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7-11-26 11:41朱懋彬吴地固
运动精品 2017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体育

朱懋彬 吴地固

(1.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2.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柳州 545006)

体育精神的不断丰富,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深化,要求职业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教育必须积极有效的调整教学模式,丰富体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大力推动现行的休闲体育教学改革,从而保证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促进学校、学生、社会三者的共同健康成长发展。本文对于现行的休闲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1 职业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向模糊,脱离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坚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要体现职业特性,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休闲体育专业是从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而成立的一门新专业,开始在本科层次的体育院校招生,后来陆续开设此专业的许多职业院校缺乏经验,基本套用本科模式,缺乏对学生职业体育能力的培养。

本科层次的休闲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复合型的人才”,而社会对职业教育层次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是“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两者是不一样的,本科层次教育重理论和研究,职业层次教育重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而建立在借鉴本科教育层次的培养模式基础上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向,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仅仅传授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2 师资力量匮乏,教学实践落后

目前国内休闲体育专业刚起步不久,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职业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教师多数是从原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教学队伍调配过来,缺乏工商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对休闲体育管理、休闲体育经营、休闲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等需要体育学与休闲学两个学科相结合的课程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而职业院校的教师本来只懂经营管理与旅游,对体育学方面的研究较体育类院校教师浅薄,这更导致了两者不能很好的融合。

课程教学限于课堂理论,忽视基本技能的培养,缺乏实践锻炼。众所周知,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职业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实践平台参差不齐,校内实训基地难以建立,且数量较少,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教学条件受到限制,难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1.3 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

目前国内职业院校毕业的休闲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向往学校、机关、协会、企业、社区等单位机构,较少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较少选择在落后地区发展;工作随意性大,跳槽换工作频繁;要求高薪、升职,不愿吃苦,对本专业认可度不高,没有满足感和获得感等。

实际上,象休闲度假村、高尔夫会所、健身休闲俱乐部、星级酒店康乐部、SPA休闲会所、温泉度假饭店、户外与拓展训练机构、体育旅游公司等休闲体育工商企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并呈逐步增长之势。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毕业生只要愿意吃苦,在一线岗位积极锻炼自己,更有施展拳脚的空间,就业前景也非常乐观,但因为毕业生陈旧的就业观念,使得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两者之间不能良性发展,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没有形成。

2 推动促进职业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举措

2.1 明确发展方向,调整教学目标,创新课程体系

在发展方向上,职业院校首先应准确把握休闲体育的精神内涵,结合学校和学生教育层次的实际,定位在“职教”,重点在“专业”,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应用型”主线,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突破目前职业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瓶颈。

在教学目标上,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人才培养层次,注重市场导向,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针对休闲体育专业特点,把职业教育层次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运动健身指导、体育市场营销、体育娱乐健身场馆管理、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为主的从业人员。

在课程体系上,目前网络时代发展迅猛,几乎“颠覆”了各行各业的传统局面,职业院校应当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对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大数据的运用能力、网络营销平台的切入能力。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完善上,除了设置体育学的基本理论课程和休闲学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应加上网络经营管理等先进技术营销渠道的课程教学。

2.2 完善师资队伍,拓展实践平台,丰富教学形式

在师资队伍上,数量、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技能等级、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应该有所提升,加强休闲体育专业师资队伍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教师经营管理、旅游开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充分锻炼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企业一线管理者担任讲师,发挥其一线经验优势,做到资源互补。

在实践平台上,校内大力建设实训中心,利用师生及学校周边人群的生活需求资源,建立健身俱乐部、休闲度假村,开展仿真模拟教学或引进企业在校内生产经营,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提高动手能力。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与休闲体育相关的行业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推动课程认识、专业认识、生产、毕业所需的实习基地的稳定建立,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全方位的实践实习场所。

在教学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班级讲授,休闲体育更应该重视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和根本特征,加强与学生互动,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丰富多彩。

2.3 加强就业指导,端正就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

在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建立全程式就业指导体系,选派休闲体育专业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提前给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积极开展个性化指导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认清专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增强专业认同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加强与用人单位在用人数量、结构和能力要求等方面的沟通和联系,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

在端正学生就业观念上,引导学生树立的就业观,结合自己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给自己正确定位;坚持务实态度,加强劳动意识,不好高骛远,帮助学生调整谋生、成才、创业就业的期望值,去理想化,从一线着手积累经验;引导学生改变思维、转变观念,鼓励学生一线就业、先就业再择业、自主创业。

在培养创业精神工作中,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增强创造能力。在校内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出台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学活动;搭建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保险和支持。积极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项目为载体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条件;配套各种创业培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赛代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

[1]周冰.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11.

[2]欧阳萍.休闲视野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刘璐.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的探讨[J].长江丛刊,2016(26).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职业体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写作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
我们的“体育梦”
五花八门的职业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