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老漂隔代教育的思考

2017-11-25 01:41杜瑞祥王泽铖
长江丛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隔代方言儿童

杜瑞祥 王泽铖

社会工作介入老漂隔代教育的思考

杜瑞祥 王泽铖

老漂族参与隔代教育具有负功能,但社会和学界对此重视不够。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和专业实践,认为社会工作介入老漂隔代教育具有适用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社会工作 隔代教育 老漂族

一、概念

所谓“老漂族”主要是指为了照顾孙辈(第三代)而背井离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生活的老龄群体。“老漂族”出现,原因在于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心理专家林紫谈到,在处理三代人家庭问题的咨询时,她发现“老漂族”因为经常会对子女的某一句话非常敏感,“容易受伤”,“孤独感,来源于缺乏归属感” 。关于隔代教育,黄姗和陈小萍认为隔代教育指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

二、社会工作介入老漂隔代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社会工作作为方兴未艾的社会服务专业和行业,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介入老漂隔代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其一,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实践活动,专业价值观是其灵魂。其二,社会工作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如保护生命、平等对待、最少伤害、保密原则等。其三,社会工作有自己的理论范式,如社会支持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等。其四,社工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通用过程模式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和方法技巧。

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两大实务领域,在国外几百年的发展,和国内几十年的本土化过程中,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社会工作介入到老漂隔代教育中发挥优势作用和辅助功能。

社会工作介入到老漂隔代教育中,能充分发挥人道主义,尊重服务对象的一般需求和特殊化需求,保证服务对象,尤其是老漂的尊严。同时设计一系列儿童成长性活动,满足儿童成长中发展性需求和对游戏的需要。

由此可见,社会工作介入老漂隔代教育具有适用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老漂隔代教育的实务分析

随着社会急速转型,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新生代父母们工作压力增大,对孩子照顾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一些定居城市的年轻人,会把父母从农村或其他城市接到身边生活,以便他们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投入到工作中。这些本来就需要适应城市生活的“老漂”,还要去照顾孙辈。客观上本来就存在弊端的隔代教育,伴随着“老漂”及其自身问题的加入,出现了新的、急需社会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以作者及团队的实务经验为基础的。作者曾在成都市一个流动人口密集的农转非社区,设计并执行了社会工作项目——童心园·七彩少年——一个针对3-6岁儿童的成长性项目。据观察,带领孩子到社区活动中心参加活动的更多是祖辈。经常有两对外地祖孙来参加活动,两位奶奶分别来自河南新乡和山东济南的农村,都是因为儿子儿媳在成都工作,无暇照顾第三代而来到成都。在异地,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生活上很难适应,社交上无法融入当地社区,甚至情感上难以得到慰藉。两个家庭所有成员都来自迁出地,这就意味着孩子很容易学会老家方言,但很难理解本地方言。在非普通话语境中,这类儿童可能难以和朋辈群体交流,其社会化进程将会非常缓慢。

因为作者来自于河北,三省方言接近,能听得懂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的方言,但项目组其他成员很难和老人沟通。所以引导两对祖孙的任务落到了作者肩上。据观察,因方言相近,境况相似,两位老人之间的交流较多,但老人和当地人交流很少。两个孩子的参与度较低,尽管奶奶希望孙子参加活动。孩子性格较为内向,不愿与同龄人交往和游戏,方言不通是影响交流的主要障碍。老漂参与的隔代教育产生的负功能可见一斑,但专家学者和社区工作者对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童心园·七彩少年项目是作者大学时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一般儿童设计,相关流动儿童和老漂隔代教育的活动不多,所以该实务对老漂隔代教育的实践是很空泛的。但其价值在于项目组成员已经意识到老漂参与隔代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以及作出了试探性开端。

四、几点建议

(1)社会政策层面,要保障流动老人的权益,深入推进居住证登记制度,放开或简化直系父母的落户政策,配套提供社会保障的转介承接服务,鼓励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增强老人对城市的归属感。

(2)街道社区层面,可以投资设计或购买服务,切实保障老人权益,大力宣传落实隔代教育的新思路,选取榜样进行示范作用,提倡代际学习,减少文化代沟,鼓励老人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

(3)家庭层面,老人要提高素质做好表率,年轻人要加强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两代人要统一教育观念,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要重视亲子教育的作用,增长亲子交流互动的时间。

(4)社会工作专业层面,要加强对老漂参与隔代教育现象的感知,设计并申请实施对老漂隔代教育有利的项目活动,灵活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满足老漂需求的同时,增加老漂教育知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柯俊波.隔代教育家庭中教育冲突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郭南南.“老漂族”现状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隔代方言儿童
方严的方言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隔代家长怎样当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