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差异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2017-11-22 19:00景晶
现代情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直辖市高水平一流

景晶

〔摘 要〕以ESI数据库2017年3月最新数据,通过对ESI榜单中我国大陆高校入榜学科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方面解析,探讨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的学科发展态势和学术影响力。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在地域间有巨大差异,科研实力和竞争力较强都集中在中部地区,华东实力最强。我国大陆高校学科实力最强的5个省(直辖市)是: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我国大陆高校学科同质化比较严重,优势学科集中在物理、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以此对一流学科建设中的内涵、特色、评估等方面展开思考。

〔关键词〕学科发展;一流学科;地区差异;中国大陆高校;ESI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11.01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11-0093-05

Analysis of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ifference

——Based on the Databases of ESI

Jing Jing

(Librar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disciplines,cited frequency,highly cited papers,hot pap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SI list from the latest ESI database date in March 2017,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rend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univers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The findings: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between regions,the streng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mpetitivenes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strongest in East China.The five discipline strongest provinces in 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ies were:Beijing,Shanghai,Jiangsu,Hubei,Guangdong.The disciplines of 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ies were more serious homogenization,the dominant disciplines focus on Physics,Chemistry,Engineering,Clinical Medicine,Materials Science.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 class discipline.

〔Key words〕discipline development;first class discipline;regional difference;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ies;ESI

1 研究背景

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財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备受关注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正式出炉。该方案公布了我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遴选条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1]。《实施办法》要求:省级政府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统筹推动区域内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优秀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

目前,全国有超过20个省、直辖市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目标及财政支持,如江苏省的目标是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10所进入前50,100个左右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国家一流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2030年建成两所世界一流大学,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每年新增1亿元;山东省计划投入50亿,建设1~2所世界一流大学,6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5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30年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广东省计划投入50亿,建设2所世界一流大学,17所国内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110个重点学科;上海市投入36亿建设高峰高原学科,计划建设20个世界一流学科,18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北京市预计投入100亿,推进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这些宏伟计划的提出,需要建立在对我国各地区高校学科发展现状的准确认识上,笔者根据ESI数据库最新数据,深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高校学科优势、潜力学科、科研竞争力、影响力等情况,以期清晰高校学科实力的地区差异,更加明确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与实际的差距,冷静思考和应对双一流建设中的困境。endprint

2 数据来源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简称ESI)是一个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深刻分析型研究工具,它基于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和引文数据,提供22个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国家、机构及期刊的科研绩效统计和科研实力排名。《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将进入世界1%的“ESI-TOP论文”作为重大科研成果评价指标首次纳入大学评价体系,引导我国大学提高学术研究水平。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ESI高被引论文”被首次纳入评价指标,随后入围ESI前1%学科的数量和质量受到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重视,成为衡量高校科研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本次研究采用ESI数据库2017年3月更新的最新数据,数据涵盖范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通过对ESI榜单中我国大陆高校入榜学科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方面解析,探讨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的学科发展态势和学术影响力,为各省(直辖市)、各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为提高学科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3 数据分析

3.1 我国不同区域高校ESI学科总体情况分析

2017年3月全球共有5 460个机构入榜ESI,其中中国大陆机构有200个,根据区域划分,中国大陆不同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七大片区,分别是:华东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南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东北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龍江)。

从表1中看到,我国不同区域间学科发展水平是极度不平衡的。华东地区无论在ESI学科数、上榜高校数、总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显示了华东地区强劲的科研实力。排名最后的是西南地区,在ESI学科数上,华东地区是西南地区的近6倍;在上榜高校数上,华东地区是西南地区的4倍多。整体上看,我国高校科研实力和竞争力较强都集中在中部区域,包括华东、华北和华中区。在篇均被引频次方面,除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稍弱外,其他5个区域差距不大,体现了这5个区域虽然在发文数量上存在差异,但在发文质量、影响力方面差距不大。

3.2 不同省、直辖市ESI学科数情况分析

在ESI学科上榜的200个中国大陆高校中,海南、内蒙古、青海、西藏4个省份的高校无学科进入ESI榜单,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学科进入全球1%。表2列举了以ESI学科数为序,排名前5位和最后5位的省、直辖市。

从表2中看到,以ESI学科数排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和广东,排名最后5位的分别是江西、广西、新疆、宁夏和贵州。无论从ESI学科数、上榜高校数还是WOS论文总数、高被引论文数,排名前五的省、直辖市都显著高于排名最后5位的省份,显示不同省、直辖市高等教育学科实力的巨大差距。篇均被引频次体现了学科整体的科研影响力,从各省、直辖市的篇均被引频次来看,排名前五位的省、直辖市分别是安徽、上海、福建、甘肃和天津。安徽省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国内机构第2位。南开大学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第一。总体来看,各省、直辖市在篇均被引频次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3.3 不同省、直辖市ESI学科影响力分析

ESI数据库把科学研究领域划分为农业科学、化学、临床医学等22个学科,我国大陆高校除空间科学外,其他21个学科均有高校进入ESI榜单,但不同省、直辖市高校除进入ESI的学科数量有差别外,学科覆盖程度也是不同的,特别在学科进入全球千分之一方面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不同省、直辖市的学科影响力。表3列举了ESI学科覆盖超过12个的省、直辖市。

从表3中看到,在学科覆盖数方面,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湖北分别排在前5位, 北京地区高校除空间科学外,其他21个学科均榜上有名。浙江、广东、湖北、上海均覆盖有18个学科上榜,与北京相比,未上榜的学科为经济学与商学、多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学科覆盖数排名倒数的分别是宁夏、贵州、新疆和山西。宁夏只有临床医学、贵州只有化学一个学科上榜。从ESI学科进入排名1‰的数量来看,排名前五位的地区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和江苏。北京地区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覆盖9个ESI学科共计19个学科数进入全球排名1‰。排名第二位的上海地区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覆盖4个ESI学科共计9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1‰。在有学科进入ESI的省份中,有10个省份未有学科进入全球1‰,如河南、云南、广西、河北、江西等。从学科覆盖数和1‰学科数两者来看,北京、上海两地在学科影响力方面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表明这两地区非常强的科研能力。

3.4 不同省、直辖市ESI学科竞争力分析

笔者通过热点论文、高水平论文、高水平论文百分比3个指标来衡量不同地区ESI学科竞争力。热点论文是统计某一ESI学科最近两年发表的论文,按照最近两个月里被引用次数进入前0.1%的论文而给出,热点论文很好的反映了学科创新力,高水平论文是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取并集合后的论文合集。这3个指标的结合能清楚的反映出某地区在某一学科上研究的前沿性和重要性。

表4根据各地区高水平论文百分比排序,列举了排名前10位的地区。从高水平论文百分比来看,排名前5位的地区是:安徽(1.59%)、福建(1.42%)、北京(1.30%)、湖北(1.24%)和上海(1.19%);从高水平论文数量来看,排名前5位的地区是:北京(4 389篇)、江苏(2 493篇)、上海(2 466篇)、湖北(1 384篇)、广东(1 200篇)。热点论文数量前5位的排序和高水平论文数量排序相同。安徽省高水平论文百分比高,来源于中国科技大学在化学、物理学贡献了388篇高水平论文。综合3个评价指标发现,北京、上海、江苏3个地区在ESI学科竞争力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endprint

3.5 高水平论文高校分布情况

中国大陆地区共有200所高校有高水平论文,共计17 513篇,高水平论文比1.17%。有106所高校至少有1篇热点论文,共计601篇。表5列举了按照高水平论文数排名前10的高校,这10所高校反映了大陆高校最强科研实力。其中北京3所,上海2所,浙江、安徽、江苏、广东、黑龙江各1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高水平论文数和热点论文数两方面都显著高于其他高校,在高水平论文百分比方面,中国科技大学排名第一。在高水平论文数排名前3学科统计上,国内高校的优势学科比较集中,主要为物理、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5个学科。

4 研究结论

1) 我国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在地域间有巨大差异。科研实力和竞争力较强都集中在中部地区,包括华东、华北和华中,其中华东实力最强。

2)从ESI学科数、学科影响力、学科竞争力等方面分析,我国大陆不同省份学科实力有显著差异。在ESI学科数上,排在前5位的是: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广东;在学科影响力上,排名前5位的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湖北;在学科竞争力上,排名前5位的是: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广东。综合来看,我国大陆高等教育学科实力最强的5个省(直辖市)是: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各项指标排名均靠后的省是贵州、宁夏、新疆。

3)我国大陆高校学科同质化比较严重,优势学科集中在物理、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较弱的学科有经济与商业、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等,其中空间科学无高校入榜。

5 研究思考

5.1 何谓一流学科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世界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什么是一流学科?它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是怎样的?我国一流学科与国外顶尖高校的一流学科差距是怎样的?周光礼、武建鑫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中提出,学科既是一套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也是一套体现社会建构的学术制度,一流学科的4个标准: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和一流的学术声誉[2]。从可量化的世界一流学科标准,国际上普遍认可进入ESI排名1‰的学科即为世界一流学科,如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要采纳ESI学科评价数据,按照同一学科不同评价单位的实际排名情况划分,即某学科全球排名进入到ESI前10%以内,就是世界一流学科,具体划分为3档:某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含1%)为世界顶尖学科,1%~5%(含5%)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学科,5%-10%(含10%)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学科[3]。莫蕾钰、洪成文通过对3所美国顶尖公立大学与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流学科学术发展比较发现:我国大陆顶尖大学与美国公立顶尖大学在整体实力与分学科实力上还存在较大差异,整体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的平均水平,但我国大陆顶尖大学与整体科研机构都显示出快速发展态势,尤其在2005年后进入加速发展期[4]。

5.2 经济因素是区域间科研实力差距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在地域间有巨大差异,一流学科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部地区,在各项指标都排名靠前的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浙江等省、直辖市,更加体现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一些办学时间不长但在国际大学排名(学科排名)中直线上升的大学无一不是靠投入巨资引进世界一流学科大师和优秀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室,购置国际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及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料,聘请高水平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吸引国内外一流学生[5]。因此,加大对高校科研的投入,引进顶级人才团队,夯实学科建设设备条件,是缩小区域间学科实力差距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双一流”建设地方“施工图”,东西部地区在经费、人才投入上差距依然巨大,如北京预计投入100亿元推进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广东投入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山东计划筹集50亿元,而中西部的贵州、宁夏等地投入相对較少,宁夏计划高等教育专项资金规模增加2亿元,贵州省则计划5年投入5亿元[6]。这种差距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西部地区在投入上应更加注重投入的效率监测和战略眼光。

5.3 一流学科建设体现地方特色

与“985工程”、“211工程”相比,双一流建设打破了高校的身份固化,给所有高校提供了一个“同台竞技”的良好平台,这就为地方高校特别是不具备“211工程”身份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双一流建设要求地方高校必须扎根区域,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共建发展共同体[7]。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学科同质化比较严重,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建设与发展未能体现区域特点,这与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相违背。高等教育的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形成高等教育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在各省份出台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对接地方需求、突出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的要求。如海南重点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国际旅游、热带海洋、热带医药、岛屿生态等学科领域;山东重点支持有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能力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5]。符合地方特色的学科建设,既为地方高校带来发展契机,也避免了高校间学科的重复建设和人才恶性竞争,提高学科建设经费的效益。

5.4 一流学科建设的绩效动态监测

以ESI数据库为评估标准的“一流学科”、“顶级学科”是根据学科论文的被引情况计算,ESI数据库每2个月更新1次,各机构的学科排名会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科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才能提高学科建设的绩效。上海市将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在学术成果方面制定观测监控指标,通过各一流学科与国际顶尖标杆学校的相对比较和学科自身的绝对动态发展等客观分析,对各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进行实时监测[8]。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华南师范大学每两个月按照ESI数据库更新结果形成《广东省高校ESI学科领域发展情况简报》,随时了解广东省内高校学科排名、学科发展、与其他省份高校对比分析等情况,对省内高校学科建设状况实时监控,以提高学科投入经费的使用效益。endprint

5.5 一流学科建设的冷思考

以政府为导向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取代学校成为经费调配、经费支持的重点,大力发展优势学科成为各大高校争取资源支持的重要依据,这是国家走向教育强国的重要步骤。但一流学科评估标准是什么目前尚未有官方的准确解释,以进入全球前1%、前1‰的ESI学科作为一流学科、顶级学科虽不失为一种客观的评测标准,却仍有瑕疵,ESI学科分类不均,社会科学领域没有细分、无法消除自引数据都使得仅以ESI进入学科作为评价标准有失准确性和全面性。“双一流”概念的大热,使得高校间掀起人才大战,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巨大差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成为人才被挖的“重灾区”,人才流动是把双刃剑,适度的人才流动能够促进学术、思想、成果的交流,但我国目前的“挖人大战”却存在着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东西部地区教育科研实力的差距。同时也有学者呼吁高校应关注学科建设之外的维度,一流学科更多的要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扶持真正有发展空间、有需求的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EB].http://www.sdpc.gov.cn/zcfb/zcfbqt/201701/t20170126_837089.html.

[2]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1):65-73.

[3]邱均平,王菲菲.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与学科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7-103.

[4]莫蕾鈺,洪成文.中美顶尖公立大学一流学科学术发展比较-基于InCites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8):61-69.

[5]刘瑞儒,何海燕,李勇,等.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实施路线图-基于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1-7.

[6]董鲁皖龙.“双一流”建设,地方如何出招?[N].中国教育报,2017-03-20,(01).

[7]蔡袁强.“双一流”建设中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33-37.

[8]焦苇.上海将动态监测一流学科建设[N].文汇报,2014-02-19,(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直辖市高水平一流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财政收支
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收入完成预算情况
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