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马针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2017-11-20 13:40朱科赢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针法患侧步行

朱科赢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14

倒马针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朱科赢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14

倒马针法运动疗法脑卒中足内翻

笔者采用倒马针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年龄在40~60岁之间,共计90例;病程3~6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男24例,女2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以倒马针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头针取正会、后会穴;体针取健侧灵骨、大白穴。针刺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头针用1.0寸毫针斜刺,入0.3~0.5寸;体针用1.5寸毫针直刺,入0.5~1.0寸,以患者有局部酸胀感为宜,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扎针同时进行运动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用手法松解及牵伸患侧胫骨前肌,使其处于放松状态。后放置患侧下肢于极度屈膝、屈髋位,再行被动牵伸踝关节,并在辅助下嘱患者行主动踝关节背伸运动,在主动运动时控制踝关节运动轨迹防止出现足内翻。随后嘱患者行患侧单桥运动,强化胫骨前移及足底内侧感觉输入。运动时间为30min。每日治疗1次,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运动治疗。针刺方法:取悬钟、足三里、解溪、阳陵泉、阴陵泉、丘墟、照海。穴位常规消毒后,使用1寸半毫针直刺,深进入0.5~1寸,另丘墟透照海,阳陵泉透阴陵泉。施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10min行针1次,以患者患侧有局部酸胀感为易,留针30min。完成针刺治疗后进行运动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足内翻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足内翻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但与正常人有别;好转:足内翻减轻,但活动时有影响;无效:足内翻无明显改变。

3.2 步行能力及腓骨长、短肌肌力评定标准[1]:步行能力采用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肌力评定采用Lovett分级法评定。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步行能力分级情况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能够独立步行的患者有36例(80%);对照组为23例(5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能够达到Holden 2级,而对照组只有38例的患者达到Holden2级(8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5 两组治疗后腓骨长、短肌肌力评定分级情况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腓骨长、短肌肌力达到Lovett 3级以上的患者有27例(60%);对照组为11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所有患者能够达到Lovett2级,对照组有37例患者达到Lovett2级(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体会

倒马针是董氏奇穴里独创的一种特殊针法,系利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法,加强疗效,其内容丰富且异于传统。该针法具有疏通经脉气血的作用,可显著改善患侧痉挛肌群的高张力状态。相比常规取穴倒马针取穴方法有针通三焦、注重整体、特重区段、手法简明、危险性低等特点。该针法属于运动针法,施针时如结合患部运动则疗效更佳,通过运动疗法提高患者足外翻肌群的肌力,增加了足底内侧肌群的感觉输入并提高了踝关节的运动控制,使足内翻状态得到纠正,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1] 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7):545-546.

2017-06-21

猜你喜欢
针法患侧步行
更 正
步行回家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