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类语义场助动词的历史演变

2017-11-25 06:30陈依琳
唐山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古助动词古汉语

陈依琳

“应该”类语义场助动词的历史演变

陈依琳

本文主要运用语义场理论,采用词频统计、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汉语“应该”类助动词语义场中的四个成员进行描写、比较、分析,探讨汉语“应该”类助动词语义场从上古到近现代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研究综述

汉语“应该”类语义场所包含的成员众多,本文选择了四个比较典型的核心成员 “当”、“宜”、“须”、“应”进行系统研究。前人对于“应该”类语义场的综合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篇:汪维晖先生的《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在第三章动词研究的第21类就是“宜、当、应、合”的语义场研究,讲述了“应该”义助动词的起源及中古时期的发展状况;尹淳一在博士论文《祖堂集-情态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中也提到了“应该”类助动词的语法化过程;吴春生先生曾写过 《“当”的语法化》和《“须”的语法化》两篇文章,对“应该”类助动词中的两个核心成员进行了语法化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宋)、近代汉语(元明清)、现代汉语四个阶段,对“应该”类助动词采用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简要论述四个核心成员“当”、“须”、“应”、“宜”的语法化过程。

二、上古时期“应该”类助动词

先秦时期,“应该”类助动词大体上以“当”和“宜”为主,这两个词起源较早。

“当”的源词,《说文·田部》云:“当,田相值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值者,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助动词“当”最早在《尚书》中已经出现。

例如: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浩》

尔有善,联弗敢蔽;罪当联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尚书·汤浩》

“宜”在《说文·内部》:“宜,所安也。”本义是适宜、合适。助动词“宜”就是由表“合适、适合”义的动词“宜”虚化而来的,表示“应当、应该”义。

例如:予小子夙夜抵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家土,以尔有众,底天之罚。《尚书.泰誓》

汉以后,当的使用渐普遍。在《史记》一书中,助动词“当”的用法为271次,占“当”在书中使用总数(641次)的4.23%,接近一半。可见助动词“当”在上古前期处于萌芽阶段,在末期用法才渐趋成熟。

宜本为动词,后来发展出助动词“宜”的用法,在上古时期《诗经》中曾出现5例。在《左传》《论语》中未见,在中出现4例助动词用法,汉以后用例大增,《史记》中87例,占总量的37%左右。

三、中古时期“应该”类助动词

在东汉产生了助动词“应”以后,“应”作为助动词便逐渐作为“应该”类这一语义场的最核心成员,“须”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

从起源上看,应在《说文·心部》:“应,当也。”《说文》段注:“当,田相值也。引申为凡相对之称。”可见,“应”的本义为“相称”、“相当”。作为助动词的“应”出现得较晚,大概在东汉时期才开始出现,在中古时期得到了发展。“须”《说文·须部》:“须,面毛也。”“须”的本义是指“颐下之毛”,后引申出动词用法,进一步虚化成为助动词。志村良治(2005)在《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中指出,作助动词的 “须”从中古初期开始使用,表示 “应该”、“应当”。

此时,作为“应该”类语义场的四个核心成员已经开始全部活跃在语料例,其主要句法形式为“NP+应/当/宜/须+VP”和“NP+Neg+应/当/宜/须+VP”。

例如:后有余党,皆应伏法。(《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颜氏家训·风操》)

四、近代汉语“应该”类助动词

近代汉语时期,随着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助动词同义组合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逐渐开始有了取代单独使用词语的频率。“应”作为主要核心成员的地位已经占了主导,并且开始组成词语“应该”来表示应该义,在CCL语料库可以发现,“应该”一次合体使用多达662次,其他双音节词在语料库中的分量也逐渐增加,可以清晰地看出四个核心成员的语法化过程。助动词的连用现象从中古时期开始,到近代所占比例大大增加,特别是受汉语双音节化的影响,从中古时期一直沿用至今,到现代出现了在连用助动词前后加否定副词的用法。连用助动词不再作为两个连用的动词而是作为一个词语出现。“当、应、宜”多用在很正式的场合,因为它们产生时间很早,常在古汉语经典文献中出现,感觉上风格很正式。

但是其他几个词语的用法并没有消亡,在很多语料中都可以看到四个核心成员依旧是单独使用。

五、现代汉语“应该”类助动词及其演变机制和动因

现代汉语“应”“当”“须”“宜”结合更加紧密,凝结程度更高,完成了词汇化的过程,成为词来使用。常用的词包括“应当”、“必须”、“应该”、“宜当”等等,其中“宜”多用于书面语,在日常交流中很少使用“宜”。而在现代汉语中,“应该”一词作为主流出现了日常对话和文章当中。

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应该”义助动词语义场发生了语法化的改变,这个改变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语料的考察和人的认知的转变,从社会环境的影响再到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应该”类语义场的演变和动因也就归因于它的语法化的过程。“应”、“当”、“须”、“宜”的语法化过程基本上均经历了“动词—助动词—副词”的发展路径和演变模式。“应/当/须/宜”一般出现在后接动词V的格式中,这恰恰是助动词的词类特征所决定的格式,助动词也是经常后接V的,可见两者的出现环境在上古汉语中是相同的,这在句法结构上为语法化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110136

猜你喜欢
中古助动词古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Atelier Ting亭”中古家居体验空间改造设计
“助动词”相关语法知识集锦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助动词的用法
“中古”生意“最好的时代”?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标话词汇限定成分的后置
中国中古时期社会力量替嬗与国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