的非直观隐喻

而电影中的非直观隐喻则涉及创作者与接受者的思维方式。隐喻与人类认识世界、反映世界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隐喻叙事大量渗透于人们的艺术创作(如早期的神话叙事)之中。

首先来看这种隐喻叙事的感性基础。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存在的前提,是人的原始具象思维,即人在面对一个可感的、具体的实体时,会将因它自身属性而产生的感受移植于其他物体上,会以外物的细节来代替外物的本质。尽管随着人类逐渐离开童稚时期,这种在理性上的匮乏正在离人类远去,人类早已抛弃了远古时代因各种局限而导致的浅薄的见识和狭隘的视野,但人因外物触动而产生冲动情感和丰富想象的本能却没有消失。在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中,电影人也会利用人的这一思维特点,在叙事中进行象征性的、非理性甚至是荒诞性的叙事。

在《疯狂动物城》中,具象的动物成为集中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成为引发观众进行思索的思维材料,如其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树懒闪电,树懒显然代表的就是“慢”,不仅说话慢,动作也慢,而闪电的具体形象则被与“缓慢低效的公务员作风”这一抽象概念联系起来,电影中等待树懒们办事的动物们苦不堪言,这一隐喻受到了观众普遍的认同。甚至在电影的隐喻思维中,闪电还被与公务员的腐败作风联系了起来。在电影中,按照美国车管所员工的平均工资,作为车管所普通管理员的闪电是很难买得起片尾时那样的崭新豪车的。而尼克在第一次带朱迪去找闪电时就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树懒难道就不能快吗?”这暗示着作为老朋友,尼克早就知道闪电有爱飙车的习惯。单纯从艺术效果来看,树懒温吞缓慢的生理属性与喜爱超速违法的社会属性能够形成一种反差效果,令观众捧腹大笑。而从隐喻的角度来看,观众不难发现,闪电因为与尼克的私人关系而让尼克不用排队就能直接查车牌,这本身就已经是腐败的表现了。整个动物城实际上隐喻的就是现实中的人情社会,闪电是尼克在车管所的“朋友”,正如朱迪也在市政厅拥有羊副市长这个“朋友”,都能帮他们做些游离于法律底线的事一样。

其次是这种隐喻叙事逻辑基础。《疯狂动物城》之所以没有让观众感到其中的情节是不合理的、盲目的,而是认为是有据可循的,主要就是因为在电影的隐喻叙事中体现了因果关联逻辑。尽管电影的情节是想象虚拟的,但是其中几乎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都是符合观众心中的因果逻辑与现实经验的,也就是说,《疯狂动物城》的叙事是符合“心理真实”的,是人们对人类世界的一种认识与反馈。如尼克在电影中出现时,已经是一只32岁、玩世不恭的狐狸。正如人们给狐狸贴的投机取巧的标签一样,尼克接受了人们对自己的这种偏见,将自己变成了一只左右逢源,每天做着无本冰棍生意的市侩狐狸。但实际上,这是尼克的一种伪装,他并不是生来就坚信“变坏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在与朱迪不打不相识后,尼克逐渐对朱迪敞开了胸怀。

原来尼克在八岁的时候,曾经想与其他食草小动物一起参加童子军,他的妈妈还为此攒了很久的钱给他准备了一套童子军制服。这个时候的尼克还是以真诚善良之心来待人的。不料小尼克遭到了其他食草小动物有预谋的羞辱,包括给尼克戴上嘴套。从此以后,尼克就开始隐藏起了童年那个真实的、天真的自己。尤其是尼克自我承认他自12岁时起便出来做生意谋生,可见他在社会上经历了太多的世态炎凉。又如成年朱迪是一只24岁,对世界还充满希望,一心想当一名好警察的兔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朱迪就没有童年阴影。小时候的朱迪原本就有当警察的愿望,而一只狐狸小恶霸欺负着其他弱小的动物,还抓破了打抱不平的朱迪的脸,这使得朱迪在内心深处有了对狐狸这一群体的成见与警惕。在从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尽管从实力上来说朱迪已经不再需要恐惧狐狸,但她依然随身携带防狐喷雾;尽管她并没有使用过喷雾,但是她腰间的喷雾还是直接向尼克宣示着她对狐狸的提防。朱迪和尼克最后能携手作战,都在于对方破除了自己的心理障碍。人们在童年时有不愉快的遭遇,使得某些念头深藏于人们的潜意识中,影响了人在成年之后的行为方式与面对具体事件时的判断,《疯狂动物城》中朱迪与尼克的两段童年经历隐喻了人类遭遇偏见和反偏见的历程,这是符合因果逻辑的。

三、隐喻叙事对《疯狂动物城》的意义

隐喻叙事的第一重意义自然是贩卖纯真、美好与梦想,低龄观众看到本是食物链上天敌的狐狸与兔子能够惺惺相惜,无疑能从中领会到成长、信任和真善美的感人力量。

而在此之外,隐喻叙事还有另一重意义。严格来说,尽管《疯狂动物城》取得了迪士尼动画长片史上空前的成功,但是其在叙事上并不是完美的。受迪士尼“合家欢”式的剧本编写(主线清晰,主要矛盾突出并最终得到解决,时长适中,观众的理解难度适中等)限制,电影实际上并没有对整个故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个有效的、终极的解决方式。正如野牛局长所说:“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一点都不好,我们才需要好警察。”电影一方面在构建动物乌托邦时处处注重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迁就“合家欢”叙事而将电影中的世界简单化。从野牛局长对动物城的评价来看,一个“一点都不好”、矛盾重重的社会,是不可能因为一个反派的被捕、一次动物狂欢派对的举行就变好的。可以说,迪士尼推出的依然是一个“迪士尼式”的、温情而乐观的童话故事。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迪士尼终于愿意向观众展现更多的社会阴暗面,让许多在过往迪士尼动画电影中没有出现的边缘人物化身为动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便是隐喻对《疯狂动物城》的意义之一。

以鼩鼱领导的黑社会在电影中的隐喻为例。使绑架案的侦破出现曙光的实际上是朱迪与黑老大鼩鼱的合作。朱迪的身份是警察局的警察,然而警察局低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浮于事的作风,使得朱迪只能求助于鼩鼱的黑道力量。因为曾经救过黑老大的女儿,朱迪成为鼩鼱未来外孙女的教母,这使得她和尼克可以在街上将黄鼠狼公爵抓到鼩鼱那里让鼩鼱对其刑讯逼供。而在此之前,朱迪与尼克也差点死在鼩鼱的手上。可见,作为黑道中的头面人物,鼩鼱的权势已经大到可以杀人都不会被追究了。在电影的最后,狮子市长与羊副市长这两个伪善且拥有自己私人武装(狮子市长有狼,羊副市长则有山羊打手)的政客都在这场政斗中收获牢狱之灾,而无恶不作、令尼克都心生恐惧的鼩鼱反倒无人追究。在动物城中,车管所、警察局等无不在显示着政府的不可靠,这与《冲突》(Serpico,1973)等由真人出演的犯罪电影是有着高度相似性的。隐喻性叙事使得低龄的,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的观众在愉快地接受朱迪“凡事须尽力”、动物们和谐友爱相处的正面理念之外,成年观众又能看到一个更真实、更令人哭笑不得的世界。

《疯狂动物城》为观众奉上了一座令人惊喜的超级动物城市和一段带有“洛杉矶风格”的罪案故事,电影凭借隐喻叙事在展现属于童话世界的美好时,又宣讲了迪士尼之前作品少有的,属于成人世界的肮脏,堪称一部具有全新气象的立意非凡之作。

猜你喜欢
疯狂动物城朱迪乌托邦
爱的请求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疯狂动物城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疯狂动物城》玩转政治寓言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