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研究

2017-11-20 20:03郭开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价值

郭开灿

【摘要】目的 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狀动脉疾病患者45例,全部患者均进行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分别用1 mm和3 mm的方法对患者数据进行重建,对患者的诊断结果中的钙化斑块和小钙化斑块的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mm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高于3 mm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P<0.05);1 mm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高于3 mm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中,采用不同厚度重建数据对钙化斑块和小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有差异,且1 mm的层厚、层间隔比3 mm更具有检出优势,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放射CT血管造影;价值

【中图分类号】R816.2;R5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1..02

【Abstract】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CT angiography 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 This study limits the scope of 4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5 January-2016 year period,all patients underwent radiation CT angiography on patients were reconstructed by 1 mm method and the data of 3 mm,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results of patients in the small calcified plaque and calcified plaque were compared analysis.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1mm small calcification plaque det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3 mm,and the sensitivity of small calcified plaque detection was lower(P<0.05).The sensitivity of 1mm calcified plaque det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3 mm,and the sensitivity of calcification plaque detection was lower(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sing CT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radiation, using different thickness reconstruction data on calcified plaque and small calcification plaque detection rate differences,layer thickness, layer spacing and 1 mm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3 mm detection, the detection rate is high,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Coronary artery disease;Radiology;CT angiography;Value

冠状动脉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钙化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动脉膜内有沉淀类脂质和积聚着复合糖,继而患者组织纤维内有钙化沉淀。以前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是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是心血管检查中常见安全的方法,也很好的为冠状动脉的检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利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患者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例如心率不齐、冠脉离断等等,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而且此种方法在诊断上价值过高,只有在具有严重的临床指征时才会内采用,这样给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困扰。随着放射CT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用于检查和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带来了不少的效益,放射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血管相比其扫描速度较快,对斑块的分辨率也较高,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次择取我院冠状动脉疾病患者45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且符合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条件,男28例,女17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8.2±6.32)岁,心率52~97次/min,平均心率(68.4±3.26)次/min,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1)患者不能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有胸闷、胸痛和胸前压榨性疼痛等不适感觉。(3)有不确定原发性心肌疾病等。(4)患者有同位素心肌检查异常、不典型心绞痛、超声运动负荷检测为阳性、冠状动脉支架后置入等等。endprint

禁忌证:(1)患者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心率不齐、不稳定心绞痛[1]以及严重的心肌疾病等心血管疾病。(2)患者有嚴重的肝功能、肾功能不全,且呼吸功能出现障碍、凝血功能障碍。(3)患者有过敏性体质且对碘剂药品过敏。

1.3 方法

(1)数据重建:对入选患者在1 mm和3 mm的层厚和层间隔进行数据重建,选择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2]和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分析仪。(2)检测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检测之前,将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的电流设置在1331A,电压设置在120KV,仪器矩阵选取为512 mm×512 mm。将上述条件设置完成后,患者进行屏气,用仪器从患者气管隆起处一直扫描至心脏隔,在扫描中注意观察患者心电信号,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1.4 观察指标(检出标准)

观察并记录患者1 mm和3 mm层厚、层间隔下小钙化斑块和钙化斑块的检出敏感性。

钙化斑块的检出标准:冠状动脉钙化检出需要在130Hu区域范围内多个相邻的CT值检验出钙化灶,每一层检出都会被保存在软件中,在钙化斑块大于或等于130Hu时斑块会被自动转化为粉色。当检测的影像中出现伪影,应该准确的将伪影和钙化斑块区分开来,同时还要调整窗框、位,这样才能减少误差,还可以将检测区局部放大,这样才能准确的和原始图像进行对比。患者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患者检测的数据采用1 mm和3 mm层厚的方式进行重建,主要分为1 mm重建组和3 mm重建组,1 mm每一层厚度的定义为1 mm,3 mm每一层厚度的定义为3 mm。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 mm组应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检测出钙化斑块45个,检出敏感性为100%,检测出小钙化斑块39个,检出敏感性为100%;3 mm组中检出钙化斑块31个,检出小钙化斑块23个,检出敏感性分为为68.88%和58.97%。1 mm的钙化斑块的检出敏感性高于3 mm的检出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 mm的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同样高于3 mm的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诊断标准就是冠状动脉血管中的钙化,所以说提高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检测是很有必要的。以前在临床上对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通常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测,也是目前在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它能够经过诊断检测给医生提供正确的数据信息,给患者的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但是这种诊断方法在总体上检测的步骤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其次所需要的费用也较高,同时这种检测方法容易导致心率不齐、心肌梗死[3]等等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检测方法也多在病情严重的患者中进行使用。但是放射CT血管造影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缺点,使患者在临床上的检验更为方便、实惠和准确,放射CT血管造影具有扫描快、分辨率高的特点。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冠状动脉疾病积分的评价情况,能够有效合理的将冠心动脉疾病患者的风险进行分层,从而进一步确定患者冠心疾病发生危险的程度。患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过程中,层厚与层间隔是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检测过程中根据相关文献报道[4],大于40岁的患者中冠状动脉疾病的确诊率为50%左右,敏感性为100%,在大于60岁患者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硬化可能对导致冠状动脉内狭窄,所以可以得出结论钙化斑块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冠心病的诊断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够准确的计算出患者血管内钙化的情况,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方便性和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5],1 mm钙化斑块的检出敏感性100%高于3 mm钙化斑块的检出敏感性6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1 mm小钙化斑块的检出敏感性100%高于3 mm小钙化斑块的检出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检测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准确的检测出患者血管内含有的小钙化斑块及钙化斑块,为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数据,且在诊断中不同层厚、层间隔所检测出患者血管内斑块数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说可以将放射CT血管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方法,但是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重建,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陈 琦.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05):608-609.

[2] 张俊勇.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放射CT血管造影的应用探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05):57-58.

[3] 毛海英.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41-42.

[4] 兰胜青.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7):47+49.

[5] 屈光雄.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放射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07):1098-1099.endprint

猜你喜欢
冠状动脉疾病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血管内超声在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CT和MRI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对照分析
Allen试验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抑郁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